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 公告通知 | 配额查询 | 招标专栏 | 配额行情 | 清关情况 | 配额快讯 | 配额分析 | 配额调剂 | 签证情况
 你现在的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关于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十年的工作报告

发表时间:2012年12月24日    作者:陈树津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关于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十年的工作报告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陈树津
在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十周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12月21日  北京人民大会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产业集群试点地区的代表:

  今天,我们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十周年工作会议,对于全国纺织战线来说,这是一次重要的会议。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大会议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号召,要在2020年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作为国家定位为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纺织产业担负着责任,作为纺织产业重要基础的纺织集群地区也担负着责任。所以,我们把这次会议看成是以实际行动贯彻十八大精神,搞好纺织集群经济,为实现两个翻番作出自己的贡献。

  今年是开展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工作十周年。十年前,我们也是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工作座谈会,当时大家被纺织集群经济的蓬勃兴起、蒸蒸日上感到欢欣鼓舞、情绪激昂。今天开会,是要在十八大精神的鼓舞下,认真总结一下十年发展的情况,理一理集群经济发展成功的经验,特别是思考交流在新的形势下,集群经济如何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的途径是哪些,走好后边的路。

  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情况和大家交流。

  一、十年来纺织产业集群经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经济就开始形成并发展起来。主要成因,

  一是纺织产业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植根当地的传统产业,几乎家家户户,祖祖辈辈与纺织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到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崛起,“纺织”自然成为当地的首选产业。二是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受无工不富的思想影响,在一家作坊或企业生产某种纺织品取得成功之后,左邻右舍纷纷模仿跟进,办起企业生产,这样在一地就构成自发性的企业群落,逐步形成“一地一品”的格局,进而通过衍生、扩张,拓展为更大范围、更大影响的区域布局,集聚生产要素,释放规模效应。发展到一定程度,当地政府给予了支持,引导发展,这样围绕一类主打产品形成了产业的集聚。三是我国开放之初,推行吸引外资和出口拉动的政策,国际上产业结构也在调整,一些劳动密集性的产业,正在寻找成本更低的生产地。土地、劳动力、税收等方面种种优越的条件,使外商纷纷在大陆投资办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并由此引发了当地如雨后春笋般的产生出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形成了特定的集聚,这种情况在珠三角、长三角、东南沿海一带十分典型。四是产业与专业化市场互动互促,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聚。改革开放不仅放开了生产,也放开了流通,马上就有百姓摆摊卖纺织品和服装,一些地产地销的地方,以令人不可思议的速度,产品生产和市场营销同时壮大起来,民间资本不断投资生产,政府部门不断引导改造升级市场,使得这些地区成为了最具竞争力的生产和市场集聚地区。五是由一个或若干个优秀骨干企业带动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一个优秀的骨干企业不仅有很强的加工能力,而且具有很好的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还有自主的品牌,往往需要众多的小企业为之加工生产,这样的企业就带动了当地经济,形成了以优秀企业产品为特色产品的产业集群地区。六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国纺织行业大调整时期,一些城市的公有制纺织企业下岗职工开始了新的创业,他(她)们利用过去积累下来的管理、技术的优势,抓住机会,分散办起了民营企业,刻苦经营,开辟市场,二次创业,在一个区域里形成了特定产品的集聚地。改革开放,使我国纺织服装业在许多地方“无中生有”,并且短短几年、十几年就迅速成为集聚地。

  正是在纺织产业集群经济迅速兴起时期,2002年,刚刚经过国家机关机构改革,全面登上历史舞台的中国纺织工业协会(2011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地方政府、协会组织合作开始了产业集群试点共建工作。这十年,我们亲眼见证了集群地区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一)克服盲目性,从感性发展走向理性发展了。

  过去许多集群的发展带有很大的自发性,又由于受到局限性影响,集群地区对国内外市场的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的把握、对国内外同行、上下游行业、相关行业的了解都不足,发展比较盲目,不仅没有长远规划,而短期规划也很少有。这些年以来,情况有了非常大的改观,专业发展规划先行已经被广大集群地区所运用。如今发达的集群地区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制定出比较符合实际的长短期发展规划,而实力不足的集群地区则聘请国家省市协会组织、高等院校、规划设计院等帮助做发展规划。在编制规划中,能够把本地放在全省、全国甚至国际上通盘考量。特别是有了国务院批转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建设纺织强国纲要》、《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指导,地方规划编制水平不断提高。尽管各地水平参差不齐,但是我们更主要的是看到这个变化是一种从感性发展到理性发展的进步。

  (二)规模大为扩张,资本壮大了。

  进入新世纪的头十年,我国纺织工业高速发展,纤维加工量占世界的比重从2000年的25%上升到2010年的51%,这其中产业集群地区是提升加工总量的主力军。大类产品,比如化学纤维生产,仅萧山、绍兴、桐乡三县(区、市),2011年总量就达1100多万吨。再如纺纱生产,邹平、长乐两县就达1500万锭。织造生产中,盛泽、西樵、湖塘、党山等几个镇,就有20多万台织机。特色产品中,大规模增长更是很多。比如江苏海门三星镇2002年时,家纺产品2520万件套,年销售额50亿元,2011年销售额就达500亿元。规模的扩大是由投资带来的,这十年,各集群地区的资本壮大很快,主要来自民间。比如浙江省大唐、许村、杨汛桥、党山、横村5个镇统计,2001年总资产149亿元,2011年总资产659亿元,增长442%。江苏盛泽、新建、祝塘、川姜、湖塘五个镇2001年总资产162亿元,2011年总资产1179亿元,增长728%。集群地区的资本有机构成大大改变。

  (三)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逐步升级换代了。

  随着国际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纺织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不断涌现,两化融合也形成了趋势,纺织产业集群地区跟着科技潮流发展。在集群地区许多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有地市级的、有省级的、还有国家级的,有的还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无论是化学纤维生产,还是纺、织、印染等各个环节,在集群地区特别是大企业里往往能看到国际上最新的装备,采用最新的工艺、技术,甚至有些技术、装备都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数字化的经编机、电脑横机、无梭织机等在产业集群地区相当普及。工艺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促进了产品设计开发,时尚创意,带来了产品的升级换代价值提升。

