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纺织业再次面临不利局面。在纺织行业面临订单减少、成本上涨等情况下,大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生存考验,发展更是举步维艰。而江苏宿迁工业园区的一家企业,却开机率达到100%,订单排到了三四个月以后。这个企业就是江苏恒力集团。
该企业作为全球最大的织造企业、全球最大的超亮光丝和工业丝生产基地,拥有世界单体产能最大、效率最优、设备最先进的PTA工厂,名列“中国化纤行业竞争力排名第一”,位列“中国500强企业”第196位、“中国百强民营企业500强”第25位的江苏恒力集团,他的掌门人,70后的陈建华带领企业逆势而上,依靠自主创新,突出重围,稳稳走在全国纺织企业的前列。
传统产业靠创新赢得主动权
创新在于发展,在于向科技要效益。一项技术的大笔投入能否带来相匹配的效益直接决定着企业创新发展的后劲。今年,恒力织造企业已成功开发4000多个新品种投放市场,反响强烈,取得了明显的效益。2011年恒力集团主营业务销售额达520亿元,其中40%是由新产品贡献的,在国际需求总量减少的情况下恒力集团的出口额逆势增长了20%。
我国在涤纶长丝生产设备领域,近年来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但在高端产品上仍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恒力集团旗下化纤企业自主创新,多套自行设计、安装、调试的高端聚酯成套设备成功开车。
苏州华毅机械有限公司为恒力集团子公司,激流勇进,攻破技术难关,研发生产高新科技的纺织机械。从2003年开始,恒力集团专门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自主研发喷水织机,先后研发成功了世界上最大、转速最快的织机。这些年,通过技术攻关,恒力的织造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仅满足了恒力集团自身对高端设备的需求,而且成功打进了国际高端织机市场。而在此之前,织造领域的高端设备几乎都被德国和日本垄断,关键装备长期以来依赖进口。
在发展征程中,“创新发展”让恒力集团在全球纺织行业中保持领跑优势。恒力集团已在德国法兰克福、日本大阪等地建立多个国际研发中心,在国内建立多个省级科研中心,与东华大学、苏州大学合作建立“恒力产学研基地”,结合产业链特点,不断深化核心技术优势。
截至目前,恒力集团拥有技术人员近5千人,从德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引进高级工程师近百名,研发投入逐年稳步提升到销售收入的5%。
向产业链高端延伸
2012年9月19日,恒力石化大连长兴岛产业园一期PTA项目正式投产,标志着世界单体产能最大、效率最优、设备最先进的PTA工厂诞生。这既是纺织大户恒力集团完善产业链、实现战略转型的重大项目,也是国际同行业备受瞩目的技术前沿项目,不仅在专利技术引进上达到国际顶尖水平,在设备工艺、投资规模等方面,也刷新了国际同行业的多项纪录,积极推进行业进步。产业园全部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将超1000亿元。这项投资的完成,意味着这家全球最大织造企业,依靠产业链的延伸,重新布局了自己的产业地图。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进入“寒冬”。在这个人人自危的特殊阶段,陈建华提出了一个“猫蛇论”,即冬天里的猫,虽然缩在洞里取暖,但是始终看着外面,绝不放过机会;而蛇一钻进洞就不肯出来了,只会冬眠。他认为,企业要过“猫冬”,不能过“蛇冬”。因此,恒力在“寒冬”中不断积蓄能量,始终坚持大投入、大技改,在复苏中拔得头筹。如今,恒力精心布局苏州、宿迁、大连、南通四大产业基地,综合利用4个地区各自的差异性优势,形成了从石化产业到聚酯化纤、长丝织造和高端纺机的完整产业链,建有多个石化和纺织高新技术产业园。
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在恒力石化考察时表示,恒力集团正是向产业链上游发展的典型企业。通过投资上游产业的方式增强企业竞争力,该集团积极探索全产业化之路———从买下镇办化纤织造厂,到全球最大的织造企业、全球最大的超亮光丝和工业丝生产基地,再到纺丝原料PTA的生产。
陈建华表示,恒力今年的销售收入预计近1000亿元,到2015年,在建项目全部投产后,恒力的年销售收入将达2000亿元,跻身世界500强行列。
到“十二五”末,恒力在苏州地区规划形成年产200万吨差别化纤维,5亿米高档纺织面料及深加工产品的规模,规划总产值达380亿元。
陈建华说:“今后纺织业的竞争,不仅仅是规模的竞争,还是研发竞争、管理竞争、品牌竞争。要在规则面前拥有发言权,首先要了解规则并熟练运用,纺织大国要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跃升为纺织强国,必须要开启下一个‘黄金十年’”。
从恒力未来的规划中,可以感受到陈建华无比坚定的信心:恒力计划至2015年底,集团年总收入超1700亿元,进一步完善全产业链,实现利税近200亿元,跻身世界5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