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实习?还是考研?抑或出国?每年此时,应届大学生的分流趋势必然成为热门话题。我国纺织高等院校今年即将毕业的“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也在思考何去何从。
本刊自去年密切关注我国纺织高等院校“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设置情况、学生实习以及毕业分配等问题以来,对该专业学生与就业市场的矛盾有了一定认知,也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访谈对象,并将其作为评价事态发展的参照系,便于进行追踪报道。
除了我们自身搭建的信息渠道,中国非织造网相关论坛的热议也成为此次就业迷途调查的主要依据。我们对“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就业三方分别展开问题收集,反馈回来的困惑足有100多条,我们在合并同类项之后,将学生、老师、企业分别议论最多的前6个问题提炼出来,并选择最为典型的阐释形成“虚拟论坛”。
借着隔空讨论我们发现,除了越来越现实的公开矛盾,还有大量的潜在矛盾暗流涌动。学生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企业对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满意;老师夹在学生和企业之间左右为难,进而让相对中立的校方也对企业和学生酿出了不满情绪。
该专业的学生找工作其实并不难,但是常常让学生感到“没前途”。有学生抱怨,辛辛苦苦读了四年大学,却跟小学没毕业的人干同样的活,不能不说是浪费。企业招聘新员工,学历高的(研究生、博士生)不要,名牌大学毕业的不要,称之心高气傲难驾驭。现在的大学生光有理论没实践,企业得花时间培养,好不容易刚有起色能够上手,人家又辞职了。学校在两股抱怨中甚是无奈,于是将压抑许久的不满一吐为快。
初入非织造行业职场的新人,因为车间工作乏味辛苦,常常很难做得持久,尤其是在试用期的3~6个月内跳槽现象频发。天津工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教师万青认为,职场新人一定要明白,老员工无论是经验和能力都一定会比你强,你自认为做的好,可能只是你眼中的还不错,并没有比别人好,还需要更多的学习和提升;或者你真的做的好,没有给你相应的回报,可能是领导在考察你,也许不久之后就会被安排到重要岗位。
有些求职者因为工作不好找,就随便与愿意接收自己的用人单位签约,工作了几个月结果却发现并不适合自己,于是仓促跳槽。可是他们并没有发现自己究竟有什么优势,自己适合做什么,所以屡跳屡败。业内专家建议,年轻的求职者在找工作之前就要对自己作认真的思考,看自己是不是喜欢这份工作,有没有能力做好它,有没有韧劲将它坚持到底。
讨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沟通。有矛盾并不可怕,就业三方在大吐苦水的时候,也反映了各自的尴尬与纠结。学生是否该对自己有一个较为详细的职业规划?企业是否该检讨自己为何吸引人却留不住人?学校是否该思考今后如何改进教学方向和就业指导方法?
有一种论调让人警醒:早在职业技工学校盛行的时候,企业需要的人才可以直接获取,而现代企业追求的高端人才储备,却成了形式上的完美、实质上的掣肘。这究竟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是真正的新兴事物,它甚至没有经历过所谓的专科时代而直接步入高等教育模式,缺乏传统经验作为借鉴,既是坏事也是好事。
学生的困惑
技术员竟然成了维修员?
问题一:听很多学长说在工厂做技术员没有前途,要不要相信这种经验之谈?
我们马上就要放寒假了,寒假回来以后就要去实习,我现在虽然已经联系好了实习单位,并且打算毕业后留在那里工作,但是心里还是觉得不踏实。
前段时间,一位2006级的学长告诉我说,毕业以后尽量不要去工厂上班。他说在工厂上班一般就是在车间喂料或是看机器运转,多数是体力活,没有任何技术性可言。当初自己预定的目标是成为一名非织造专业技术员,但是干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所谓的专业技术员其实就是车间的“专业维修员”,还在车间负责生产一线的问题,最多再管几个人而已。
之后我又联系了几位学长,他们的说法大部分都类似,都说尽量不要去工厂车间呆着,这使我感到非常迷茫。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性特别强,如果不去车间的话就要去做非织造材料的销售,要不就得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扔掉找其他工作。我觉得学了四年再把知识扔掉就太可惜了,可是如果这个工作真的没前途,我该怎么办?
