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报价比名仁还高呢?”
在中国制线名镇汉川市马口镇,纺企老板们谈价时,常有客户叫板。
身为全省最大的纯涤纶缝纫线生产企业,年仅10岁的名仁纺织已然成为行业标杆:市场繁荣时,它比别人赚得多;萧条时,它能微利或少亏,订单不断线。
一家民企,何能如此?
抢抓机遇,做大做强才有话语权
迈入新世纪,随着中国“压锭”淘汰落后产能及加入世贸的刺激,一度沉寂的纺纱制线业又红火起来。
在制线业摸爬滚打了近20年的吴建安嗅到这一商机,与刘望想等3个股东决定合资在马口办厂,并以股权激励方式请到原汉川棉纺厂高级工程师方楚和加盟。2004年,名仁一期1万锭生产线投产,后扩规至7.6万锭。
2009年金融海啸来袭,名仁逆势扩张,投资1.5亿元办起6.5万锭的新厂,产能翻了一番,每吨纱人工成本降低25%。
果断的决策,很快赢得丰厚回报。2010年,制线业迎来百年难遇的井喷行情,每吨纱利润高达3000元。仅当年,名仁就赚了5000多万元。
去年下半年,受欧债危机影响,汉川纺企遭遇寒冬,赢利的企业不到1/3。9月起,名仁举起了并购大旗,斥资收购亏损严重的金泰纺织,产能增加2.4万锭。随即投入近千万元技改,很快促其扭亏为盈。
如今,名仁纱锭规模达16.5万锭,年产涤纶纱线2万多吨,畅销全国并出口东南亚、欧洲。去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5亿元,纳税1300多万元。“马口名仁的产品,每吨往往比别人贵五六百元,但我们还是要它,因为质量好。”客户坦陈。
汉川市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熊红祥说,名仁产品的高质量及规模效应,使其在产品定价上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其报价已成为同行风向标。
创新为魂,牢牢占领行业制高点
纺纱的十几道工序中,清棉机的棉卷重量是否匀率,是一个重要控制指标。若不匀率高,会直接导致纱线粗细不匀。
为降低棉卷不匀率,方楚和带领团队大胆革新,改传统的电气配棉为气动配棉,选用更先进的308型自调匀整仪,优化工艺参数,始终将该指标控制在1.2%以下,低于同行业0.3至0.5个百分点。
这样的技术创新,名仁多达60余项。设备更新,名仁同样引领潮流。
比起普通络筒机,自动络筒机节省一半人工,单位时间产量增加1.5倍,质量更佳。但每台高达130多万元,是普络机的20多倍。“买!”名仁斥资3000多万元,一口气买了20台,在汉川民营纺企中开先河。
此外,名仁还引进源自意大利技术的电子松筒机、瑞士乌斯特条干仪、10万米纱疵分析仪等一系列设备,针对高端客户群开发出利润更高的中、高端产品,形成十几大类上百个品种的“产品超市”。
持续不断的创新,让名仁的产品优等品率保持在99%左右,“铁树王”品牌越打越响,成为汉川纺纱业少有的几个品牌之一。
名仁总经理刘望想认为,国内纺纱业产能过剩、需求疲软还有几年,利润已由高峰期的20%降到5%左右,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目前,他们正谋划上马附加值更高的氨纶生产线,延伸产业链,实现差异化竞争。
以人为本,营造共生共荣的企业文化
不少企业常为招工难伤脑筋,而名仁很少缺工。
“别人是捆人不捆心,而我们是捆心不捆人。”刘望想一语中的。
最典型的是年终奖的发放。
为防止员工春节后流失,有的纺企故意将年终奖拖到节后甚至五六月份发,年终奖成了“年中奖”。
名仁则不。春节放假前一律将年终奖发放到位。
“名仁每月1日发工资,哪怕自己卖血也要保证工资及时足额发放。”董事长吴建安说,目前一线职工平均月薪已由两年前的2600元涨至3200元,是汉川纺企中最高的。
名仁对员工关爱有加。他们建有200多套夫妻房,配有彩电、空调、厨房、卫生间。工作半年以上的职工均享养老、医保等福利。夏季发高温补贴。员工子女考上大学有奖。
“以前在广东打工都是租房住,一个月得大几百。这里有夫妻房,太好了!”来自云南盈江的络筒工唐恩增说,他把妻儿都带来了,同来的还有20多个云南老乡。
在名仁城隍厂区,刘望想立了一个告知牌,员工有什么意见、建议,每周二都可打上面的手机号约谈他,反映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绝不过夜。
“只有让每个员工心情舒畅地上班,才能让他们产生归属感,共生共荣。”刘望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