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档服装“换马甲”进商超、银行理财“被保险”、团购退款却被逼网上再消费……昨日,市工商局、市消委会等共同举办的首届“3·15”网络晚会上,揭露了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陷阱、行业黑幕。
案例1
便宜货换个吊牌身价飙升
低档服装换个吊牌变“名品”进商场,身价飙升。昨日,该事件被重庆首届“3·15”网络晚会曝光。去年10月,渝中区工商分局接到举报称,七星岗巴渝世家小区某住房内存放着冒牌的“FASS DETT”(法思帝特)和“B.RO.T”(塔兰托)服装。接报后,工商执法人员对此进行突击检查发现,小房间内,当事人郑某正在用缝纫机更换服装吊牌。房间内还放置着一堆品牌领标、胸标和水洗码。
经郑某交待,这些服装多从朝天门批发市场购买,裤子100元左右,衣服则在300~400元,更换吊牌后,裤子标价涨到500~800元,衣服售价为1000~3000元。换了吊牌的衣服送到两家卖场后,销售额达41万元。随后,工商执法人员对这批商品扣押封存,并依法处罚。
揭秘:记者在朝天门服装辅料市场调查发现,一些名牌服饰吊牌成了一些不良商家的“抢手货”。制作品牌服装吊牌的一老板称,“只要吊牌样品,整套都可以做!”而且制作出来的吊牌和原标一模一样。从始至终,该老板并未要求提供服装品牌授权资质证书。
“换标的这些货都是进商场的。”一家老板告诉记者,只需提供吊牌、标识,拆除“原标”,换标重新缝制,换好后摇身变成“名品”,就能进商场或专卖店了。而像这样的店铺并非仅此一家。
提醒:消费者如何辨别“换标”服装。对此,商场人士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服装时注意做工、针脚规律是否一致。其次把握色牢度,可用白色纸巾在深色服装上反复摩擦,沾色较多则可能有问题。律师王国民则表示,若消费者已购买到“换标”服装,这属于消费欺诈,消费者可要求商场进行双倍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