——王楠(天津工业大学非织造材料与工程2013届毕业生)
不甘低工资还能去哪儿?
问题二:当初选非织专业不是自愿的,现在想换工作方向,但是没有具体目标。
我最初的填报志愿是会计学,但是因为没有达到分数线,所以学校给调剂到了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虽然多少有些不愿意,但是当时老师和学长们都告诉我说这个专业以后找工作很容易,所以我才决定留了下来。
眨眼我已到了大四实习找工作的阶段,此时我也明白了学长们的意思:工作的确是特别好找,一直都有非织造企业在招工,不愁没地方去,但是工资大部分在2000元左右,实在是不多。我现在不愿意待在这个行业,可是我能去哪儿呢?
现在找工作都要会计证、教师证、计算机等各种证件,我又没有专业知识,去面试了几次,前几轮都特别顺利,但是最后到专业知识就不行了。我现在每天都很纠结,想不明白自己到底该找份什么样的工作,纠结着要不要去考一些证件,但是又怕耽误时间,错过了最佳的找工作时间,晚上经常睡不着,真是一言难尽。
——赵世英(天津工业大学非织造材料与工程2013届毕业生)
趴在一线有必要2年吗?
问题三:刚进企业都要在一线工作1~2年,和没有学历的普通工人一样很不情愿。
这个问题说起来我就很郁闷,大三暑假的时候我去广州的一个非织造公司实习,当时的待遇是按正规毕业生给的,工资、住宿等条件我都挺满意的,但是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跟我们在车间工作的工人都是雇佣当地的临时工,十几岁到四五十岁的都有,大部分都没什么学历,而且流动性很大。我在公司实习了两个月,开学离开的时候,我竟成了那里工龄最久的员工,这让我很难接受,虽然大家一起工作时他们都很尊敬我这个大学生,有问题会问我,但是我自己也明确的感觉到,这样的工作都是“熟练活”,不管是高校毕业的大学生还是普通员工,只要用心干两个月,都是可以胜任的。
企业管理者一般给我们安排的都是在车间一线工作1~2年来熟悉工作环境,这让我很苦恼,明明是几个月就能完成的工作,为什么一定要拖那么长时间呢?这几乎是在浪费时间。
——马双月(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非织造专业2013届毕业生)
究竟搞技术还是做销售?
问题四:马上要到企业开始实习,可是不知道做技术研发和销售哪个更好一些?
我已经确定要去浙江的一家非织造公司实习,但是现在开始犹豫,到那边到底是要做销售还是去车间做技术员?
大家都说要做非织造行业的技术员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但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能耐得住寂寞的人,我怕我在车间工作几个月就不想干了,但是如果让我去做销售,我又怕自己承担不了。听学长们说,非织造布的销售不好做,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很难做成单子,但是如果做成了一般都是大单,分成会很多,这又让人很动心。
这个问题不光是我一个人在纠结,我们班的大部分同学都不明确,他们都说去工厂实习一段时间再定,看自己适合哪个,但是我想在实习前就确定下来。如果要干技术员的话,我现在就得赶紧再看看专业课的知识,巩固一下。要是去做销售,我不仅得看专业知识,还得准备一些销售方面的学问,时间紧任务重,真希望现在能有人给我个明确的指导。
——李宏杰(南通大学纺织学院2013届毕业生)
机会太多了该怎么选择?
问题五:学校有很多企业的宣讲会都讲得很好,真不清楚该选哪家企业去实习?
今年来我们学校招聘实习的企业有50多家,每家企业都印了特别好的宣传单,有20多家企业还做了单独的宣讲会,我去了几场,听着都特别好,特别有前途,搞得自己现在有点迷茫。他们都说的那么好,我到底要去哪家呢?
我们一直在学校学习,接触到外边企业的机会很小,老师讲课的时候也很少涉及到企业的内容,所以我们选择实习和工作的主要信息来源就是参加学校的招聘会,但是听得多了就不知道如何选择了,可是又不想放弃参加任何一个宣讲会,生怕错过好的就业机会。
我们现在选择实习公司一般是几个关系好的同学一起选,四五个人综合一下意见,实习的时候还能互相有个照应,但是实习之后是要留在公司还是另换其他企业,如何比较,如何选择,我还是很迷茫。
——刘娜娜(河南工程学院2013届毕业生)
毕业实习影响找工作吗?