  (四)产业链逐步完善,产销结合更密切了。

  这些年,产业集群地区已经深刻认识到现在的市场竞争从某种角度已由过去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成为产业链的竞争,纺织行业的产业链长、环节多,更要加强产业链的建设,才能提高本地产品的竞争力。因此,十分重视产业链的配套、完善。现在实力雄厚的集群地区产业链都很完善,这与他们近些年加强引导、鼓励支持企业加大投入有很大关系,这也使他们继续保持着竞争的优势。与此同时,我们看到集群地区的专业市场也有快速的发展,市场功能在增加,与产业形成很好的互动。而集群地区的网络销售电子商务,也开展的非常普遍,已经成为重要的营销方式,产业、专业市场、电子商务更加紧密的结合,使纺织集群地区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五)社会责任感加强了。

  过去,纺织制造行业的职工收入不高,这也是产品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作用,企业对职工的工资不断上调,近几年,每年都以10—20%的速度在增加,现在操作工人的收入远远高于越南、印度、孟加拉等发展中国家同行业的工人。不仅如此,企业逢节假日还会买火车票、包长途汽车等接送职工回家乡过节,并赠送礼品。过去,产业集群地区许多企业厂房简陋,家庭作坊式的条件很差,现在有了很大改善,建了新厂房,有的地区集中盖标准厂房,还有的建设工业园区。而且职工宿舍也有很大变化。变化还表现在环境治理上。产业集群初起时,有些地方对环境不够友好,特别是有些行业,企业对环境带来破坏。但是,在国家下力整顿,依法治理,宣传教育下,积极采取措施,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在集群地区,因为企业众多,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的工作要花很大气力,但是,我们看到无论是善待员工,还是善待环境,集群地区整体都有了相当大的进步。

  (六)区域品牌、企业自主品牌在成长了。

  这些年,国内纺织产业的品牌意识逐步增强,发展模式从追求数量规模到注重质量品质,从来料加工,贴牌生产到建立自主品牌,提高品牌贡献率。许多产业集群地区把抓自主品牌建设作为提高本地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制定各种政策鼓励帮助。因此,纺织产业集群地区大企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小企业一些自主品牌也在成长。在支持企业搞好自主品牌的同时,地方也在实施区域品牌的战略,这十年来,带有纺织特色的区域品牌不断出现,并被社会不断认知。可以在电视台、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介上,在高速公路两旁广告牌上等看到宣传。有的省市还开展了区域国际品牌的创建工作,让区域品牌走上国际。

  回顾十年,纺织产业集群地区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变化都是相对的,变化是进步了,但不一定就完全做得很好了。有的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还要花大气力去改变。对于整个纺织集群经济是不是可以这样评价:十年前整体是处于初级阶段,但不平衡,有的还比较落后;现在普遍上了一个层次,仍不平衡,涌现了一批转型升级见成效,具有新型产业集群内涵的地区。

  二、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我国纺织产业的发展进步是世上公认的,但是前些年也有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中国制造纺织品、服装生产量那么大、那么便宜,还能赚钱,还能买更贵更好的设备继续发展。可是,他们听到或参观过纺织产业集群地区介绍以后,就理解了。我们的集群经济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创造了许多符合我国国情的经验。当然,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也有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低工资因素,以及不注意环境保护等不正确做法,但是也是在不断改善之中。

  下面我尝试总结一下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经济成功发展的基本经验。

  解放后我国纺织工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实业家钱之光同志和广大纺织战线职工的努力下,建设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并且当时培养的大批优秀人才在改革开放后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力得到了充分释放,因此,纺织产业集群经济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且创造了许多奇迹,有的成功经验如同教科书般的经典。

  (一)当地政府重视,充分运用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资源,培育、引导、支持产业的发展。

  前边分析到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的成因,不论是因传统形成,还是因外商投资、出口拉动形成,或是其他原因,发展到现在形成这么庞大的纺织产业集群经济,并且许许多多集群地区在转型升级中大见成效,保持着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其中无不看到当地政府的不同凡响的积极作用,这与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中,关于政府在地区形成某种产业竞争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有相当不同的。因为,我国现在搞得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级政府主导当地经济,并且有丰富的手段和资源,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就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政府的作用绝对不仅仅是“不可漠视”的。在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中,可以从以下方面看出政府的积极作用。

  编制发展规划。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计划先行。各产业集群地区基本都是把纺织服装产业列入支柱产业或重点产业规划发展,还有市场建设与产业配套的规划同样重要。

  组织规划实施。往往都成立具体工作班子。由党政领导担任纺织服装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并由经信局(办)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办公室开展工作。

  可支配的地方财政分配。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建立设计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信息中心、培训中心、物流中心、知识产权保护、品牌培育机构,也包括积极推进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中心(经批准)等。

  被批准使用的工业用地指标,建纺织特色园区。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引导,包括国家环保政策的刚性执行。违法的责令关停,建立统一的污水处理设施,也包括对企业在善待员工方面的监督,推行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标准(CSC9000T)。

  抓龙头企业建设,多方面给以支持,如推动上市,争取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支持。

  开展跨地区、跨行业的学习、交流、协作。

  运用行政影响力的企业劳动力招募。

  在当前国家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对纺织产业集群地区的转型升级,地区政府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围绕特色行业特色产品,实现规模化、专业化。

  我国的纺织产业集群经济都是有特色的,既有全面发展的,也有的是以某个行业为代表的,还有的是一种小类产品为代表的,但他们的共同点是规模化、专业化,甚至规模大到难以让人置信。

  纺织集群经济为什么能够形成发展,做出规模、做出专业,就是因为实现规模化就有可能低成本、高效率,有利可图,竞争力强,而产业集群经济还具有的强烈的知识外溢、技术外溢的特性,就更使得他的规模迅速扩大起来。纺织集群地区无论是领导还是企业家,在这些年里都是适时抓住了做大、做出规模、做出专业化这个规律,很快做大了,成就了一个个在一个行业或一个产品中举足轻重的特色产业集群。浙江省嵊州市,1984年12月成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佳友领带有限公司,嵊州领带产业开始起步。到了2009年,领带产量达到3.5亿条,生产量占全国的90%,全球的50%。浙江省慈溪市,是世界最大的毛绒制品生产聚集地,目前该市毛绒制品生产量占全球的60%,他们也是从小做大的。企业努力和政府的支持,形成了规模优势企业,在这个领域里竞争力迅速强大,迫使及其他国家、地区的企业不得不转产、放弃。类似的例子很多。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试点产业集群中,有许许多多在一类产品上成为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单打”冠军。

