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着“寒冬”的纺织服装行业,努力克服着需求减少、成本上升、竞争加剧、新旧商业模式交替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纺织服装企业通过积极挖掘自身潜力,不断寻求着新的产业突破点。
业内人士普遍感慨:“这个冬季有点长。”尽管三季度纺织服装业整体开始出现企稳态势,四季度以来各项指标已有所好转,但不少纺织服装行业分析人士仍坚持认为,纺织服装产业链从上游原材料制造到下游终端销售的复苏情况迥异,全行业仍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进入真正的复苏阶段。
练内功抗风寒
纺织服装行业整体情况堪忧,企业练好内功显得尤其重要。压力重重下,企业不仅需要强化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挖掘内在潜力。
今年以来,纺织制造行业遭受内外夹击,企业生存状况陷入困境。牛仔布领军企业黑牡丹相关负责人感叹:“目前,公司的纺织业务尽管不至于亏损,但要实现盈利也比较难。”类似的话,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对另几家纺织类上市公司进行实地调研时也常常听到。
“越是市场不好,市场机会就会越向优质企业倾斜,优质客户也会越向优质企业集中,这也是纺织服装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黑牡丹公司董秘周明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国内外棉花价格长期倒挂导致涉棉企业业绩堪忧的大背景下,黑牡丹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3.11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5.8倍,成为13家涉棉上市公司中成绩佼佼者。
有专家建议,纺织服装企业身处低谷阶段应“练好内功”,特别是要注重管理能力强化和费用成本控制。凯诺科技盈利持续稳健提升,就是在创新和精细化管理方面努力的结果。凯诺科技董秘许庆华透露,公司在职业装制造和销售方面做足精细化工作,面料产品、服装产品不断地自我升级,使公司在竞争激烈的低迷市场环境中始终立于优势地位。
慈星股份董秘傅桂平也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公司会继续提升和保持核心技术的市场领先优势,加快新产品的开发进度,扩大产品生产能力。未来两年内,公司将以现有产品为基础并围绕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一步完善电脑针织机械产品构架,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和开发力度。
“创新”成为实现纺织服装产业寻求突破的关键词。中国棉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朱北娜在2012年纺织行业创新年会上指出,“棉纺织行业应把未来新产品的创新开发重点落在减少对棉花的依赖、增加非棉的应用上,棉纺企业应不断推进非棉产品的开发及其产业化的进程。”创新使新型纤维在棉纺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多,在市场需求推动下,纺织新原料不断问世,纺织新产品层出不穷。
出现回暖迹象
纺织服装行业或将继续在寒冷中蹒跚前行,但行业的春天已经不远了。美国经济逐步复苏,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由低迷转向趋稳,而内销市场的逐渐回暖更是为明年的纺织服装行业奠定了较好的预期基础。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公布的最新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国内纺织工业生产增速放缓,但增幅下滑程度有所收窄。1-10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2055亿元,同比增长11.31%,累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1249亿元,同比增长10.98%,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044亿元,同比增长2.31%。
三季度以来,纺织服装的经济形势开始出现向好趋势,并在四季度得到延续。一方面,行业投资规模呈现增长趋势,生产规模继续扩大;另一方面,出口规模回升,内销保持增长,行业利润连续实现正增长。
尽管服装行业的出口压力仍然巨大,但情况正逐渐好转。海关总署统计,在连续13个月负增长后,10月份我国服装出口增速由负转正,并在11月份得到延续。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308.27亿美元,同比增长2.08%,增速较1-10月份的2.00%回升了0.08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出口872.0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0.98%,服装及其附件出口1436.20亿美元,同比增长2.75%。
事实上,面对出口形势的不乐观,大多服装企业早已经将目光投向国内市场。尽管国内纺织服装市场竞争激烈,但市场成长空间巨大。伴随着消费升级步伐的加快,国内消费者对纺织服装的功能、设计、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纺织服装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有分析人士指出,国内品牌服饰在国内市场上分化明显,从上市公司业绩可以反映出,具有成长性和优秀管理能力的公司业绩增幅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