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着长发、笑容腼腆,即便创立自己的设计公司已经到了第十一个年头,武学凯仍然保留了创意总监的抬头。
随着业务的拓展和产品的延伸,武学凯要设计的不仅仅是衣服,更多的时候,他还要设计那些让衣服卖得更好的商业模式。
搭建全产业链
2002年,武学凯和搭档一起建立了自己的服装设计公司,取名“标顶”。作为国内第二代领先的设计师,武学凯走了一条如今许多设计师依然在效仿尝试的发展路径:首先和企业合作,然后再做自有品牌。
“作为设计师必须首先要理解和照顾到品牌的文化定位,而不是自我的个性和自我的感受。”武学凯说,设计并非是一个单一的工作,有时候许多创意需要了解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运营、发展、人员组合等等。“刚开始,做设计的时候会由着自己的灵感和创意,缺少对市场的理解,甚至违背企业的基本价值和理念,而设计以外的知识则需要在和企业的合作过程中不断摸索和积累。”
除了杉杉集团以外,武学凯带领的团队每年固定有超过10个企业品牌的产品线设计,从前期的市场调研、产品规划,一直到中后期的设计管理、产品订货会讲解,直到最后的产品上市陈列。与此同时,“标顶”每年还为超过30个来自中国台湾、日本甚至欧洲的国际品牌提供OEM服务。
在这些和大公司的合作项目中,武学凯不仅在产品上融入更多品牌资讯的系列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基于设计本身,搭建出了一套包括设计、孵化、打样、量产在内的全产业链,在服务上开始完善“不仅仅是设计”的模式和理念。
2005年,在一年销售额达到一亿元的当口,武学凯开始建立自己的设计打样、服装生产的全流程体系。
“为客户提供设计、完成样衣,甚至直接生产,客户最后从我们这里提走的是一箱箱的成品,是直接从我们的仓库运走就能直接上架销售的产品。”武学凯颇有些自豪地表示,“这在服装设计行业里没有几家能够做到。”
武学凯建立自己的成衣生产团队的初衷只是为了更好地、原汁原味地呈现设计作品,为企业客户提供更直观的效果和价值服务。随着生产能力的提升和扩大,拥有自主生产能力的“标顶”无形中为自己打开了另一条发展道路——创建自有品牌“卓予”。
资金和生产,往往是束缚本土设计师品牌的最大局限所在。“下的订单太少,工厂不愿意接单,生产成本也容易走高,反之如果订单太多,又缺乏成熟的销售渠道,积压的产品是设计师品牌的又一大负担。”
和那些诞生于小作坊式的本土品牌不同,从“标顶”脱胎而来的品牌“卓予”一开始便拥有自主生产和渠道销售的能力。用武学凯的话说,从为企业设计到自有品牌,卓予完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从单干到平台
“十年前,中国设计师认为自身价值的最高体现就是为知名服装集团工作,现在大家发觉,代表‘自己’的才叫做设计。”对于时代和趋势的改变,武学凯有着深刻的体会,“如果说过去对于设计的理解是单枪匹马,那么现在仅仅是一个团队几个人完成设计也是远远不够的。”
在武学凯看来,传统的设计公司依靠人力,是要求比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每个人的体力和精力是有限的,即便是团队也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中国的设计企业不缺少设计灵感,而是缺少商业化的做法。”武学凯坚信,在过去一贯的运作模式下,设计公司的发展规模有一块“看得到的天花板”挡着。而在资源整合的时代、合作的时代里,优质的资源、集群效应才是设计公司共存的基础。“设计也是能够被系统化、被管理的。”
作为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理事,武学凯目前正在着力搭建的便是一个国内设计师乃至设计工作室的共有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任何一个个人、团队,乃至工作室都将是独立的“单位”,不同的项目将交由不同领域的专业团队完成,项目和团队能力的“高度匹配”将有可能为整个行业带来有效的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
“未来的市场空间还有很多,不仅是中国设计企业,也会有国外的设计企业把业务放在中国完成,国内的设计产品也可以在平台上寻找到国外的合适的团队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