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左右的商品”。不久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两次提到这一巨大数额。10万亿美元比世界经济“老三”日本和“老四”德国一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都要多。组成这一数字的进口货无所不包,对中国人来说,可能是数百万元人民币的豪华游艇,或者是一罐“洋奶粉”,也可能是一粒小小的美国大豆。中国已是众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或重要投资来源地,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内需求扩大会给世界带来什么机遇?这笔进口大单会让哪些国家、哪些国际产业暗自欢喜?如此大的“贸易蛋糕”又将如何烘烤出炉,并令中国百姓从中受益?这些都将成为未来5年人们议论的话题。
美国大豆占“10万亿美元”重要一席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发表主旨演讲以及与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时,两次提到“今后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左右的商品”。此外,据测算,中国未来5年对外投资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有可能超过4亿人次。
“出口冠军”、“进口亚军”中国的这一规划让很多人感慨。德国财经网8日以“中国计划进口价值10万亿美元商品”为题称,中国领导人的讲话显露出巨大的吸引力。“10万亿美元”意味着中国经济仍保持较快发展趋势,国内需求也在增长。这也许不能解决中国与欧美之间复杂的贸易问题,但这足以表明欧美企业将获得更多进军中国市场的机会。德国电视1台还以“中国市场,德国的未来”为题报道说,在欧债危机的阴影下,德国能成为赢家与中国市场对德国商品需求上升有很大联系。报道说,中国人对“德国制造”情有独钟,特别是机械产品、重型机车、电器装备、化工产品。德国经济界现在还担心本国产品能否让中国人满意,因为“庞大的中国市场充满竞争,苹果、大众汽车等国际巨头最近在中国被爆服务跟不上”。《南德意志报》为此还提醒德国企业不要过度依赖中国市场。
美国国际商务理事会中国委员会主席理查德·费里斯4月8日在接《环球时报》记者电话采访时,正要去机场搭飞机前往北京。费里斯说,习近平的讲话是完全正确的。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引擎,世界正期望着中国经济给全球注入新的活力和稳定。费里斯说:“我相信,中国经济越强劲,美国对中国出口的机会就会越多,中国对美的投资也会越多。”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预测说,未来5年的10万亿美元进口额,有可能把中国贸易总量推向世界第一,但进口总额未必能超过美国,因为美国制成品进口需求会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美国靠“再工业化”缓解自身经济困境的期望,很多还实现不了。
美国对华贸易存在较大逆差,这是事实,但这是由两国经济中一些结构性因素决定的。某中国船运公司北美分公司市场经理曾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中国来美国的船,什么货物都拉,而回去的船,大半是空载,他们拉回中国最多的货物是废品,其中最大宗的是废纸。以贸易不平衡为由,美国部分政客一直在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增加对美国服务业的开放等问题上对中国施压,造成两国经济关系紧张。但事实上,近年来,从汽车到飞机再到大豆,美国对中国出口猛增。
很多读者可能没有想到,小小的大豆,竟是美国对华出口最大宗的单一产品。格兰特·金伯利是美国最大产粮州艾奥瓦州大豆协会的市场部主任,同时经营着自己的农场。去年2月,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美时曾到过他家的农场。格兰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习近平这次谈到“进口10万亿美元商品”的讲话,传递出非常积极的信息,中国的发展对所有人来说都意味着双赢。格兰特说,过去十年,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一直保持增长,他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是美国大豆最大的出口市场。2012年,美国产大豆有46%用于出口,其中有65%是中国人购买的。除大豆外,中国也是美国玉米出口日益增长的市场。美国全部对华出口商品总值的近1/5是农产品。格兰特说,中国人有了更多收入,就会吃得更好,消费更多肉类,需要更多饲料,对美国农产品的需求也会增加。眼下美国农民正准备春耕。格兰特说,不仅他们家,艾奥瓦州以及美国其他地方的农民都对中国所提供的机遇感到高兴。
中国进口大单帮全球就业