问题六:在学校的最后半年该如何度过,毕业实习对找工作真的那么重要吗?
我们学院在放假前召开了实习动员大会,学院领导和老师们对我们强调了很久实习的好处,但是我认为实习其实是学校的硬性规定,所以个人对于实习的意义有多大并不明确。
学校规定我们只能去非织造企业实习。企业给我们安排的工作是在车间学习老员工的操作方式,并不让上手。因此我们实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车间看,或者做一些打杂的工作,并没有什么有意义的工作。要是毕业留在企业的话,还得有半年的实习期,过了那段时间才可以操作机器,因此对于我来说,这半年时间就是在企业虚度时光。
我觉得倒不如利用大学的最后半年时间好好充电,比如多看几本好书,或者去学习开车,甚至去旅游。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去著名的学校听听讲座。我个人认为实习不重要,因为以后会工作一辈子,还不如趁自己清闲的时候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赵丽(武汉纺织大学2013届毕业生)
老师的困惑
联系实习轻易就说不去?
问题七:受学生委托帮他们联系了实习单位,但最后又因为各种理由不愿意去。
我们学校的学生毕业实习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到企业实习两个月,另一种是学生在学校和老师做课题。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到企业去实习,这样的实习稍微容易一些。
作为辅导员,每年10月份到次年1月份我们都会帮学生联系实习单位,但是有时候有些学生又不愿意去,我们也没办法。之前有学生来说希望老师可以帮着联系实习单位,也没有提什么要求,可是等我们这边联系好了吧,学生又说不想去企业实习了,问我能不能在学校跟着老师做课题,我问他们为什么不愿去,有的人说去企业学不到东西,也有的人说要在学校复习功课,还有人说自己联系了其他单位,真是什么理由和说法都有,我们老师又不能勉强,还得处理和企业的合同,真是一言难尽。
这种现象并不是个别现象,现在很多学生都这样,本来联系好了,没几天自己就又反悔了,说不愿意去了,真是相当不负责,不仅对自己不负责,对学校和企业也不负责。
——苏州大学张老师
企业答应接收岂能毁约?
问题八:本来和企业联系好让学生去实习,但是企业却突然反悔不愿意接收。
作为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指导教师,每年12月和6月为学生安排实习和毕业去向是我工作最繁琐的时候,其中最为棘手的是企业突然反悔不愿意接收我们的学生。
有一次经过专业老师的连线,我们将专业前三名的学生安排到了某外资非织造企业实习,当时双方谈得特别融洽,企业人力资源部对学生的印象也特别好,当天就签订了实习合同,说年后便可到企业实习。然而过年之后,学生拿着合同来找我说企业那边不接收他们了,我打电话过去询问,企业人事负责人很无奈地说,过年期间公司换了领导,新一届领导要重新招聘,他们也没办法。后经校方多次协调,甚至提到了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企业方才作罢,我们的学生才有机会到企业去实习。
这种事情虽然只发生过一次,却实实在在地给老师和学生们敲了警钟,我们现在都会提前跟来学校招聘的企业说好,签合同不能反悔,一定要保障学生的利益。
——南通大学张老师
就业指导怎样高效渗透?
问题九:学校的专业分类方向多,很难统一指导就业,分开指导又不太实际。
作为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其实压力还是蛮大的。学校每年的毕业生就有近一万人,又是不同专业,我们就业指导中心目前就只有十几位相关老师负责全校毕业生的实习就业去向,实在是力不从心。我们现在是每两位老师负责一个学院的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像非织造材料与工程这个专业今年的毕业生差不多是120人,来学校招聘的企业大概有30余家,我们只能安排一个统一的时间,让投简历和面试同时进行。可这多少有偶然性,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错过面试,之后他们再来的时候,企业已经走了,再联系就很费劲。有的学生曾提议说让我们组织一些类似“就业知识大讲堂”这样的活动,但是学生数量太多,而且有工科、文科、理科之分,把大家组织在一起笼统地讲怎么写简历、怎么找工作是起不了太大作用的,但是如果每个专业都分开请专业的指导老师来讲也不太实际,一是经费不够,二是精力不够,三是学生们太难组织。
——天津工业大学田老师
缺乏规划别人如何帮助?