  (三)不断完善产业链配套。

  纺织产业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产业链很长,环节很多。往往一个区域内,加工产业链愈完整,采购配套成本就愈低,受市场波动影响小,回旋余地大,由于上下游衔接紧密,所以集群经济比较稳固。我们看到我国纺织集群经济发展壮大过程中,完善产业链是个很典型的做法,这也是国外纺织同行业难以比肩的。有一些产业集群历史比较长,原来产业链就相对完整,在发展中,他们更注意平衡,使产业链更强。还有一些集群,在发展特色行业特色产品时,也加强了产业链的完善。上游产品的集群往下游发展,下游产品的集群往上游发展,中间产品的集群往两头发展。有全产业链的配套发展,从纤维到最终产品,也有局部关键链条的配套发展。许多把握较好的集群,他们从宏观和微观的方面,结合本身的实际情况,考量决策,因此取得很好的效果。

  福建长乐纺织始于经编,1979年引进第一台303经编机,生产化纤蚊帐,到1996年已有经编企业500多家。经编花边等产品闻名中外。由于大量使用锦纶等化纤原料,企业看到商机。长乐市大抓产业链配套,2005年力恒锦纶成立,2006年一期锦纶纺丝项目投产,其他项目纷纷上马,2011年全市化纤业产值达到250亿元。化纤龙头企业带动了更多的经编企业进入了产业链,现在长乐市有经编机1.3万台,并且加快了经编行业的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档次有很大提高。“十二”五期间长乐也将建成全国最大规模的锦纶切片和锦纶民用长丝生产基地。

  浙江萧山化纤纺织产业的发展源自于下游织造,印染行业向上游产业的延伸。在形成规模优势后,为克服原材料制约瓶颈又进一步向化纤原料、石油化学工业领域拓展,形成了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竞争优势。萧山区政府积极鼓励化纤企业向产业链上游投资、开发,恒逸集团、荣盛集团强强联手进军PTA领域,规模位居全国第一,从而使萧山的涤纶行业实现从PTA-PET-纺丝-后处理(加弹)-织造-印染-服装产业链的上下游一体化。2011年,萧山化纤产能达578万吨,占全国的18.27%,织造能力38亿米,印染能力40亿米,棉纺能力65万吨,规上企业销售收入达1767亿元。

  当然,产业集群地区完善产业链的方法也不只是完全都在本地区生产配套,也可采用其他方法。福建石狮是著名的服装生产基地,每年需要大量的服装面料、辅料,石狮本身也有生产,但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他们通过建立面料市场的办法,完善了产业链的配套。现石狮纺织面料市场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对泉州其他地区服装产业的发展也起到很好的配套作用。另外,专门生产纺织上游产品的集群与生产下游产品的集群密切合作,建立起稳固的产业链联系也是目前集群经济所采取的一种方式,比如浙江桐乡濮院、广东东莞大朗、浙江嘉兴洪合等毛衫产地与河北清河、宁夏灵武等羊绒加工产地之间的合作等。

  (四)以技术装备更新改造为突破口,推进技术进步。

  倒退十年、二十年看纺织产业集群形成初期,许多地方技术装备不甚理想,毛衫企业很少有电脑横机,大片大片的机器都是手动横机,织造企业很少有无梭织机,多是效率不高的有梭织机,纺纱企业很少看到自动络筒机,无结头纱的比重很低…..不过是凭借着“千家万户”、“千辛万苦”用很低的资本有机构成,很低的工资成本,赚到了利润,开始了原始资本的积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集群经济的壮大,纺织科技的进步,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等不断涌现,集群地区对科技进步的重要意义的认识逐步在深化,并且从更新改造设备开始,改变面貌。

  广东东莞大朗镇是毛衫生产的集聚地,2002年以前,全镇有2000多家毛织企业,加上配套企业,从业人员10多万,年产毛衣2亿件,全镇有机械织机20多万台,但先进的电脑织机不到300台,落后的织机不仅效率低,而且生产产品档次也低,价值也低,随着市场要求越来越高,人工成本上升等形势的变化,企业和政府都感到技术进步的迫切。政府加大对企业设备更新改造的支持力度,企业淘汰落后织机,采用电脑横机不仅可获优惠贷款,还有补贴,积极性大增,纷纷淘汰手动横机,换上电脑横机。到现在老织机全部淘汰掉,电脑横机达4万多台,产品档次升级、价值增加,大朗镇现在从业人员还是10万人,毛衫交易达12亿件。现在大朗镇是国际上最大的电脑横机集散地,并且带动了机械制造,产品开发,创意设计等涉及广泛的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使人感到大朗毛织业在几年内上了一个台阶,提高了层次,显示了新的竞争力。

  江苏吴江盛泽镇自古以来就是丝绸生产基地,纺织产业基础非常好,这些年不仅规模发展很快,而且,在发展中特别注重淘汰落后设备,他们进行过几轮设备的更新改造,目前在化纤纺丝、织造、印染等环节上使用的设备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部分设备国际领先。全镇不仅拥有8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熔体直接纺丝生产线,而且拥有12万台无梭织机,这在全国也是最多。一套近千万元的非织造设备,一台数百万元,数十万元的织机和整理设备在盛泽企业中已成常规设备。先进的设备带动了技术上的提高,目前,盛泽在熔体直纺技术、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生产技术、真丝绸织造技术、无梭织造技术等都有较大的优势,保证了盛泽真丝绸、超细旦涤纶纤维,化纤织物等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山东邹平县是我国最大的棉纺织生产基地,现在全县有棉纺纱锭800多万枚,是建国初期全国总量的1.6倍。在发展的过程中,十分注意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提升集群产业水平,2011年生产棉纱高达141万吨,而且全部为无结纱,满足了织造生产中高档产品的要求。

