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行业作为传统零售市场的重要主力军,随着中国城镇化推进和新的战略结构调整,百货业在面临更大商机的同时,也开始面临来自购物中心、超市、专卖店等其他业态的挑战。业内普遍采用的联营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因互相争夺品牌商使自身利润空间不断受挤压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百货店的盈利能力。面对这一困境,商家该如何是好?
联营模式弊端凸显
近日,位于贵阳大十字的百盛鲜花店关门歇业。自去年底百盛金凤凰店歇业后,这是百盛在贵阳关闭的第2家门店。虽然贵州神奇百盛商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一位高管向贵阳当地媒体回应称,“撤除两家门店是企业在贵阳做出的战略调整。”但结合百盛集团利润大幅度下降的2013年第一季度财报分析,其原因未必这么简单。
财报显示,百盛集团第一季度经营利润为2.98亿元,与2012年同期的4.06亿元相比,下降了27%。经营利润率也从去年同期的8.3%下降至6.0%,股东应占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7.4%至2.27亿元。
赢利下滑的并非个例,南京新百集团也在日前公布2013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滑0.81%,净利润同比下滑60.31%,2013第一季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2亿元,同比下滑0.81%,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776.06万元,同比下滑60.31%。
百货业的销售业绩不容乐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越来越多的百货店从传统自营模式转向由品牌商控制进、销、存过程的“品牌联营”模式,品牌商进入商场,不需要支付租金,而是通过从品牌的销售额中提取扣点作为百货店的经营毛利。
但是,随着国内百货企业的日益增多,业内人士分析,这种模式在逐渐影响商场的赢利能力。尽管这些超低价的促销方式在短期内起到了增加客流、提升销售、加快资金回笼的目的,但是由于成本并没有随之相应减少,因此商家的毛利率空间受到了严重挤压。
那么百货企业应如何突破?
为快时尚破例
众所周知,快时尚品牌最大的特点是价格适中、面料普通、设计时尚、款式多样、快速更新,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同时也是快时尚产品能很快获得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原因所在。近年来,欧美的H&M、C&A、ZARA、MANGO,日系的UNIQLO、IMAGE等快时尚品牌明显加快了对国内市场的“攻城略地”。
但由于种种原因, 以ZARA、优衣库为代表的国际快时尚品牌似乎一直对百货店视若无睹。
然而,近日走访发现,位于北京积水潭的新华百货一层的商铺,原本提供几家品牌卖鞋的地方被优衣库取而代之。与百货楼内其他的品牌统一付款的方式不同,优衣库仍然采取直营的模式,有单独的收款台。其店面面积也远远超出其他服装品牌。
在以联营为主的传统百货店里,出现一家直营模式的快时尚店铺,意义何在?专家分析,如今中国的百货店最大的弊病就是客流出现逆增长,百货业成为相对不被看好的产业。由此一来,吸引消费者则成为百货店亟须解决的问题。而众多快时尚品牌却加速发展,虽不乏“贴身肉搏”的激烈,但更重要的是,它们搅动了传统零售市场这池春水,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购物体验。记者观察发现,很多顾客都是慕名前来,优衣库的进店率与百货店其余的服装品牌相比要高出很多。
业内人士分析道:“除了价格因素,网上有各种各样的产品照片,但在实体店铺中,往往需要消费者一件件寻找、试穿才能获得结果。 ‘快时尚’在把握款式潮流的同时,也在购物环境的营造上进行了探索,吸纳了网络店铺的长处,这也是它们能吸引消费者常进去逛逛的重要原因。”
多元化为升级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表示,国内百货业态已经进入长期衰退,短期内难以复苏,更勿言高增长。传统百货业在经过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期之后,已经走入瓶颈期,在经营成本、经营模式、向高端消费转型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百货店当务之急就是升级转变,要么就死路一条。但为快时尚品牌破例,试水“直营模式”,百货店显然压力不小,直营模式将对百货商场的现金流、买手队伍、市场风险控制管理等综合能力带来巨大考验。
“中国百货业所做的是商业的物业管理,而非商场的经营管理。角色的异化逐渐导致其背离应有的主业,实际模糊了百货店与购物中心的界限,百货店渐渐采取与购物中心几乎相同相近的经营模式,然而在硬件环境的比拼中,百货业由于过去发展缓慢只能败下阵来。”有业内人士并不看好这样的模式。
不过,也有乐观的业内人士介绍,“联营模式”下,商场实际上把经营风险都推给了供货商,但百货企业实行直营后,商场将直面市场压力。这实际上也是一个锻炼企业内功、助推商业品质升级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