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忽冷忽热”来形容中国经济再恰当不过,一季度7.7%的增速着实让人意外。而这背后的症结在于需求依然脆弱,经济发展新增长点难觅。未来经济回升势头预计仍将延续,只是步伐恐怕要比原本想象的慢。
面临转方式、调结构的重任,中国政府对经济放缓的容忍度已大有提升。业内人士认为决策层并不会因复苏乏力而出台新的刺激政策,反而会在转型升级和制度改革等长效机制上有更多考量,弱复苏料将倒逼政府加大改革政策出台和力度。
“GDP低于预期、且较去年四季度还有所回落,主要是跟工业生产回落、内外需的变化有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主任张永军称,“未来经济回升的势头预计仍将延续,但回升步伐要比原来想象的慢。”
他认为经济增速放缓和内外需变化有直接关联,内需方面消费略有下降,外贸出口虽然回升比较多,但数据恐怕有一定水分,部分是外资流入的缘故,事实上对经济增长并没有起到太大拉动作用。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华中炜也称,目前经济看来波动比较频繁、忽冷忽热,总体上看还处在2007年以来整体产能过剩背景下的需求不足通道中,还没有走出来,这种状况可能会延续一段时间。
“估计二季度经济同比数据还是会高一点,但总体看还是在底部徘徊的状态,大的格局还是在去产能进展中,短期内需求没有强烈回升的迹象,”他预计,“政策不会针对短期经济波动有非常强的反应,而是针对转型升级和制度改革等长效机制方面有更多考量。 ”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7%,远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8%,且较去年四季度的7.9%再现回落。具体到工业和消费来看,一季度增速分别为9.5%和12.4%,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均超过2个百分点,亦低于去年全年水平。
单独3月来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低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6%,基本和路透预估中值12.5%相符;整个1-3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20.9%,亦低于路透预估中值21.3%。
受弱于预期的中国宏观数据影响,中国国内股市沪综指.SSEC早盘收低0.92%;不过即期人民币/美元在又创新高的中间价引领下早盘再创新高,最高涨至6.1860元人民币。
国际市场方面,由于美国和中国经济数据均弱于预期引发对全球经济前景疑虑,从大宗商品到亚洲股市的风险资产也纷纷走低,MSCI明晟亚太地区(除日本)指数.MIAPJ0000PUS下跌1.2%;LME期铜创八个月来最低;美国原油期货最新跌幅为2.59%。
欲览中国GDP图表
**经济“弱复苏”**
中国经济去年一路下行,三季度时降到7.4%的“谷底”,四季度反弹至7.9%,令市场燃起经济触底回升的乐观期望。但今日7.7%的数据,无疑一盆凉水泼向市场。工业、投资和消费一片黯淡,本轮中国经济回升无疑将反复而脆弱。
安信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尤宏业认为,3月比去年四季度的情况还略弱,可能有库存调整的影响;也可以看出基建投资的复苏会比预期晚一些,力度也会比预期弱一些。
“整体来看经济处于底部调整的‘箱体震荡’期,难有大幅上升,继续向下的可能性也不大,”他指出,短周期会有向上的力量,比如房地产、出口、耐用消费品,汽车等;但中周期是向下的,比如持续产能过剩格局带来的压力。
事实上,从统计局发布的发电量和钢材产量等数据,也能看出经济的“弱复苏”态势。中国3月发电量同比增速2.1%,为去年7月以来最低水准;钢材产量同比增速也降到9.2%,为五个月最低位;水泥产量增速3月亦只有6.9%,较1-2月的10.8%大幅下降。
第一创业证券研究所所长王皓宇亦认为,受政府例行节约影响,消费之后预期也不会太好;而当前地方政府对国五条的执行力度并不坚决,可能导致4月房价同比数据仍较高,进而令房地产调控压力进一步加大,房地产投资因此受影响的部分,政府可能会上一些大项目弥补一下。总体来看,投资未来仍会在当前水平窄幅波动。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经济都不会太好,会是比较弱的复苏,GDP或运行在7.5-7.8%区间,”他说。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介绍,今年一季度GDP增长7.7%中,有4.3个百分点是由最终消费贡献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5.5%;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30.3%,拉动GDP增长2.3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是14.2%,拉动了1.1个百分点。
针对7.7%的GDP增速,盛来运给出的解释是“主要是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以及国内主动调控的结果”;他并重申,“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对中国的后期走势充满信心,当然对全年完成7.5%的增长目标也有比较乐观的预期。”
**弱复苏倒逼改革加力**
中国潜在增速下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加快改革释放红利是挖掘新经济增长点的关键,亦是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和2008年时大手笔仓促祭出4万亿元人民币刺激举措相比,如今中国领导人对经济放缓的容忍度已经大大提升。习李新政府上任以来强调最多的也是“改革”两个字。
“从国内来看,新一届政府更加重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立足于当前,着眼于长远,出台了有针对性的、有利于今后长期发展的一些宏观调控措施,”盛来运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应该说7.7%的增速也是在目前这种世界经济形势下是不低的速度,而且是有利于企业和地方政府调结构、转方式的。 ”
海通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债券研究员姜超亦称,7.7%的增速低于8%预期,而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货币余额达到100万亿元,M2与GDP比值达到200%,过去靠货币扩张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效果目前来看是越来越差,未来应该是约束货币扩张,降低通胀和金融风险,接受较低的增速,换取较高的质量。
“中央的看法是讲长期不讲短期,因此政策的调子预计不会因为经济增速放缓而调整,”安信证券分析师尤宏业表示,“改革效果不在当下,至少要几年时间才能体现,现在更像90年代的结构性改革。”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底表示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亦称,深化改革开放是解决中国面临问题的根本出路,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触及到深层次矛盾和重大利益调整,将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习李新政府3月初正式上任后,大部制改革随即启动,随后在3月底发布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具体任务分工计划,对今后五年内的72项任务做出布置、并列出时间表;成品油价格调整新方案也宣布实施。这些都彰显着新政府改革的决心。
上海证券宏观分析师胡月晓认为,本届政府对经济发展界定是打造“升级版”经济,说明总需求扩张政策不会是重点。
“未来不必太在意速度,要看政府是否能在‘释放改革红利’的转型推进方面有进展,”他说,具体说来就是国企改革、资源管理体制(表现为要素价格改革)、利率市场化、投融资管理体制、民资开放等方面能否有实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