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 公告通知 | 配额查询 | 招标专栏 | 配额行情 | 清关情况 | 配额快讯 | 配额分析 | 配额调剂 | 签证情况
 你现在的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MFI:价格货币债务——中国本轮改革第一阶段必闯的三大关口

发表时间:2013年08月09日

本文作者为岷江金融研究机构(MFI)江勋。文章内容主要基于目前已公开的信息,仅作参考。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这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北戴河会议之前最重要的一次高层会议,显然具有重要意义。该次会议不仅对政府经济目标做了澄清,也调整了政策的侧重点,尤其,对不少宏观调控对象及其口径进行了明显的矫正。

但它的意义不宜被过分拔高到对三中全会定调的地步。它主要是对今年的核心任务和工作取舍做出决议。我们的本次解读重心不在于局部,而在于整体理解政策模块的结构及其背后更深远的涵义。

我们的要义分为三个断面:

就政策目标,本次政治局会议已然决断,今年集中精力为改革扫地雷和布风控体系,经济增长已明确让位,调结构是一个伪概念,某种程度上是改革的前台工具,控通胀已基本明确被牺牲。

就政策组合,在特殊的改革“战略机遇期”,宏观调控组合走向“松货币、紧财政”,但货币政策的操作环境尚未最终成立,而盘活存量的财政政策,又面临着20年未有之“财政双杀”以及巨额存量锁死。

所以,改革第一阶段的诸般探索,都极大的约束于地方债务问题。短期内能否顺利穿过地方债务的狭谷,左右着改革全局。

因此,改革的第一阶段可以总结为三个闯关:价格闯关、货币闯关、债务闯关。三关并闯,足见难度之大。闯过第一组关口,深度改革才有支撑。但模型似已基本形成了,我们仍需等待北戴河会议的声音。

目标:今年核心任务是“扫雷和布风控”

4月份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政策统筹目标是“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而在此次7月的会议中,政策的表述改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这是改革第一次进入了宏观政策的目标组合。我们可以理解为,经过上半年的努力,“控通胀”和“防风险”两项任务基本得到阶段性的实现,这显然是为“改革”腾出了外围空间。

所以,今年经济工作的核心任务,是摸清雷区,并着手铺设风控系统。这是两次政治局会议均提出“社会政策要兜底”的背景。总之,今年总体定位于“为下一步改革做准备”(楼继伟7.11讲话语)。稳增长只是今年次要目标。只是因为惯性,增长目标放到了前面。我们在之前的报告中论述过,要实现稳增长的难度并不大,但今年引而不发。

既然今年的核心任务是“扫雷和布风控”,为什么本次会议又要提出“调结构”?霸王硬上弓的结果不是更会加剧风险吗?

我们的看法是,此“调”非彼“调”。需要注意,公报中对“调结构”的叙述,与2004年以来历次政治局会议中“调结构”的叙述有相当大的区别,此次没有出现任何关于过剩产能、高耗能产业的负面约束,而只有对培育新兴行业和服务型行业的正面激励。在4月份的政治局会议中,尚且提到了“积极推进产能过剩行业调整,坚决遏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但此次会议已经将这个说法抹去。

4月底-7月底三个月间,实体经济的压力测试势必让改革趋向务实,中央势必已经意识到,高耗能及过程产能的逆向压缩,是体制性问题而并非结构性问题,难度高风险大,必须放到系统性的改革方案中去化解。非今年所能办,亦非该办。并非是中央放弃压缩不合理产能,而是说明本阶段的“调结构”是顺向调整,做加法,以服务经济增长为目的,因此既带有稳增长又有铺设风控系统的性质

价格闯关:弃通胀,控物价上涨

由于调结构的入场,本次会议在政策目标中抹去了“控通胀”,转而在工作部署一部分中提到,“努力减轻物价上涨对群众生活影响”。是不是像一些分析者所称,中央一致认为通胀不是个问题?

从大周期来讲,当货币政策被控制在实际从紧的区间,物价总水平就应该是可控的,所以语义上的“通胀”固可稍息,但是“物价上涨”却是另一回事。决策层弃用“通胀”改用“物价上涨”,意味着某些商品的价格仍有较强的上涨动能。

我们认为动能来自于以下四个方向:

其一,肉禽价格涨幅经过对上半年疫情库存的消化,有反弹的动能。比如,目前鸡苗价格已经从二季度的0.5元/羽涨到1元左右。持续的旱灾对蔬菜价格的影响也已经显露。

其二,我们观察到,环保、审批等影响所导致的上游行业供给约束,已经给工业资源品价格造成普遍的压力,尤以石化产业链为典型。

其三,决策层“推进资源价格和环境价格的改革”,其中环境价格的提出尚属首次。“水电煤气”已推进到水和气,电煤已在案,环境价格改革刚起步,监测、定价和交易中心三个步骤逐一展开。

其四,房地产行业“放虎归山”。房地产调控思路回归市场化,虽则老虎在限购的笼中经过了驯化,基本失去了造反的野性,但充分回归市场还有段时间,所以脉冲是必然会有的。

因此,我们认为决策层对物价上涨的预期理应是有共识的。在此基础上,才可能有“努力减轻物价上涨对群众生活影响”的说法。而刚性的“物价上涨对群众生活影响”,一般来说,是不可能被“减轻”的,所以本句话应主要是针对上述动能之三,即资源品和环境价格改革来说的,其潜台词是改革方案设计上要注意,减轻改革成本对消费部门的冲击。这在理论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所有成本最终都将由消费者分担,只有可能在技术上先将成本压向生产环节或者政府部门,以求缓解冲击。