问题十:如果学生自己对未来没有规划,老师也不知道如何帮助他们最好。
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的,就是读大学。学生们通过高考被大学录取后,实现了十几年的夙愿,人也一下子轻松起来,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周围的巨大诱惑又时时在引诱着他们,所以有不少学生抵挡不住这种诱惑,而投身到网络、游戏之中,荒废了学业。
每次毕业实习动员大会一结束,就会有三五个学生结伴来办公室说,不知道毕业去哪里实习,问他们打算找什么样的工作,清一色的回答只要是与专业相关、只要是老师推荐去的单位都可以。虽然这样的学生占少数,但也是个问题。都说大学生就业难,难就难在缺乏进行明确的生涯规划、就业观没有转变、就业能力差。我们教师的工作就是要帮助他们尽早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但是如何将这些工作针对每一位学生做到具体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棘手问题。
——东华大学严老师
校企合作几时真正建立?
问题十一:早就希望和企业建立直接的校企合作,但是始终也找不到突破口。
学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但是因为要顾及整个学校的就业情况,可能会有些疏漏。每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相应的专业指导老师也会负责,但是目前的方式是老师自己在网上找到相关的企业,然后联系来学校做宣讲招聘,每年的流动性比较强。
我们一直希望可以和多家企业之间建立直接的校企合作,现在的企业都说是大学生眼高手低,动手能力不强,所以我们想从大学期间就让学生去企业实习,接触生产线。每年暑假分配一定数量的学生去实习,毕业后可以直接留在企业工作,此外我们也希望可以让老师去企业体验生活,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的实习就业渠道,也可以让学校老师的科研成果及时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但企业不愿意让没有毕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害怕因知识不全出现安全事故,因此这一合作至今还没有完全落实。
——安徽工程大学孙老师
大学期间找工作早不早?
问题十二:大学期间找工作弊大于利,我们提倡学生去实习,改掉浮躁焦虑的心态。
大学生现在面临的是复杂多变的就业市场和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就业岗位,传统中所谓的“铁饭碗”已经被逐渐改革,导致现在的就业形势严峻。据我了解,现阶段很多学生没毕业就开始计划就业。
大学期间找工作同样会遇到很大的竞争,甚至起点会更低,机会也更少。但是只要能获得实践技能,我还是提倡大学生参加毕业实习或者在暑期去找工作,增强自己的职业技能,但必须摆平心态,戒骄戒躁,切不能因为工作条件不和自己的心意就撒手不干。
毕业实习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契机,他们的身份和生活都会发生变化,这是一个过渡期,尤其是心理上的过渡。如果能很好地把握这段实习时间,养成踏踏实实的工作习惯,改掉浮躁焦虑的心态,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东华大学康老师
企业的困惑
商业资料外泄如何避免?
问题十三:来实习的学生毕业后很多都留不下来,对于公司商业机密是一种威胁。
我们公司每年11月都要去几家著名高校召开宣讲会,面试应届毕业生来我公司实习,一般每年会接收15名左右。公司领导都很重视来实习的高校学生,来实习的学生也挺能吃苦,实习的表现也不错,实习结束离开公司前跟公司人事说好毕业后回公司正式上班,但是人走了之后就再也联系不上了。
国内的非织造企业现在对应届大学生的待遇基本是一样的,月薪在2500~3000元之间。学生到企业实习做毕业课题,会接触到企业内部的商业资料,公司把实习生当自己员工一样对待,但是学生离开企业之后,公司的资料很有可能外泄出去,公司又联系不到人,这对公司是一种损失,也是一种威胁。
——六鑫洁净新材料有限公司人事主任
工作半年就辞职错在谁?