  (五)产业与专业市场互动互促,呈现加速度提升发展。

  如今,我们看到过去发展比较快,现在发展势头比较好的产业集群地区,基

  本上都有强大的专业市场配套。可以说,这是中国纺织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一个最典型的模式。由于专业市场具有的流通功能,扩散功能,辐射功能,所以可以扩大产业集群地的影响,发展产业规模并促进产业集群地的转型升级;而产业集群地区把各种生产要素聚集过来,日渐强大的产品生产和开发能力,又托起了专业市场,促进专业市场不断采用现代营销手段,增加市场功能。专业生产和专业市场在一个地域里实现了价值链的较为完整的过程,各类产品可以迅速推向市场,而市场又可以迅速反馈对产品的评价,“贵在神速”,时间为这样的空间组织方式创造了发展机会,并且在这里,信息价值、知识外溢、技术外溢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绍兴县2011年生产各类化纤305万吨、印染布190亿米,是十年前的7倍、4倍,绍兴轻纺城市场群的经营户22108家,国(境)外企业常驻代表机构919家,年交易额达到889.3亿元。常熟市以服装、针织为主的纺织产品门类多样,羽绒服生产在全国同行业遥遥领先,年产销达5000万件,休闲装占全国的近十分之一,经编绒类产品销售额超过150亿元。中国(常熟)服装城市场销售2011年突破800亿元。

  还有广东东莞虎门的产业与市场,佛山西樵的产业与市场,江苏盛泽的产业与市场,辽宁海城的产业与市场等等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据统计我国目前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有600多个,超过50亿的有70个。专业市场这些年不断进行转型升级,各种功能日益完善,像江苏海门叠石桥家纺市场,就有质量检测、指数发布、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版权保护、研发设计、专业培训、流行趋势研究、品牌培育、游客服务等16个公共服务平台,这也是当前国内纺织专业市场的一个很好的缩影。而具有专业市场的产业集群,其规模年销售收入少则百亿元,多达千亿元以上。

  (六)培育、支持大企业,稳定集群发展。

  纺织产业集群里主要是中小企业,甚至有的地区有许多微企、个体工商户。过去集群初起时,这种情况还可以“千家万户”“千军万马”,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行业的不断进步,集群地区逐渐感到如果集群内有骨干企业、大企业,则集群经济发展会更稳定。因此,这些年集群地区都注重培育和支持大企业的发展,包括支持上市融资,建立技术中心,建立企业园区等多种措施。江苏省江阴市纺织行业就有江苏阳光等七家上市公司。山东邹平县里的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中国宏诚控股有限公司则在新加坡上市。浙江萧山区有恒逸集团一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有荣盛、富丽达集团等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这些大企业有资金,有人才,有创新开发能力,有自主品牌,有营销渠道,他们可以带动广大中小企业一起发展。常熟市古里镇是羽绒服装集群地区,“世界名牌”波司登集团就在古里镇,围绕波司登集团有280多家原辅料供应单位,280多家外发加工单位。中国家纺行业的龙头企业孚日集团在山东高密市,其“孚日”牌巾被系列产品是“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在它的周围有200多家企业为集团搞加工。江苏“红豆集团”在无锡,聚集了本地和其他地方800多家企业为他们搞加工。大企业在集群地区中不仅有力地支持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而且在当前集群转型升级中,也将担当起更重的责任。

  (七)建立区域品牌,宣传推广区域影响。

  由于形成了产业集群,具有了特色,所以,许多地方都努力在建设区域品牌,把这个产业做得更好,影响更大,同时也带动本地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2002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开始产业集群试点,并授予相应荣誉称号后,大朗毛衫,濮院毛衫以区域品牌参展,最早出现在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后来,在各省里主办的各类展览,全国纺织行业举办的各类展览,国家举办的广交会,以及到国外参展等等,都大量出现纺织集群地区的区域品牌。浙江省这几年也开展了创造国际区域品牌的活动,纺织服装行业就有马桥经编、余杭家纺、萧山化纤、绍兴家纺等。浙江嘉兴洪合镇,以“洪合毛衫”区域品牌参展广交会,获取大量订单,使许多中小企业受益。集群地区还积极支持企业创品牌,采取了各种奖励措施,因为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有相互支撑的作用,企业品牌做好了,更显区域品牌的实力,区域品牌强大了,更能帮助企业品牌成长。推广区域品牌带来的效果,这些年来越来越显现。

  (八)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

  十年前,不仅在行业内,就是在社会上,对服务于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的概念和内容还不清楚。自从杜会长亲自在广东西樵镇抓了以设计研发、质量检测等五大支柱为内容的产业创新平台,并在西樵召开现场会推广以后,国家有关部门也提出了要建设一批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示范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引导。广大产业集群地区通过切身体会,感到确实需要抓好这项工作,因此,从实际情况出发,投入资金、投入力量,建设起公共服务平台。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实际需要,现在开展的公共服务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产品开发,质量检测、职业培训、才人培养、信息化、电子商务、物流、融资担保、专利保护、媒体宣传、大赛展会、品牌培育、指数发布等。这些公共服务的实施,为产业集群地区的提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九)充分发挥民间行业组织的作用。

  我们许多纺织产业集群形成初期,往往处于“散”的状况,企业单打独斗,各行其是,而政府面对那么多的企业,也无法都顾及到。因此,不仅出现了企业遇到管理、技术、生产等方面的问题,碰到了各种困难找不到人帮忙,也出现协作不力,沟通不畅,难以抱团发展,更不好的是出现用人挖墙脚,价格打乱仗,侵犯知识产权等现象。形势的发展、行业自律的要求,使得集群地区的政府和企业都感到要成立行业组织,把这些问题解决好。各集群地区或政府出面或骨干企业牵头,成立了各种形式的行业协会组织。这些行业组织都活跃在集群地区第一线勤奋地工作,开展行业自律,制订行业行规,组织产学研协作,开展行业内外、跨地区交流,提供技术咨询,进行人员培训等等。现在行业组织成为集群地区经济发展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关于对产业集群试点工作的体会

  首先要说明的是,因为有了党的改革开放的政策,纺织产业集群经济才发展起来,纺织产业集群欣欣向荣、日新月异变化是集群地区干出来的,集群经济不断壮大的经验是集群地区创造出来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2002年开始,同集群地区政府一起开展试点工作,大家共同努力,目标一致,对集群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下面我从联合会的角度上,总结一下十年来我们的体会。

