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绕不开的坎之一。我国工业的产能过剩到底有多严重?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日前表示,产能过剩是我国经济运行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之一。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所有工业行业产能利用率为78.6%。也就意味着,超过20%的产能是闲着的。
遭到工信部“点名”的19个行业,产能过剩的程度更为严重。财政部最新发布的产业经济运行分析显示,目前我国的钢铁产能利用率下降到67%左右,水泥和平板玻璃产能利用率均低于75%,船舶工业全年产能利用率为50%左右。严重的产能过剩,使这些行业的效益大幅下滑,并给金融体系带来巨大风险。
在产能过剩日益加剧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手作用。大规模上项目能够带来虚高的GDP,还能贡献一定的税收和就业。我国从“十一五”开始就淘汰落后产能,却陷入“越淘汰越过剩”的怪圈。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部分落后产能借“产业转移”之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从目前情况看,已经到了地方政府和落后产能说再见的时候了。即使是对地方政府最“实惠”的税收和就业,落后产能的贡献度也日渐下滑。由于企业效益不佳,很多产能过剩行业不但不能给政府贡献足够的税收,反而需要其不断补贴才能运行下去。冶金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海民说,单单在钢铁行业,去年政府就补贴了45亿元。未来随着钢铁需求下滑,这种补贴只会继续加大。
淘汰落后产能,会不会对就业产生影响?从目前情况看,会有一些,但程度有限。原因在于,我国的人口红利不断消失,劳动力的短缺日益突出。我国第一大船厂——外高桥造船公司总会计师常旭东告诉记者,造船属于产能过剩比较严重的行业,但即便如此,企业招工还是比较难。一个技术熟练的工人,月工资已经达到5000元/月。
从GDP、税收和就业三方面看,地方政府在保护落后产能方面的利益冲动会越来越小。“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迎来化解产能过剩的攻坚期。在具体的路径上,中央提出“四个一批”: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和淘汰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