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14日表示,美欧日货币贬值或将成为中国宏观调控面临的最突出矛盾。未来中国既要保持国内价格基本稳定,同时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这为宏观调控提出新的难题。
郑新立是在当日举行的“经济每月谈:2013世界与中国经济展望”论坛上作出上述研判的。
2012年底,美国如约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亦明确提出超宽松货币政策及日元贬值政策。专家担心,在主要经济体的带动下,可能出现全球货币宽松时代。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难以躲避全球流动性泛滥的负面影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分析,全球货币超发可能引起大宗商品价格跌宕起伏,进而导致全球性通胀风险。
应对全球通胀风险,郑新立分析,目前中国宏观调控的空间仍然较大,应促进国内产需衔接来稳定国内市场价格,避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给国内过大冲击。
“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和其他货币的升值幅度要适当控制。”郑新立表示,“若外国货币贬值而中国大量升值,中国出口将受进一步影响。”
中国官方10日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增速仅为6.2%。陈文玲分析,如果全球流动性过剩,世界经济寒冬中,中国将不得不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贸易风险。
陈文玲分析,中国出口的重要优势之一在价格,而全球通胀将推高原材料、制成品价格,彼时中国将陷于“松与不松”货币政策的两难境地。
“2013年中国要抓住新的战略机遇期”,在郑新立看来,过去的战略机遇期是参与国际分工、扩大出口、增加投资,现在外需不振正好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扩大内需、推进城镇化、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都是实现转变的重要方式。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已连续下行7个季度。对于2013年中国的经济增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永军预计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速度应该还在8%以上。郑新立亦驳斥“悲观”论调,称2013年将出现增速拐点,中国经济会重回持续健康的发展轨道。(财经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