  2001年,也就是纺织产业集群经济正在蓬勃兴起发展的时候,国务院对国家机关机构进行重大改革,撤销了各个工业管理部门,加强了综合管理,成立了以服务为主要职能的各个产业协会组织,中国纺织工业协会(2011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以全新的面貌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为全社会纺织服装行业的服务工作,并成为政府连接行业、企业的桥梁,发挥助手作用。从那时起,协会高度关注并深刻认识了块状纺织经济对全国纺织产业的重要意义,经过调查研究,和地方领导交流讨论,2002年开始了纺织产业集群的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就是搭建起协会和地方政府合作的平台,共同务实对纺织企业服务,使地方经济和纺织产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工作从一开始就得到了集群地区的热烈响应,2002年开始与第一批38个县、镇建立试点关系,经过十年工作,到2012年底,有191个市(县、区)、镇(街道)建立了试点关系(中间也有地方退出试点,不再计算)。目前,产业集群试点地区遍及22个省区市,东、中、西部均有,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集中了大部分。

  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工作,对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来说,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目前,联合会及其所属专业协会共有直接会员6000多家,基本上是行业的骨干企业,同时又有近200个产业集群试点地区,抓住骨干大企业和一块一块的中小企业群,这两个方面(也有很多大企业在产业集群中),联合会就抓住了行业的整体。我们就可以较好地摸清行业的脉搏,掌握行业的情况,为国家出谋划策,提出建议,协助制订政策。所以产业集群试点工作对于全国纺织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把握住行业发展的航向,把意志和思路传递到产业集群地区,引导好集群的发展,这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我们的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方针政策涉及方方面面,贯彻当中也有各种各样渠道,工业协会在产业集群中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主要就是抓住行业特点,抓住最切合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容来贯彻。比如,中央提出要大力开展创新工作,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而许多纺织产业集群地区中小企业多,大企业少,投入硬件多,投入科研少,模仿跟进多,主动开发少,信息化程度低,缺乏核心竞争力,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总之,是缺乏创新。协会提出要在产业集群地区大力建设产业创新平台,为集群地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包括产品研发、质量检测、电子商务等等。再如,中央最初提出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时,国际上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相当关注,特别是在纺织服装贸易方面关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呼声日益强烈,许多国外组织指责中国的纺织企业没有尽到社会责任,工人超时工作,工作环境不好,社会保险不到位等等,借以加强他们的贸易保护。针对当时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标准都是由国外有关组织和企业制订的情况,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开始进行了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建设,我们以中国现行法律法规为基础,参考中国加入国际组织的有关条款和国际惯例,根据我国的国情,制订出了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这是中国第一个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2005年进行了发布,2006年在10家大企业进行了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同时,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在国际上建立了很好的正面形象。考虑到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地区中小企业多,社会责任建设薄弱的情况下,2007年,协会以产业集群地区为重点,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启动了“十、百、千”项目,即在10个产业集群地区重点开展,100家骨干企业执行,上千家中小企业受到普及培训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的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

  更加重要的是,我们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生产国,这么大的规模,整个行业近期、远期发展的目标和思路,应该整个行业都比较清楚才行,包括企业也包括集群地区。这十年来,在国务院的关怀下,在发改委、工信部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下,联合会充分发挥了行业内各个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先后协助政府起草了“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纺织“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化学纤维、棉纺织、产业用纺织品等各个专业的“十二五”规划,还起草制定了《建设纺织强国纲要》,这些文件都体现了党和国家关于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体现了对纺织产业的要求,明晰了产业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在向全社会发布的时候,也通过产业集群试点这个平台,使广大的集群地区更好的了解、掌握这些精神,指导工作。联合会中的各个专业协会,组织本专业特点的产业集群活动也相当活跃,通过各种方式,紧密联系专业的具体情况,把有关精神传递给集群地区。十年实践也说明产业集群试点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平台。

  (二)和地方政府及行业组织一起,踏踏实实地做好各项服务,帮助企业发展,这是搞好试点工作的基础。

  在建立产业集群试点地区一开始,我们就十分明确地表示,协会搞试点工作是实实在在的,不是给大家一个称号,一个荣誉就完事大吉,而是通过试点这个平台,使协会的各项服务,能够到达县、镇纺织行业、纺织企业中,真正在试点地区的发展中起到作用。2002年12月24日上午,我们第一次召开试点地区座谈会上,许坤元副会长就向大家详尽地介绍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体系、协会职能,协会所能提供的服务内容,并表达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及其所属的专业协会、事业单位会抱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去开展工作,也希望和县(市)、镇政府、民间组织共同配合好,做好试点工作。十年来,我们两次修订了面向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地区的《服务手册》,提供了各层次、多角度的服务工作。

  1、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反映意见,争取政策。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国家对社会经济、科技教育等各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多,支持力度加大,地方同样也是如此。但纺织作为一个产业,由于不是国家的经济命脉,而且又是市场竞争性强的行业,特别现在几乎都是民营经济,因此,国家投入很少。行业内的大企业,实力强、资金雄厚,在信息化、科技化、现代化建设方面靠自己的力量,自我服务,可以不断提升,但是广大中小企业,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不能得到公共服务,很难有提高,甚至有倒闭的危险。产业集群地区是中小企业集中的地方,产业集群要提升,基础是广大中小企业必须提升,因此,要为产业集群地区,为广大中小企业呼吁,求得支持与帮助。协会本身没有钱,没有资金,但协会有一定的影响力,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动员地方政府拿出部分资金,特别是依靠产业集群生产发展多缴纳的税金取得的财政收入,拿出一部分,反哺产业,资金主要是加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为中小企业进行完善的服务。我们也高兴地看到许多集群地方领导和我们的想法高度一致,并且工作力度更大。像海宁市第十三届市政府73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奖励政策中涉及到97项奖励内容和具体金额。二是协会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纺织产业集群的情况,争取政策支持。2005年,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激烈时,国务院曾做出对一些出口量大、价值低、敏感的产品加征出口关税的决定,同时还决定征收来的这笔钱全部用于纺织工业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鼓励企业走出去。当听到这个情况后,工业协会及时向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反映纺织行业的情况,其中包括产业集群地区的情况,希望国家能够对纺织行业科技开发、信息化建设、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发改委、财政部有关方面领导多次听取了纺织工业协会的汇报,并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最后决定利用加征出口税中的5.6亿元,支持纺织行业进行结构调整,支持产业集群地区的产业创新平台建设,还具体组织了实施。几十个产业集群地区的项目获得了资助。

