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比去年的13.9%深度回落近4个百分点。
在当日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经济论坛上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报告》显示,今年中国实体经济上市公司总体财务安全快速下降趋势明显,其下降量级和呈现的风险程度前所未见,是近10年来总体财务安全最差的一年。
实体经济孱弱,也从工业主管部门得到了印证,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在发布会上给出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利润虽然同比增长0.5%,但亏损面达到了15%,比去年同期要高三个百分点。
他认为,外需萎缩、周期因素以及经济调整关键时期等因素同时作用下,经济虽企稳向好,但基础不太稳固。
有效需求不足
按照统计局对行业的分类方法,报告将实体经济上市公司分为20个行业。截至2012年10月,20个行业财务安全指数同比全部呈现下降趋势,其中12个行业下降幅度超过10%,下降行业比例和降幅也为近10年来最大。
对于企业来说,目前成本压力上升明显。黄利斌表示,据他们测算,1-10月份,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上升3毛钱,侵蚀企业利润的8%。
受钢铁等重工业加快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从8月份8.9%的低位逐月上升,到11月份重新站上两位数增长的高位,呈明显企稳迹象。
黄利斌认为,经济虽企稳向好,但基础不太稳固。在他看来,实体经济复苏面临的另一大问题,就是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北方进入冬季,基建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但铁路相关交通运输投资增速有所加快。制造业投资与上月基本持平略有加快,保持在20%左右,未来外需仍然相对疲弱的背景下,内需仍然是支撑中国经济平稳回升的主要拉动力量。
受房地产成交反弹拉动,家电、建材销售也加快明显。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加快至14.9%,但仍比去年同期低近3个百分点。
“下一步还是要把增长这块放在重要地位,目前经济下行压力没有根本解决,所以在稳外需扩内需方面,还要持续不懈的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来稳健经济。”黄利斌说。
中小企业仍下滑
就在同一天,同样关注实体经济的中国首届小微企业发展论坛上,专家们也给出了类似的判断。
“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的改善,我国经济正在总体提升,现在大企业的状况有所改善,但是中小企业仍然在低迷徘徊,如何促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从总体上改善他们的经营发展状况,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重大的课题。”国研中心副主任侯云春表示。
目前的企业呈现两极分化的特点,无论是同期指标还是先行指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现了企稳,但是中小企业仍在持续下滑。
11月小型企业PMI为46.1%,比上个月下降了1.1个百分点,且该指数自今年4月以来一直位于临界点以下,显示小型企业经营仍无起色。
中小企业包括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侯云春用“98765”加以概括,即他们的数量占99%以上,提供的就业岗位占8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占70%以上,创造的GDP占60%以上,税收占50%以上。
尤其是“中国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已连续24个月下降,全国停产、半停产的小微企业比重连续两年上升。
“小微企业目前面临的困难有多种原因,包括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普遍调查这几年的劳动力成本一直都在15%-20%的上涨幅度,还有原材料成本和其它要素成本居高不下,税收负担比较重、融资难、融资贵、市场疲软、经营环境不规范、自身能力不足等等。”侯云春表示。
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注意到,地方财政下行,很多地方出现了收“过头税”的现象,他根据调研总结对付中小企业的手段:挖地三尺稽核历史旧账,清收“漏税”寅吃卯粮,导致小微企业不仅成本攀升,税负也在加重。
“有人做过分析,说我们的小微企业结构性减税现在是300亿到500亿,这是不够的,我们应该从百亿级的减税上升到千亿级的减税,让小微企业轻装上阵。”辜胜阻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