对于未来5年中国开出的“10万亿美元进口商品”大单,澳大利亚福特斯克金属集团(FMG)首席执行官潘纳威认为,“澳企很乐观”。这家全球第四大铁矿石生产商的负责人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自2008年以来,集团共出口2亿多吨铁矿石到中国,与50多家中国钢铁企业有合作。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经济都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打击,因此,两国政府近几年都将“拼经济”作为执政的重中之重。为提高对华出口商品的种类和金额,博鳌亚洲论坛期间,澳、新两国总理双双到场,随行代表团也堪称史上最豪华阵容。新西兰贸易部长为“推销”本国葡萄酒、乳制品和蜂蜜等农产品,还在上海久光百货亲自“操刀”,切下一小块来自新西兰的三文鱼品尝。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人口加起来还不到3000万,如果按人均拿下对华出口的份额来算,这两国民众是“中国进口大单”最满意的享用者。澳大利亚私人铁矿业主尼克告诉记者,澳大利亚矿业能维持繁荣景象离不开中国。当地农场主曾向尼克抱怨,在收割季节总是找不到足够的人手,因为能干的人都跑到矿区去了。尼克新购了100多台越野车和皮卡,准备投入到矿区生产中。他表示:“去年还处理掉300多台只用了两年的旧车。这都是和中国人做生意的成果。”作为新西兰的支柱产业,乳制品行业由于遭遇数十年不遇的旱灾而大幅减产。在旱灾最严重的怀卡托大区,多名农场主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恒天然集团的采购人员天天来催货,原奶的价格也一升再升。”这些农场主认为,来自中国的需求会保证他们生产的乳制品在未来数年都不愁卖。
德国汉堡是欧洲第二大港口,目前港口1/3的集装箱吞吐量与中国有关。生产数控机床装备和精密金属零件的埃马克公司有很多设备就是从汉堡运到中国的。该公司负责人哈根罗赫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欧洲的销售市场越来越小,随着竞争加大,想让客户签单变得越来越难。不过,中国市场“拯救”了埃马克公司,为此公司也做出多种调整,如为中国合作企业培训专业员工等。
南非金山大学商务学院学者科菲·库阿库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进口极大地推动了非洲国家的就业,促进非洲经济发展。”据了解,在南非从事中非贸易的运输公司有几千家之多。1996年在南非开办货运公司的陈玉玲告诉记者,一开始公司承运的基本都是非洲向中国出口的能源和矿产品,但近几年情况发生变化,从非洲运到中国的红酒、废塑料、牛羊肉、羊毛、牛羊皮、鸵鸟皮增多,这些商品背后是大量的就业机会。陈玉玲说:“最初这些货每个月5个货柜,后来发展到每个月两三百个货柜,高峰期时达到900个货柜。”记者曾在南非纳尔逊·曼德拉市住过一家旅馆,该市有非洲最大的羊毛交易市场,旅馆主人也饲养了2500只羊,他希望中国更多进口南非羊毛,这样他也可以多赚点钱。
《环球时报》记者从多个中国驻非洲国家大使馆经济商务处了解到,非洲农产品对中国出口增长加快。埃及的柑橘、加纳的可可豆、乌干达的咖啡、突尼斯的橄榄油、埃塞俄比亚的芝麻等特色产品,逐渐进入中国百姓家。不仅如此,非洲国家一些高附加值商品正准备进入中国市场。南非《商业日报》曾报道说,由于取得中国汽车质量入港许可认证,宝马南非工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计划向中国出口宝马3系汽车。
对华出口不能“姿态太高、要价太高”
梅新育认为,中国已是世界第二进口大国,去年进口额1.8万亿美元,增长4.3%,今后5年进口10万亿美元商品,年均2万亿美元,制定的这个规划增长率并不算高,超过的可能性很大。要知道,2010年和2011年,中国进口增幅分别高达38.7%和24.9%。目前,中国进口总额中初级产品约占35%,工业制成品约占65%,其中军火进口微乎其微。
进口所需的国外商品,不仅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保障、丰富国民生活,还能缓解国内被迫开发低品位矿产、滥砍滥伐、过度放牧和过度耕种等带来的环境压力。但有中国经济学家表示,用“切蛋糕”来形容中国的进口计划很不合适,因为这样说似乎主动权、决定权在外国手里,有辱大国国格,实际上这一权力还是被中国牢牢掌握着。一些“姿态太高、要价不切实际”的国家恐怕还会丢失这个机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对华贸易受到两国关系恶化的影响。澳大利亚近年在对华关系上也有重大失误,如果照原有趋势发展,可能错过中国新一轮进口浪潮,但好在澳政府近期积极改善了对华关系。
欧盟、美国、东盟、日本、韩国等是中国排名靠前的贸易伙伴。中德两国有特殊的经贸关系。中国希望德国能推动欧盟放宽对华出口管制。德国柏林中国问题专家夫罗里扬·卢佩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贸已成为拉近中德关系的纽带,中国对国外产品的“胃口”还会越来越大。西部大开发战略、城镇化建设,以及迅速壮大的中产阶层都将为中国带来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消费潜力。他认为,这意味着,中国进口产品的范围将更大,以往一些无法或难以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产品或许会“放开”。此外,中国的农村市场也将是外国企业关注的焦点。
东南亚国家未来几年将是中国初级产品、制成品和服务进口需求增长的全方位受益者。以印尼为例,该国过去5年对华出口年平均增长21.33%。中国目前是印尼第二大出口国,列日本之后。矿物燃料、动植物油、矿砂、橡胶及制品、木浆及纸浆5类商品合占印尼对华出口总额的近八成。印尼的热带水果、家具产品也很受中国市场欢迎。印尼工商会馆中国委员会副秘书长许再山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中国进口需求走高有利于印尼制造业发展、增加国内就业,对印尼经济提升有帮助,因此印尼商界乐见对华出口增加。他还表示,中国企业在进口过程中多走“散兵作战”路线,规模性较差,希望中企在进口过程中发挥团队优势,制定好需求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