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体育品牌、由原体操运动员李宁创办的李宁有限公司(02331.HK,下称李宁公司)昨日在港交所公告称,董事会已批准实施大规模的一次性渠道复兴计划(渠道复兴计划),以解决几年来销售渠道积累的问题,预计所需一次性费用介于14亿-18亿元人民币。
公告坦言,上述计划将导致该公司2012年度业绩出现大幅亏损。有分析师预计,该项计划可能导致李宁公司今年的亏损幅度大大超出预期,达到数亿元之巨。这也将是李宁公司自2004年6月香港挂牌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
在昨日召开的电话会议中,李宁公司执行副主席金珍君(Kim Jin Goon)称,渠道复兴计划的费用将以非现金的方式——以应收账抵销方式体现,“仅仅是资产负债表的调整而已,并不要求额外资金,不会影响李宁公司的现金流。”
李宁公司股价昨收跌3.9%。
“会和每个经销商谈”
在中国本土体育品牌深陷库存高企以及折扣战泥淖之际,李宁公司今年获得私募巨头TPG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注资。正是在TPG主导下,李宁公司展开了一连串改革。
今年7月5日,李宁公司发布公告宣布高层人事变动,在李宁供职20多年的张志勇于7月4日起退任行政总裁,李宁公司创始人及执行主席李宁重新复出,与新任命的李宁公司执行副主席——私募基金TPG合伙人金珍君共同主导李宁变革。昨日的公告特别提到,金珍君加盟以来,李宁公司今年启动的“变革计划”的细节得以完善。
李宁公司此前借助“批发式的运营”大肆扩张。然而近几年,整个体育用品行业的增速迅速下滑,过度扩张的恶果浮现。在昨日的公告中,李宁公司承认,“过度扩张导致经销商库存增加,对零售店铺的店效和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并导致零售店铺现金流和财务状况持续恶化,许多经销商很难仅通过自身改善内部经营来解决这一状况。”
根据该公司最新制定的渠道复兴计划,作为“变革计划”的主要构成,渠道复兴计划将“拿出”14亿-18亿元,支持经销商清理库存、存货回购、合理化销售网络,以及制定针对性计划,以重整个别参与者的应收账结构。
在昨日召开的电话会议中,金珍君强调,之所以采取这项计划,是希望能够一次性解决渠道中的库存问题,今后不用再重复。
此次渠道复兴计划费用中的大多数将反映在今年的财报中,“明年收入不会受大的影响”。金珍君认为,反而该计划会对现金流产生正影响,“现在流动资金被困在库存里,将旧货清理出渠道,可以使得渠道有能力购入新的产品。”他同时称,该项渠道复兴计划是一项定制化计划,“我们会和每个经销商讨论,磋商解决途径。”
根据公告,李宁公司管理层与经销商将在未来几个月确定并执行上述复兴计划。
渠道策略“变阵”
此番渠道复兴计划中,存货回购计划颇受关注。
李宁公司昨日在电话会议中表示,回购的产品除了在专门清库存的渠道销售,还有可能销往海外。
不过,在外界看来,虽然将库存回购好过滞留在渠道中,但是回购后的库存处理仍是个问题。
“回购来的货品如何处理?如果以更低的折扣出售,势必令整个渠道及行业都承受很大的压力。”国泰君安(香港)分析师彭港祥昨日向早报记者表示,长期的高折扣使得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目前整个零售渠道的销售情况并不佳。彭港祥认为,即便是明年,李宁公司也未必赚到钱。
服装业观察人士马岗认为,除了回购的库存问题,如何不再产生新的库存才是李宁公司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此,李宁公司有清醒认识。金珍君强调,李宁公司必须从批发式的运营模式向零售式的运营模式转变,提高零售能力,同时重整渠道政策,支持零售能力强的经销商。今后对于经销商的奖励不再是以“大小”为主要依据,取而代之的是“零售能力及店效”,“未来我们需要提高的不是店的数量,而是盈利性。”
金珍君称,“未来李宁公司将更多关注消费者需求,对市场、消费者的数据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推出合适的产品。”
据透露,门店层面的销售预测及快速补货正在试点阶段。李宁公司还将对订货会流程作出调整。以往,经销商均是自己决定要买的是什么,今后通过消费者及市场调查后,李宁公司会在订货时给予更多建议。
巴克莱资本发表的研究报告对李宁公司的渠道复兴计划持“审慎”看法,原因有三:该计划成本高达14亿-18亿元,相对于李宁公司上半年应收账款25亿元及流动资金13亿元来说,涉资额较大;该公司并没有就此计划制定推行的时间表,仅强调会尽快达成目标;涉及包括52个分销商在内的大量参与者,意味着该计划将面临很大的挑战及风险。
人事地震后的“复兴”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举措出炉前,李宁公司管理层大幅度调整。过去一段时间,除了执行总裁张志勇退位,李宁公司在财务、供应链、销售、产品、设计、市场、电子商务方面的负责人均现变动。
李宁公司的股权结构亦生变。10月中旬,李宁家族掌控的体育经纪公司非凡中国宣布,计划斥资13.59亿港元,向李宁(现任李宁公司执行主席)及其家族成员购入李宁公司25.23%的股权。外界解读,这一交易将为非凡中国创造一个较好的融资渠道,从而为其打造体育商业地产备好资金,但同时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李宁本人对李宁公司的控制权。
2011年年初开始,本土体育用品品牌的库存危机便广受关注,李宁公司则是其中代表。据今年中报,李宁公司、安踏、匹克的存货量仍在上升,截至6月底分别为11.38亿元、6.28亿元、5.29亿元;特步和361度则有所减少,分别跌至7.01亿元、3.66亿元。
今年上半年,李宁公司关闭1200家低效门店,这一关店比例高达15%。另外,安踏今年以来门店总数也减少了至少1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