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官方制造业PMI升至荣枯分水岭上方
* 10月汇丰制造业PMI创八个月新高
* 未来是否稳定扩张要看出口和房地产
* 政策效果显现,料保持放松力度
中国10月官方和汇丰制造业PMI双双延续升势,为四季度经济数据报出开门红,印证中国经济在内需支持下开始筑底企稳,而未来是否稳定扩张则更多取决于外需表现。
中国国家统计局和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周四公布,10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升至50.2,略高于50%的临界值,告别前两月的萎缩状态。
CFLP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表示,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继续回升,反映企业去库存活动基本结束。"预计未来经济增长将结束回调,出现小幅回升。"
同日稍晚公布的汇丰(HSBC)中国10月制造业PMI虽仍处于萎缩区间,但较上月大幅回升至49.5,创八个月高位。
对此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稍早的政策放松逐步发挥作用,带来新订单的增长,进而推高10月的PMI.不过出口前景仍充满挑战。
与中国PMI的明显改善形成对比的是,全球其它经济体的10月PMI大多不太乐观.Markit美国10月制造业PMI初值51.3,略逊于市场预估,日本则降至46.9,为18个月来最低,欧洲国家包括欧元区PMI均处于萎缩区间,且多逊于预期。
"近期出口稳定,但也没有明显好转.中国(PMI的好转)其实主要还是内需拉动,靠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法兴银行中国分析师姚炜表示。
数据公布后,中国股市沪综指大幅拉升,早盘收报1.77%;对债市影响则稍偏空,中国银行间债市早盘中长期国债等走势承压,部分品种收益率有小幅上行。
对中国经济敏感的澳元兑美元AUD=D4基本持稳,MSCI明晟亚太地区(除日本)指数缩窄跌幅,中国PMI数据虽改善但难令投资者对整体经济感到乐观。
**经济确立企稳之势**
由于9月中国消费、投资和外贸等宏观经济数据普遍好于预期,工业企业利润也由跌转升,市场之前已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开始企稳,最新的PMI再次巩固了这一观点,但对于中国经济前景,分析人士仍普遍持谨慎态度。
"从数据来看,至少可以说是企稳了."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但他补充称,目前还处于企稳阶段,未看到大幅上升,仍需密切关注出口和房地产投资两个因素的变化。
中国前三季进出口总额2.8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2%,低于今年10%增速目标,但商务部此前表示四季度有望延续9月的回升态势。1-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则略降至15.4%。
兴业证券宏观分析师王涵亦认为,PMI数据和此前的9月信贷数据,投资数据等共同反映出经济已经开始走稳.开发商开始拿地,地方政府从土地出让金中获益,可以启动之前的一系列项目基建项目,同时银行信贷也可以进入;海外圣诞订单对出口行业也有所帮助.只是目前的订单多是应收帐款形式,未来的资金收回有不确定性。
"所以,我认为经济目前只能说是走平,要到春节以后,看到应收账款比较明确的收回之后,才会逐步回升。"他说道。
日信证券宏观分析师陈乐天分析数据指出,需求、供给、库存及就业数据来看,政府推动的基建投资带动企业经济前景预期继续好转,从而推动需求、生产扩张。
"但雇佣意愿依然偏弱及原材料依然去库存,表明但整个经济运行可能处于波谷位置,离稳定扩张尚有距离。"
路透在三季度宏观数据公布后对27家机构的调查显示,未来一年中国通胀将温和上涨,但仍能控制在3%以内,而整体经济增速"七上八下"将成为常态.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在7.7%,今年全年增速亦为7.7%,到明年则将升至7.8%。
**政策料基本持稳**
中国经济的筑底企稳,归功于政策面的松绑。
"整体而言,数据反映了5月以来政策加快放松的效应."摩根大通在PMI公布后的报告中称,5月来基建投资、财政支出加快,流动性和货币政策相对宽松.而且,近几个月来房地产市场开始企稳,为内需提供支撑。
继中国央行今年稍早两次降息,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下半年以来,从政府投资项目到稳定外贸的各项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分析师普遍认为,其效应将在四季度逐步显现。
摩根大通预计,中国政府将继续保持政策放松力度,财政政策将进一步为基建投资和内需提供支持,货币政策可能会更依赖于通过量化措施来管理流动性.具体而言,该投行预计年内不会再降息,且有一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巴克莱亦认为,政府将延续当前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确保经济增长复苏。
"但近期数据的改善暗示,诸如降息或者下调存准率等明显放松举措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了。"
稍早接受路透调查的分析师亦普遍认为,随着越来越多迹象显示中国经济在好转,短期内国内大力度放松政策的压力也已经减轻。调查结果显示,存贷款基准利率到明年年底都将维持不变,降准四季度可期,有望调降50基点至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