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畔,有一座巍峨的化纤城—仪征化纤。这里曾是改革开放初期国家22个重点引进项目之一,这里曾是中国大化纤的“摇篮”。在这里,结束了我国“粮棉争地”的突出矛盾,在这里,仪化人为实现“衣被天下”的梦想做出了自己杰出的贡献。
但是这几年仪化确实落后了,这是不争的事实。这里既有市场需求持续低迷、产品价格下滑、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的影响,也有消费者追求从衣食保暖到时尚和个性彰显的变迁。但更重要的是,仪化近8年来由于股权分置改革的制肘,丧失上市公司的功能,公司日益被资本市场边缘化,许多高科技产品和技术装置的产业化和效益无法落实体现,甚至业绩亏损濒临被带“ST”帽的风险。
但是,生性倔强的仪化人和大股东中国石化对此心有不甘。他们试图在逆境中奋起,试图摆脱来自各方的绊脚索,试图在国际化纤行业的一片惨淡中杀出血路,重新实现以往的辉煌,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而这一切,需要公司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的优化,需要所有关心、支持仪化的各界人士和股东的精诚团结。
仪化人在优化产品结构的征途中脚步已经勇敢地迈开:
2013年5月1日,中国石化首套年产10万吨1,4-丁二醇(BDO)项目在仪化建成投产,项目投产后,将形成年产5万吨BDO、3.58万吨四氢呋喃以及0.49万吨γ-丁内酯的产能;
2013年5月11日,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食品包装、印刷、胶片、液晶显示器、太阳能电池背板材料等领域的20万吨/年聚酯专用料项目一次投料开车成功,这将使仪化拥有220万吨聚酯聚合能力,进一步增加膜用和工业丝用聚酯切片产能,扩大优势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2013年5月30日,年产10万吨差别化涤纶短纤维项目一次投料开车成功,宣告仪化将拥有年产78.8万吨涤纶短纤维生产能力,将逐步有序退出传统的涤纶长丝业务板块。
与逐渐退出传统产品“大路货”市场竞争的同时,仪化在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研发与工业化生产上的突破成绩斐然。
用不锈钢剪刀连续剪1分钟后刀口即钝化,被广泛用于国防军工高端产品、民用高档产品领域,与碳纤维、芳纶纤维并称为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的高性能聚乙烯纤维,目前也在仪化开始小规模量产,目前正谋划从年产1000吨到3000吨的产业化跨越;
仪化“300t/a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干法纺丝工业化成套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干法纺丝技术的国产化突破,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推进了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干法纺丝的产业化。仪化高速双向拉膜专用聚酯切片,形成了具有中国石化自由运作权的成套工艺技术,实现了工业化稳定生产,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与碳纤维、高强高模聚乙烯并称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的特种纤维的对位芳纶,仪化已建成了一条年产300吨的对位芳纶短纤维柔性试验线。
这样的技术和项目,仪化还有很多很多的储备。
6月15日,仪化董事长卢立勇在接待参加公司2012股东年会的股东时坦率地说,“如果我们能迈过股改这道坎,我们有意愿提请公司股东决议,将公司更名为‘仪化特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