问题十四:即使学生实习后留在公司继续工作,也有不少人在工作半年后就辞职。
我们比较苦恼的就是留不住人。一般来公司实习的高校毕业生都会留在公司继续工作,但是有一半工作半年之后就辞职了,这种情况不是偶然一次两次,几乎每年都会有。
来公司工作的毕业生,我们给的待遇是比较好的,公司提供独立的宿舍,有空调,每天都有吃饭补助,上班时间是标准的八小时工作制,每月薪水大概是3000元左右。现在我们整个行业不景气,原材料价格上升快,仓库货品积压严重,企业利润下滑,但是我们给员工的待遇不降反升。尽管如此,人员流失依然比较严重。
现在的年轻人都很浮躁,工作一段时间觉得没兴趣、没前途,马上就辞职不干,跳槽的几率很大。刚进入社会,没有工作经验、没有社交经验,工作上遇到困难很正常,但是如果总是以辞职当作逃避的借口,终究不是办法。
——上海某非织造机械企业主管
连机器都不敢碰有啥用?
问题十五:公司因缺乏技术性人才而招聘大学生,但是他们的动手能力普遍不强。
我们去高校招聘实习生、毕业生,一般是希望他们来公司做技术指导,因为销售人人都可以做,但是要搞技术、搞创新就必须是经过专业学习的人才。
目前一般来公司实习的大学生都有专业知识,但是不会操作机器。他可以很清楚地给员工解释如何降低生产过程中的飞花,但是却不知道如何调节螺杆挤出机的转速。还有一点是,在车间一线工作,长时间接触大型机器多少有些危险性,年轻人经常会害怕,不敢实际去操控仪器,只是在一旁看,这样的做法时间长了是行不通的。
其实这一现象跟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很有关,学校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总觉得考试成绩高就是好学生,这样的学生往往应变能力差,只知道套课本上公式,但是课本知识往往跟实际生产有很大差距,相比之下,我们更喜欢有胆量、头脑灵活、敢实际操作的员工。
——江苏腾达非织造有限公司
名校毕业就是通行证吗?
问题十六:谁不愿意要名校毕业生呢?可是他们自视甚高,各种要求很难满足。
非织造行业的工作环境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车间搞生产,一种是在办公室搞销售和管理。大部分科班出生的学生最初都是愿意去车间实习工作。
公司现在招毕业生并不愿意去出名的几所高校,虽然他们的知识可能更丰富一些,但是脾气相对也更大一些。觉得公司提供的住宿环境不好、提供的工作餐不营养、工作时间太长、不愿意倒班等。而一些相对不出名的学校的毕业生反而更勤勤恳恳,对于给安排的工作也都很上心。虽然所学知识重要,但是如何将知识运用好、如何在生产中探索新的方式、新的道路是态度问题,有好的态度才能进步。公司愿意接收有一定知识基础的员工,但如果只认定自己是名校毕业,有着好的学历却不积极进取,这样的员工是公司不能接受的。
——浙江某非织造生产企业
南方企业招不到北方人?
问题十七:我国非织造企业多数是在南方,由于地域问题经常招不到北方学生。
去年来公司实习的一批大学生,有一半是北方人。刚到公司的时候是2月份,正好赶上阴雨季,几乎连着下了一个月的雨,后来实习结束要签订工作合同的时候,有北方同学找到我说在南方的工厂待着不习惯,主要是车间和宿舍都很潮,衣服干不了,经常闹肚子。而且夏天车间温度一般能达到40℃,经常会发生中暑的情况。还有的学生说,公司离家太远,放假回家不方便,放7天家有一半时间在路上,且不方便照顾家里的老人。
我国非织造企业多数是在南方,南北方的气候差异、生活习惯差异确实是让很多北方的员工不适应。不单是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之前也有在公司工作四五年之久的员工因适应不了南方炎热的气候选择离职。目前公司的员工大部分是本地人。公司虽然一直努力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生活的环境,但是还是避免北方人不愿意来南方工作这一情况。
——广东某医疗卫生用品生产企业
学校撑腰活该企业受伤?
