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盛顿邮报》报道,中国游客海外消费在2012年达到8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296亿元),可能已经赶超美国及德国游客。据悉,这个数字是美孚石油公司2012年财政收入的两倍,而美孚是2012年世界上财政收入最高的公司。
国人海外消费热并非是个新话题,近几年可谓愈演愈烈。国人将近5300亿元的海外消费意味着什么呢?2012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49422亿元,估计全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180000亿元上下,5300亿元的海外消费几乎相当于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000亿元的三成。而另一方面,国内消费却一直是小步走,内需不足始终是困扰中国经济的一大症结。
国人缘何喜欢大规模的海外消费?最重要的两个理由无非是,一是价格便宜,二是质量安全。这两个理由归纳起来其实就是海外商品“物美价廉”。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2009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所占比例已达15.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许多行业或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被称为“世界工厂”。与此同时,中国2009年也超越德国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占全球近10%。
作为“世界工厂”和全球最大出口国的中国,自身却难以提供让国人十分满意的“物美价廉”的商品,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中国制造”究竟是为谁而制造呢?中国到底需要怎么样的“中国制造”?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弄明白国人为什么喜欢大规模的海外消费。在笔者看来,最根本还在于国内商业消费环境的政策导向问题。
其一是“中国制造”的政策导向问题。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中国制造”一直是出口导向的,换回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却始终面临着尴尬以下两个尴尬问题:第一,“中国制造”始终面临着海外的贸易摩擦,近10多年一直高居榜首,“中国制造”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而中国许多出口产品很大程度上也只是“赔本赚吆喝”,出口利润非常稀薄;第二,“中国制造”国内售价远超海外并非怪事,而是板上钉钉的现实。有数据显示,一条levis牛仔裤,在美国的折扣店卖15-30美元,按照即时汇率(1美元折合6.82人民币)也就100-200元人民币;但同一条裤子,出口转内销,在国内的专卖店至少要卖700元。
其二是国内税制的导向问题。国内税制基本上是增税导向的,导致了商品价格的居高不下,也大大抑制了老百姓的消费热情。国内生产的商品方面,商品价格内隐性税负较高,有报道称,“一件100元的国内化妆品,价格内包含的增值税、消费税等流通环节的税负就将近一半。”而国外进口的商品方面,进口商品价格也在各种税费的作用下被推高。数据显示,2011年关税收入2559亿元,但是同期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为13560亿元,是前者的5.3倍。我国名义上进口关税税率已经不到10%,但是关税以及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共同作用推高了进口商品的国内售价。而且,中高档消费品关税比较高。商务部的一份调查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这五类产品的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大陆市场比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
国人海外消费热的背后反映是国内商业消费环境的政策导向问题。“中国制造”出口导向该转向了,国内税制增税导向也该停下来了,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那么留住国人消费便成了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