第112届广交会二期27日闭幕,据统计,截至26日,本届累计进馆采购商人数达162528人。部分行业、展馆反映,目前欧洲及美洲仍是主要市场,但较今年春交会及去年秋交会成交有下降。截至25日,成交总额较上届下降了7.67%。(10月28日《南方都市报》)
广交会成交额下降,似乎与最近一些出口数据有“打架”之嫌。比如,海关总署不久前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的出口增长9.9%,1863.5亿美元的单月出口规模更创出历史新高。比如,第一外贸大省广东,9月进出口、出口规模再次刷新月度历史纪录,其中,出口520.5亿美元,增长10.7%,增幅比上月提高7.1个百分点。
从海关公布的全国出口数据和统计部门公布的广东出口数据来看,外贸形势向好,为何广交会反而成交额下滑?期待商务部门或统计部门对外贸数据的“打架”之嫌进行解释,究竟是广交会成交情况反映的外贸形势更真实,还是海关、统计部门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
尽管广交会成交额与出口数据有区别,但都反映的是当前外贸形势。在笔者看来,广交会成交额下降所反映的问题或许更多,比如,预示着今后几个月甚至明年的出口形势不太乐观,尤其是欧债危机依然阴云密布影响外需;再比如,国内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等弊病再次暴露出来。
虽然,我们出台了《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包括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扩大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和覆盖面;简化审批手续,提高通关效率;妥善应对贸易摩擦;积极扩大进口等。从9月份出口数据来看收到了一定效果,但广交会成交额下降还是说明稳出口政策效果有限。
更重要的是,稳出口没有与转型升级有机结合起来。在稳出口的八大政策中,仅仅提到“优化外贸国内区域布局”,却没有直接与企业、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据笔者最近在浙江调查发现,率先转型升级的出口型企业,一些企业的外贸订单已经排在了明年七八月份,企业忙不过来。而低端出口企业则等不来订单。
所以,广交会成交额的变化,从宏观层面来说,不仅折射出国际政治及经济形势,而且也折射出国内经济状况和产业现状;从微观层面而言,不仅反映出国际市场对哪类产品需求旺盛,哪类产品少人问津,而且也反映出目前国内出口型企业的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总而言之,9月份国内出口增长9.9%只能反映出当月或者短期外贸现状;广东外贸形势向好,也仅能反映本省的出口情况,并不能说明全国出口情况。因此,稳出口政策不仅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鼓励出口,更要练好基本内功,即提高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