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中国经济发展放缓的趋势日益明显。10日中国海关公布的进出口数据超乎预期,呈现出罕见的“双降”趋势。海关总署公布的消息显示,中国6月份出口额17个月以来首次下降,降幅为3.1%。而分析人士之前预期出口额会以大约4%的速度增长。同时,当月进口额与2012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7%,而经济专家原本的预期值为增长8%。路透社援引中国海关总署报道称,境外需求疲软、劳资上涨和人民币继续走强让企业失去信心。海关总署一名发言人表示,中国第三季度的出口形势也不乐观。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7月10日报道,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愈发能够感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新一届政府致力于实现经济转型,不惜以经济增速放缓为代价。此前,经济界普遍认为,中国至少需要大约7%的增长率才能维持社会稳定。而最近宏观调控层的一系列反常之举,让人们看到了“李克强经济学”的主导思路。
报道指出,由巴克莱资本公司创造的新词“李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正在成为全球解读中国新一轮经济政策中的热词。它被用来形容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为首的新一届中国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核心内容包括:政府不推出刺激经济的措施、在结构性改革中实行去杠杆化和以短痛换取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报道称,中国政府在2013年6月份爆发的“钱荒”中,采取铁腕治理,不像往常一样给商业银行提供资金以缓解短缺的做法,把“李克强经济学”一词推上了历史的舞台。德国维尔茨堡大学费多丽教授认为,这个来自一个企业咨询公司的词汇更多的是一种“炒作”。但同时,确实能看到中国政府目前用“短痛换取长期利益”的努力。但李克强经济学所形容的,只是中国执政党内部改革派的政策路线。费多丽认为,把“李克强新政”上升到经济学的高度“还有些夸张”,因为这还不是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这位中国经济专家预计,“‘李克强经济学’真正的详细内容可能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有所呈现”。
报道说,中国政府现在已经意识到,当经济发展再度放缓的时候,政府不能再凭着超大型经济刺激政策扭转局势。费多丽认为现在的问题是,当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很长的时间内持续疲软的时候,政府是否还能坚持得住?
代表新政府经济转型政策的“李克强经济学”其实是和信贷扩张、过度投资、地方债风险、出口依赖、生态破坏,以及政府的过度干预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公与低效等做斗争。新政府的任务是让中国经济这列火车向另一个方向前进。
在教授中国经济学的费多丽看来,“李克强经济学”的背后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要看清“李克强经济学”的实质,尚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