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2013中国国际棉花会议在青岛市隆重开幕。论坛由中国棉花协会、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和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办,自1999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今年是第8届,本届的主题为“信心、转型、共赢”。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棉花纺织业者交围绕这个主题,就当前农产品贸易与宏观政策、棉花与纺织形势等进行深入的交流,共同谋划中国和世界棉业的未来发展之路。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骆琳,中国棉花协会会长周声涛,山东省政府副省长赵润田,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中国棉花协会名誉会长林乃基等参加了开幕式。
开幕式由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高芳主持。赵润田副省长代表山东省政府致欢迎辞。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副主任骆琳在致辞中指出,14年来,中国国际棉花会议已成为全球棉业界最具影响的盛会。本届会议的主题对处于国际金融危机深层影响下的世界和中国棉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骆琳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棉花和纺织行业的冲击,他认为新的一年,需求不足的大环境没有改观,人民币升值、成本上升、资金困难等制约因素依然存在,中国棉花纺织形势仍不乐观,棉纺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在有效保护棉农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农工商三者协调发展,加快建立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紧迫课题,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和推动。
他介绍,中国供销合作社自1954年起就承担全国棉花购销工作,拥有遍布棉区的收购加工网点和经验丰富的专业队伍,拥有一批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的大型棉花骨干企业,在棉花收购、仓储、流通等环节,都处于主导地位,在服务宏观调控、保护棉农利益、满足纺织需求、维护市场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对当前困境,供销合作社系统棉花企业将主动担当,同时加快自身转型升级步伐,引领全行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整体发展水平。
骆琳强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棉花产业,本次会议就是希望以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更加开放的视角探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问题。他期望本次会议能够在三个方面形成共识:即树立信心,共渡危机;勇于变革,推动转型;加快发展,实现共赢。他相信,通过与会者的共同努力,必将促进业内互信、互利、协作、共赢机制的加快建立,由此产生新理念和新思路。
中国棉花协会会长周声涛做了题为《树立信心,加快转型 促进棉花产业链和谐共嬴》的主旨发言。他全面分析了国内外棉花形势,认为棉花产业前景依然看好。他指出,2012年以来,受需求不足、成本上升、内外棉差价等因素影响,中国纺织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政府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统筹产业链关系、统筹农工商三者利益,出台了三项措施:即继续实施棉花临时收储预案、扩大棉花进口和投放储备棉。以上措施保障了棉农基本利益,使国内棉花价格总体稳中有升。今后一段时间,纺织品服装出口形势仍然严峻,内需动力仍然不足,棉农植棉积极性下降,中国棉花产业面临新挑战。但他始终乐观地认为,未来5-10年中国棉花大国的地位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棉花生产和棉花消费仍具增长潜力,纺织业仍可以大有作为。
对中国政府的各项棉业政策,周声涛认为在稳定市场、保障棉农利益、保证纺织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带来不利影响,需要总结经验教训,建立起有利于棉花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他指出,中国国情决定了在政策设计上,找准农工商利益平衡点,避免出现棉贱伤农、棉贵伤工的恶性循环。同样,纺织业更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他特别提出,品牌化是中国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应贯穿棉花产业链各个环节。
周声涛指出,2013年,政府及有关部门已着手开展调研,以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措施,研究使棉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今年中国继续实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同时新标准将正式实施。另外,国家发改委已对全国棉花现代物流规划的建议批准立项,全国棉花现代物流规划的实施,将极大提高中国棉花的物流现代化水平。
最后,周声涛提出,今天面临的困惑和挑战,绝不能怨天尤人,信心依然重要,转型尤其关键,如此才能实现棉花产业链的和谐共赢。
中国国际棉花会议每两年一届,本次是第八届,与中国棉业高峰论坛隔年举行,是国内最高级别的棉花行业会议,参加人数过千人,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棉花会议之一。本届会议演讲部分分为农产品贸易与宏观政策、全球棉花及纺织形势分析与展望两部分,政府有关部门、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专家对中国农产品贸易、棉花市场调控、对外贸易等与棉花行业有关的经济环境、政策导向进行了解读,并分析棉花和纺织的供需形势及发展趋势。另外,会议还就“政府与市场 棉业可持续”和“制造与创造 青年的使命”两个专题进行圆桌对话,使国内外专家与代表进行充分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