问题十八:学校明确规定实习时间,但很多学生实习到一半就说学校有事提前返回。
应届毕业生到公司实习一般都会在实习前签订实习合同,实习期为3个月,实习期间同时完成毕业设计。
公司在2012年2月初招聘了10位毕业生,因当时是第一次招聘大学生来公司实习,所以没有签订明确的合同,只是口头协定。但是到2月底就有学生说因要进行考研复试陆续离开公司,而且有学校老师签的证明,公司没有办法,只能放行。到3月底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说要离开公司回学校进行毕业设计,说是在公司能完成的都已经完成。我们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联系,但是老师均不予理睬。公司领导为了公司的名誉以及与学校的关系,做出妥协让步,扣除相应的一部分实习工资之后让学生回校。
学生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习,而且有学校老师撑腰,想什么时候结束实习就什么时候结束,公司安排给实习生的工作就很难进行,实在是“伤不起”。
——江苏某非织造企业
场外声援
有活力的新人最抢手
在招聘时,企业最看重的是新人能否给其带来活力。尤其是现在毕业的“新新人”,他们很少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更容易提出和接受新的经营观念,尤其是对于一些承载着企业创新和研发的部门来说,更需要新人的加入。这样的新人也很容易实现快速晋升,走上职场发展的快车道。创新能力就意味着要对传统说“不”,因此从迈入职场的那天起,就要培养自己多动脑、多观察的习惯,日积月累的一些储备总会有展现光芒的一天。
——浙江某非织造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王宁
有责任心是成功的前提
对于企业来说,要想招聘到比较满意的新员工不是件容易的事。实践证明,选择某个职业,只有具备强烈的责任心才能取得成功。一份工作刚做几天就觉得“没兴趣”或是嫌待遇不好,然后跳槽,这样的人在任何用人单位都不会待长久。如果你暂时遇到困难或者麻烦,不要轻言退却甚至是放弃了好不容易得到的工作。冷静地找到问题的症结并及时处理掉,你的经历和经验最后都会幻化作一笔宝贵的财富,受用终生。
——广东某纺织公司人事部单经理
高端人才不再漫天要价
以往春节期间最为活跃的猎头行业今年有点惨,在金融危机之下人人自危,许多企业把外包给猎头的业务收回,许多高薪人才也面临谨慎选择的境地。2013年高端人才的薪水给付也会有所下降,这是因为企业整体招聘预算下降所致。越来越多的海归加入到国内的高端人才池,亚太区的华裔人才也把目光锁定到了中国,但高端职位需求数量并没有明显地上升,总数量甚至减少了。猎头手中的简历数激增,至少短期看,企业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而候选人也不再“漫天要价”。
——58同城猎头经理Jeanette
鼓励大学生走进基层
所谓的大学生就业难,仍属于结构性的问题,也就是说,偏远地区、生产第一线仍需要大批优秀的高校毕业生,但许多学生还是想方设法要进办公楼当白领,这就造成了人才市场的失衡。当务之急,仍要鼓励大学生走进基层、走到生产第一线。当这个观念能为社会接受时,才是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
——上海工程大学就业中心负责人徐阳
“技能弱”导致就业难
技能弱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具备了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常常在应聘初期就被用人单位挡在门外,这使许多原本在学校表现不错的学生遭遇就业艰难的尴尬。所以,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就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积累更多实践经验。比如利用假期做家教、打工、学驾驶、参加专业求职培训,找一份实习工作进而积累经验等。
——智联招聘测评事业部总监张勇
判断就业率须挤干水分
一方面,我们在高喊大学生就业难,可另一方面,我们却高喊基础学科和冷门人才的缺乏,这是现实的困境,同时也是教育产业化与公益化之间的矛盾。有些就业率低的专业的确需要淘汰,可有些专业即使就业率再低也不能淘汰。即使真以就业率来决定专业去留,那也要挤干其中的水分才行。
——就业指导专家丁力
转行之前准确评估自己
如果确定对本专业的对口职业缺乏兴趣,毕业时马上转行不失为明智之举。目前来看,大学毕业后就业与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关键是看个人如何准确定位、分析自身优势劣势、提炼核心竞争力,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在新行业找到一席之地。但是转行就业多数以失败而告终,其核心问题,是大学生在求职时普遍没有正确地评估自己,求职时无的放矢,面试时毫无准心,求职就业之路缺少目标。
——职业规划师建议轩小岩
人际关系不是跳槽指标
因为与老板关系不好就跳槽是不明智的。要明白,人际关系相处的好坏,并不是判断跳槽与否最重要的衡量指标。这家公司本身是否可以给你带来发展空间,才是你最需要去考虑的。如果仅仅因为与上司关系不好就冲动地跳槽,即使跳了,也只是换汤不换药。
——宅急送战略客户经理王思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