  2、接受集群地区产业咨询,帮助制订发展规划。

  协会确定职能时,就把开展咨询规划工作作为协会的一项重要职能。我们从2002年开始,以浙江省为突破口,进行了大规模的咨询规划活动,当时投入了50多名专家、学者、专业协会负责人,为浙江省纺织工业如何提高竞争力提出了研究报告,其中,很多内容都是针对产业集群地区的。后来,又对广东、福建等省也提供了关于提升竞争力的研究报告。一些产业集群地区为了更加明晰本地的发展方向和途径,请协会帮助制订发展规划。现在联合会及各专业协会,规划院、信息中心等事业单位,已经与有关方面配合做很多家产业集群地区,包括为迎接产业转移而建设的产业园区的规划。

  3、帮助打开渠道,拓展国内外销售市场。

  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和市场密切联系的,也就是说,没有市场,没有销路,产业集群也发展不起来。市场不断开阔,要求不断提高,才能促进集群产品提升,销售扩大。有的集群与市场密切结合,发展很快,提高很快,比如虎门镇的服装,绍兴的化纤布,石狮的休闲装等等。但确有一些集群市场没有完全打开,渠道不够,或者产品在低档贸易中徘徊,影响发展。

  1992年,当时的纺织工业部就开始组织了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后来特别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以后,我们组织的各类纺织服装国际国内博览会,越办越多,越办越大。比如,中国国际面料及辅料展,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博览会,中国国际针织展,中国国际纱线展,美国纽约中国纺织品服装展等等。这些展览会成为企业打开国内外市场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和机会。以前这样的展会,我们招商也是对单个的大企业或是请中心城市组团参加,或者是通过广告,广而告之。自从和产业集群地区建立试点关系后,我们认为,组织集群地区参展,这是帮助集群地区扩大市场的一个有力措施。于是,利用会议宣传,并且上门到集群地区服务,帮助他们参加展览会,提供相应的展位。参展使得集群地区深深感受到国际博览会的高水平,国内外优秀企业的高水平,产品的高水平,开阔了眼界,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推出了自己的产品,让更多的客户了解了自己,找到了商机,扩大了市场。许多集群地区都打出了区域品牌,集中参展,同时我们也在广交会,许多地方办的展会中,看到了集群地区抱团参展,这些都有效地扩大了集群地区的影响力,取得很好的效果。

  4、开展技术服务,提高集群地区技术水平。

  纺织工业虽然是传统产业,但是正在利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在向先进制造业、现代制造业迈进。纺织工业已不完全只是过去劳动密集型的概念,许多行业、门类,已经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知识密集,而且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产业集群地区因为起步阶段往往水平较低,技术人员不足,所以有的好设备不一定开得好,有的好工艺,好技术不一定了解掌握,这样就不能生产出更好的、价值更高的产品,因此,对产业集群地区的技术服务非常重要。各个专业协会,如化纤、产业用、棉纺织、毛纺织、麻纺织、家用纺织品、丝绸、印染、针织等,还有工程学会、信息中心等事业单位每年要大量举办有关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技术交流会,现在这类技术服务性质的会议相关产业集群地区的企业都会踊跃参加。

  5、加强培训,提高集群地区各类人员素质。

  目前社会教育培训事业发展较快,机关、院校、媒体、中介组织等都在组织开展。协会则组织了一些针对行业特点,适合集群的各类培训,比如,协会与清华大学合办的纺织企业CEO培训班;协会信息中心举办的检测人员、产品开发人员培训班;服装协会举办营销、品牌经营等内容的培训班等等,很多都在产业集群地区举办。

  6、组织产业集群地区积极参加国际交流。

  加强国际交流,特别是高水平的国际交流,是开阔思维,开阔眼界,寻找合作机会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过去有些集群地区比较封闭,一些大企业能参加行业活动,但主管工业的县(市)、镇领导,中小企业很少有机会参加行业性的国际交流活动,我们积极创造条件,请集群的同志参加。比如2004年3月,我们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全球纺织经济论坛,当时,正是国际纺织品贸易摩擦最激烈的时候,我们请到了当时持有各种不同观点的国际纺织最主要的国家和地区协会组织负责人演讲,外宾到场近百人,我们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徐匡迪、龙永图等也出席了会议,这不仅是有史以来,在中国举行的行业最高等级的会议,也是国际上首次纺织服装行业的峰会。协会向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发出了通知,结果,中方300多人当中,有一半来自产业集群地区,他们实地感受了宏观局面下的纺织品贸易争端的现实,受益匪浅。再比如,我们召开的国际棉纺织会议、国际针织会议、国际化纤会议、国际家纺会议、国际产业用纺织品会议、中日韩三国纤维产业会议等都请集群的同志参加,国际麻纺织会议甚至办到镇一级的产业集群地区——江苏省吴江市震泽镇,国际化纤会议也轮流在化纤产业集群的地方召开。我们在组织出国考察国外纺织企业,国外纺织产业集群,观摩展览会等也注意组织集群的同志参加。

  7、帮助集群地区进行信息化建设。

  推进行业的两化融合,推进产业集群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些年来协会根据自己的力量,有重点地帮助一些集群开展信息化建设,比如,帮助完善本区域的专业网站,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官方网站——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进行了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帮助集群一些企业建立ERP管理。帮助一些集群建设专业产品的指数发布系统等。

  8、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前些年产业集群地区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情况显示不容乐观,虽然有些企业做的很好,但是大量的中小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不清楚,甚至不知道。因此,社会责任问题是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纺织工业协会2007年推行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0T,确定了在10个产业集群地区重点开展,使100个骨干企业得到全面推行,上千家中小企业得到培训普及。濮院、虎门、深沪、石狮、金坛、平湖、海宁、开平、中山等地区按计划开展都取得了效果。随着全国整体形势的发展,社会舆论加强,企业负责人认识上的提高,以善待员工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在纺织产业集群地区得到了更好的开展,并且积极促进了环境保护、绿色生产方面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加强。

