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迎来2013年。28日发布的《2012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报告》对2012年中国工业增长状况作出点评,直言“成绩来之不易”,“前面的困难依然较多”。
尽管8月份时工业增速下滑到8.9%,这一数值是2010年来的最低值,但从9月后,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数据,工业增速均呈企稳态势并有小幅回升,年中时定下的10%的目标可确保实现。
这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和社科院工经所联合发布的报告称,“与发达经济体普遍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明显减速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的成绩来之不易”。
报告指,保持稳定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1至11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累计增速达到28.8%,并且连续七个月出现回升,反映未来投资增长动力持续加强。
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回升背景下,制造业投资增速出现连续4个月回落。企业经营效益不佳,投资能力下降,民间资本不愿把钱投入实体经济。
外需的萎缩更是短期内难以扭转,工业品出口形势严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订单开始向周边国家转移,部分高端出口产业面临发达国家打压”。
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一抹亮色。今年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自2006年以来首次超过投资,其主要原因是消费者的“钱袋子”跑过GDP。报告同时指出,制约公众花钱意愿的体制性和结构性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推进也尚需时日。
出口、消费都不够给力,多年投资高增长造成的产能明显供过于求。
中国炼钢能力超过9亿吨,产能利用率仅有72%;水泥产能接近30亿吨,超过2015年25亿吨的需求预期目标。58家多晶硅生产企业目前开工的不足10家。
反映供需关系的PPI(生产者价格指数)持续低迷,严重影响到企业利润。1至10月份,企业的亏损面达到15%。
钢铁出现全行业亏损,原材料、建材行业面临“去库存化”压力,装备、船舶、纺织、电子制造等行业则面临严重的订单下降,盈利下滑。
报告仍看到明年可能遇到的增长空间,即今年11月起商品房销售面积自宏观调控后首度转为正增长,将带动家电、家具、建筑和装潢等商品零售增长。
报告分析,2013年“外需持续萎缩与内需增势放缓相互叠加,有效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矛盾相互作用,长期问题与短期困难相互交织,形势仍不容乐观”,“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将成为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