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速在全球首屈一指,但这一直是建立在如下基础上的:有数亿人甘于领取一份微薄得足以令西方工会主席抹眼泪的薪酬。中国国内外的经济学家都警告称,随着中国的过剩劳动力最终消耗殆尽,上述模式必将走向穷途末路。
但这将发生在什么时候呢?
两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简称IMF)经济学家称,中国将在2020-2025年之间的某个时候成为一个劳动力短缺国家,而中国对此基本无能无力。用经济学术语来说,中国届时将达到“刘易斯拐点”(Lewis Turning Point),该术语得名于来自英国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Arthur Lewis。
达到刘易斯拐点意味着,劳动力稀缺程度足以推动薪资大幅上涨、工业利润受到挤压、投资下降,而发展中国家这时候最好是已经找到了依赖廉价劳动力问题的解决之道。
IMF经济学家Mitali Das和Papa N’Diaye称,如果中国巧妙地度过了这一难关,那么对本国和世界都有好处;可能尤其将提振处在中国供应链内的国家(主要是亚洲新兴经济体)和大宗商品出口国的经济产值。
他们说,对中国出口的富裕国家也将从中受益,尽管没有那么显著。
但是许多国家,尤其是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国家在这个拐点面前一败涂地,陷入了增长水平相对较低的困境。
在IMF报告中,最触目惊心的一点是,中国基本没有什么办法去推迟刘易斯拐点的到来、给予经济更多的调整时间。
IMF经济学家写道,人口结构变化将是过剩劳动力减少的主要原因。
很早之前,人们就已经预计受出生率下降和独生子女政策影响,中国适龄劳动力人口将会减少。IMF经济学家的模型使用了联合国(United Nations)的预测数据,即这一下降趋势将从2020年开始。
但是现在看起来,联合国的上述预期过于乐观。本月早些时候,中国国家统计局称,2012年中国适龄劳动力人口减少了350万,至9.37亿;过去10年劳动力人口的不断壮大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但现在转折已经出现。
IMF研究了中国为推迟撞上刘易斯拐点的时间而可能采取的四项应对政策。由于要等待婴儿成长为劳动力费时过长,所以试图采取促进生育的政策作用不大。而如果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来推进金融行业市场化,效果也只会适得其反,因为人们将感觉钱包更鼓了而更不愿意去工作,这将进一步消减劳动力。提高生产率亦然,因为这将使得公司盈利能力增强并增加用工需求。
IMF经济学家说,可能发挥作用的措施是,通过改革中国的户籍制度来增强劳动力的流动,这样一来,在城镇地区将有更多的工人可以享受完整的社保福利。那将加快劳动力从农村向低薪工人岗位仍占主导地位的城市迁移。他们分析认为,刘易斯拐点可以因此推迟5年左右。
不过,刘易斯拐点可能会在新一届政府领导人习近平和李克强的任期中来临。对中国而言,这意味着前路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