  (三)要培养典型、发掘典型、宣传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工作。

  纺织工业联合会整个体系不是国家机关,不是行政管理机构,是一个民间组织,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组织,因此,它不能发布带有行政命令式的文件,不能强制要求企业去做什么,只能是引导行业、引导企业去做。特别是对集群地区,涉及到地方政府、地方经济组织、企业等多个层面,协会只能从宏观的角度,从专业的角度去介绍对行业、对问题的看法,比如协会认为应该注意的问题,应该着手去做的工作,哪些是当务之急,哪些是长远才能见效,而目前应该如何起步等等。但是,指导、引导取得最好的效果,还是要有典型来说话,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才行。因此,联合会注意在方法上采取培养典型,以点带面的方式。最突出的事例就是我们对广东西樵镇创新服务平台的培养和推广。2003年在产业集群试点工作开始以后,当时,杜会长对集群的总体评价是认为在初级阶段,因此必须产业要提升。他在调查中总结了产业集群地区的实际情况后,认为产业要提升,集群地区必须要建立产业创新平台,即建立一个有效的公共服务体系,产业创新平台包括五大支柱,即产品开发、质量检测、人员培训、信息化、电子商务及现代物流,并且亲自抓了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这个典型。西樵镇是我国华南地区一个重要的面料生产集中地区,上千户企业从事面料生产,包括服装、家用纺织产品所需的各类用布的生产,与此相互促进的西樵面料市场在八十年代就享誉全国纺织业界。但进入21世纪以来,西樵发展速度缓慢下来,政府花八千万元盖的创新大楼也放在那里,集群发展遇到困难。实际上,西樵镇遇到的困惑就是产业没有进一步发展的明确思路,不知道如何提升产业的水平,不清楚如何对广大中小企业进行服务,他们的困惑也是当时许多产业集群普遍存在的。杜会长派出以中国纺织信息中心的同志为主体的工作小组,“扎根”在西樵,从调研开始,订计划,组织实施,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西樵地区建立起了产业创新平台,建起了五个支柱,尽管初期支柱“粗细”还有所不同,但已经见到实效。例如,质量检测中心,以西樵镇为主,南海区、佛山市以及广东省均投入一定的资金,建立起产品检测中心、设备是第一流的,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派出强有力的专业人员指导,并招聘有关人员,这个检测中心得到了国家实验室的认可,也得到了国际上著名标准检测机构如AATCC的承认,为西樵面料走向世界欧美等几十个国家取得了通行证。

  西樵镇的创新平台建设具有普遍的意义。2004年12月3日,我们在西樵镇召开了产业集群地区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现场会,向当时已经开展试点活动的90多个产业集群试点地区介绍西樵的经验。众多县(市)镇党委书记、县(市)镇长参加了会议,规模达到1300多人。会后,西樵镇成为集群地区参观热点,广东省政府也在西樵召开了全省集群工作会议,西樵模式在许多产业集群地区得到了推广。

  这些年来,工业联合会先后在浙江海宁、浙江绍兴等地召开过现场会,在北京召开过数次工作座谈会,交流集群工作经验,服装协会、针织协会、家用纺织品协会、产业用纺织品协会、棉纺协会等也都多次开现场会、座谈会,交流学习经验,促进特色集群的发展。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持续,欧债危机也未解决,严重影响着国际经济,而我国国内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原材料价格波动,环境保护要求制约,技术进步加快,内需市场增长不快、出口受阻等种种原因,纺织产业集群地区面临重大考验,如果不尽快转型升级,仍然停留在老水平上,很可能会萎缩,甚至被淘汰。然而这种严峻的形势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特别从2008年以后愈加厉害。但是,在我们众多的产业集群地区当中,有一些集群前几年就开始了转型升级工作,并且见到成效,现在正在有力地面对当前的形势,以清晰的思路、果断的措施正在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联合会正在总结他们转型升级的路径、做法,向广大的产业集群地区介绍,开拓思路,让大家结合实际学习,在这个重要的转折关头,明确本区域纺织产业今后努力的目标、路径和具体措施。相信这次典型引路也会带来积极的效果。

  (四)加强合作,帮助集群地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们在开展产业集群试点工作时,向每一个试点地区授予一个荣誉称号,即纺织产业基地或特色名城、镇称号,一方面是对他们过去所做出的成绩的一种认可;另外一个方面,是给他们树立起一个有特色的区域品牌,以利将来更好的发展。一些集群地区把称号进行了商标注册,成了法定的区域品牌,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使用措施。集群地区把称号利用各种形式广为宣传,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招商引资、开拓市场、推广产品、引进人才、扩大区域影响力等方面都有收获。

  为了促进产业集群地区经济的发展,联合会会及各成员单位积极参加地方举办的一些活动,比如博览会、交流会、论坛等专业特色的活动,并且帮助他们组织论坛,聘请专家、学者演讲,演趋势、讲创新,包括进行科普;帮助他们邀请合作伙伴,洽谈合作,甚至把协会的一些大赛,行业评比,重要数据发布等活动,放在这些地点,同一时间进行。这对于集群地区来讲,也是一个支持。联合会及其所属各专业协会、事业单位,在产业集群中间也努力起到桥梁的作用。把同专业的集群串联起来,交流相同行业的发展经验,把上下游产业的集群串联起来,促进产业链有机结合,把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串联起来,实现价值链的合作。更由于在一个平台上相互熟悉了,产业集群地区之间可以直接联系,交流城镇化建设、社会、文化事业等更加广泛的内容。

  四、关于产业集群地区转型升级的对策

  当前,纺织产业集群地区面临的形势是和全国纺织产业面临的形势是一样的,很严峻。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如果有企业被洗牌、淘汰,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但是做为一个已经经营一定时期,也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的集群地区,如果被整体淘汰,就令人遗憾了。所以,我们的集群在新的形势下,要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别人的经验,走本区域转型升级的道路。因为,我们要搞的是集群地区整体转型升级,不同于单个企业的转型,所以,这应该地区政府应该考虑的问题。

  因此,在开展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工作十周年之际,我们向大家推荐一批在这几年中注重转型升级、有思路、有措施、有成效的集群地区,给大家介绍他们的经验。他们的体会都是这些年从政府抓经济的角度,在实践当中悟出来的,涉及到许多方面,很有启发性。请大家好好看看他们的材料,在十周年纪念册里。

  下面我再把各地转型升级的体会涉及到的方面综合一下,给大家交流一下,供大家参考。

  一是抓规划。主要是把规划放在全国至国际范围来考虑,和《国务院关于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建设纺织强国纲要》、《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相呼应,制定出“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的规划。

  二是抓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杜会长2003年就提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性,一些优秀集群的发展也证实了集群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服务平台,所以应该下气力建设好。建公共服务平台要适应需要,建设内容丰富、要不断创新,真正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共性问题。意大利纺织产业集群地区企业规模比我们小的多,仍然可以生存,他们的平台服务得好也是主要原因。

  三是抓科技创新。这里包括装备的改造更新,采用先进设备,淘汰落后设备,包括创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包括产品开发设计、时尚创意等。这是提升产业水平,提升价值链,提升劳动生产率最重要的手段。

  四是抓企业社会责任。十年来产业集群地区开展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包括推行纺织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CSC9000T,有的产业集群地区做到“0”拖欠员工工资。但是在社会责任方面,包括企业领导的认识水平,工资水平、劳动保险、劳动环境、住宿条件等等,是不是普遍做得都很好,都要审视,寻找不足,消除隐患。今后,从联合会来讲要加大CSC9000T在产业集群地区推行的力度,加大培训的力度。

  五是抓节能环保。这是产业集群地区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路径,产业在发展时要充分考虑是否节能节水节地节约原材料,是否符合绿色生产、循环经济的原则,是否保护了环境。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纺织行业设备淘汰目录,联合会也推出了六批印染行业节能环保技术项目,纺织之光科学技术进步奖每年也评出许多的项目,每年100多个一、二、三等奖中,包括不少节能环保方面的设备技术等,这些都希望集群地区,特别是中小企业得到推广。需要集群地区关注。

  六是抓产业链完善。把完善产业链做为提高集群地区产业竞争力的一个措施是被大家认可的。这里主要注意的是完善产业链不一定就在一个镇、一个县完全配套,从头搞到底,从纤维到最终产品,有条件的可以。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上、下游相关产业集群的配套,特色产业集群与相关原辅料专业市场的配套,鼓励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建立稳定的配套关系,要打破区域的界限。不论何种方式完善配套产业链都是集群经济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七是抓产业与市场的互动。这也是集群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有很多学习的榜样。这里也要注意的是,没有市场的产业集群不一定非得要建市场,而完全要根据实际情况,也要打破行政区域界线,相邻地区充分利用已建好的市场,密切产销合作,共同开拓市场。另外重视电子商务,网络销售,物流产业建设,采取现代营销方式。

  八是抓产业组织创新。产业集群地区有几个资本雄厚、有研发能力、营销渠道、自主品牌的大企业,这是稳定集群经济的主要力量,他们周围众多中小企业可以围绕他们加工生产,成为利益共同体。企业之间可以采取资本合作,订单合作等等多种形式组合,联合抱团闯市场。

  九是抓区域品牌的建设。应该说,2002年开始搞产业集群试点,当时授予名城名镇、基地的荣誉称号,目的之一就是给集群地区一块区域品牌,应该充分加以运用。有些集群运用的好,并取得成效。创建让人认知的区域品牌这个工作不容易,但的确是集群经济发展的一条好途径,特别是对广大中小企业而言。同时,也要继续抓好企业自主品牌,这也是对区域品牌的有力支撑。

  十是抓产业协会的建设。成功的集群地区产业协会建设搞得都很成功,他们可以帮助政府做大量的工作。这是集群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应该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

  十一是抓企业家队伍建设。确定集群地区转型升级的路径后,如何走好发展之路,企业家、中小企业的老板十分重要,不管是科技进步,还是品牌建设,还是社会责任等等,企业是落实的基础,因此对企业家队伍的引导、发展教育培养、提高都是必不可少的。

  关于产业集群地区转型升级的对策总结的不一定全面,特别是一些细节的地方,具体的措施没有讲到,而许多集群地区都是有深刻经验体会的。我也再次希望,代表看一看模范集群地区的介绍材料,有的经验点题而过,可以深入进行交流。行业内的新闻媒体,也希望你们深入采访、挖掘优秀产业集群地区转型升级之路是怎么走的,介绍给广大集群地区。

  以上讲话,有不对的观点和错误的地方,请批评指正。关于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工作要在新的形势下,按照十八大精神,创新试点内容。希望各集群地区政府、企业以及我们各级协会组织一起,利用好这个平台,把产业集群经济工作搞的更好,为建设纺织强国做出贡献。

  谢谢!

稿件来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资讯  
·向“新”提“质” !行在前端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新质生产力[2024-03-21] 
·中棉行协:2023年5月棉纺织产业集群运行情况[2023-07-17] 
·中棉行协:2023年4月棉纺织产业集群运行情况[2023-05-29] 
·52家重点群内共4.2万户企业——2022年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运行简况[2023-04-19] 
·年产服装4亿件——“中国服装服饰名城”虎门:一座时尚潮流名镇的产城融合梦[2023-04-13] 
·中棉行协:2023年2月棉纺织产业集群运行情况[2023-04-10] 
相关出处  
·中纺联: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2012-12-11] 
·关于授予2012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品开发贡献奖荣誉称号的决定[2012-12-07] 
·2012年度中纺联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2012-11-30] 
·杨纪朝:预计到2020年我国纺服自主品牌出口将真正实现“走出去”[2012-09-26] 
·“中国西部纺织品牌文化创新成就奖”名单[2012-09-25] 
·“2012中国纺织品牌文化创新企业”名单[2012-09-25] 
 
·纺织品HS代码
·输欧盟纺配类别对照表
·输美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输欧盟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配.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织品首.
·06纺配招标公告公布 樊敏.
· 眼光放在本土上——奥特莱斯.
·商务部关于07年度输欧(美)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信息定制
第一纺织专业网站群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