上述分析告诉我们,本次会议谈论通胀的方式,实际上是在谈论改革。而改革是率先从要素市场价格和房地产入手的,这两步的指向都是向地方窟窿输血。换言之,是以牺牲资产价格,以全社会成本共担的方式推进第一步的改革。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可能再也不会看到“控通胀”与“促改革”作为政策组合同时存在。

所以,我们观察到了最近央行的表态:“不应将单一商品价格的大幅上升归因于货币因素。”

货币闯关:央行开始准备货币宽松,但操作环境未成

在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有一句重要的话:

“当物价总水平并不很高而某一商品价格的涨幅较大时,紧缩货币未必能抑制该商品的价格,反而可能导致通货紧缩,伤害实体经济,因为紧缩货币会抑制总需求,而不能直接抑制对某一商品的需求。”

此番此时的表态含义丰富,固然为货币政策作辩护,也可视为提前就物价尤其是房价上涨向市场打预防针,而且它似乎隐含了一个政策取向,即在短期内有可能出现一次足以引起市场非议的货币放松。

该动作在四季度出现的动因是明显存在的,其原因有四:

一是今年地方债务密集到期,解决方案决定市场流动性;二是房地产“放虎归山”之后,房价在政治上有做多的要求,否则将波及金融系统,危及整个改革方案和改革进程的风险。其三,实体经济的紧缩通道并没有走出来,目前在信息、铁路、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政策拉力不足以遏制经济下滑。其四,解决地方债务离不开发货币,实际上我们每年几乎都要拿出新增M2的两个点来为政府债务买单。

如果我们的解读没有方向性错误的话,央行的此番表态实际上与此前财政部的表态构成一个组合,即“松货币、紧财政”,这显然又与行业之前的预期有所不同了。

“6.20”货币市场危机迄今,行业始终没有看到央行清晰的货币取向,央行动用了多种工具组合,以令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始终在松紧之间来回波动,最近甚至在逆回购的同时,又推出三年期央票的“到期央票续作”,一来一去,松短锁长,业称中国版“扭曲操作”。

央行并不急于降低长期资金价格,但长期价格资金又不便宜。有几个逻辑可以解释:

其一,从房地产回归市场的角度看,目前不是时候;其二,短期资金的补充有利于稳定价格,但长期资金的释放将刺激杠杆增加,这不符合当下基调;其三,如果财政存量资金能盘活,实际上相当于增加了长期资金的供给。

我们在此提出一个操作性的解释:央行需要的操作环境还没有最终成立。

在紧财政的同时,实施宽货币,如果货币政策没有独立性,那么就将完全失效。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根据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一个国家是不可能同时实现独立货币政策、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对中国来说,如果追求汇率稳定,央行任何宽松或紧缩,都将引起套利资金的跨境波动。实际上2002年以来也的确如此。

因此,如果央行要打算承担,哪怕是阶段性的掌控宏观调控的指挥权,这个特殊时期也需要特别的外汇安排。如果外围市场,主要是美国货币政策不配合,央行的操作环境就不会成立。

要注意到,在本次政治局会议公报中的形势判断一段中,第一次提到了“要牢牢把握重大调整机遇”。那么,这个重大调整机遇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提到的“希望美国宽松货币政策能有序退出”的达成,及中低端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是重大调整机遇的两个核心条件。这里只讲第一点。对中国的结构调整来说,美元收缩较之美元扩张显然更优,但必须确保外汇安全,这需要美联储的配合。

市场一致认为9月份是美联储退出QE的窗口,但上个月的FOMC会议只字不提缩减计划。对全球市场造成极大的信号混乱。我们不知道中美之间就货币政策达成的或有协议具体如何的,但我们确信有此君子协定的存在。

一般的信号是中国的美债头寸和资本账户政策动向。5月以来,全球机构大量卖美债但是中国央行仍增持252亿美元至突破1.3万亿美元新高。6月,全球央行加入到甩卖行列,但是中国央行的动作尚未可知。接下来也需要进一步观察。至于资本账户政策,目前已有的是常规动作,即7月份提高QFII额度1500亿美元。国内最近对资本账户开放争议迅速升温。

我们从一些渠道了解到的信息指,央行对重点区域贸易账户的背景稽查仍然在继续,这亦是一个重要的要件。

总之,央行已经开始为宽松做前期准备,但央行的操作环境还没有最终成立。

债务闯关:政府面临“财政双杀”,债务重组成本轮改革峡谷

在三个闯关中,债务闯关至关重要。我们再回头来看“紧财政”。

在本次会议中,对财政政策的定调没有变化,“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把钱用在刀刃上”,总体口径仍是紧的。在此前的报告中,我们初步测算理论上存量财政的盘活量可达8000亿,遂言“莫愁无刺激”。我们此处谨做一些调整。

我们考察了1993年,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的政府财政收支增长和赤字情况(见图五),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到,“量入为出”的预算原则非常显著,财政收入一般领先财政支出一年,财政支出一旦趋势确立会加速萎缩。例外的情形是1998年-2000年,这正是中国第一轮大规模财政刺激的开端,累积效应的逐步释放。

但2012的情况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增幅在同一个时间点产生拐点,同步向下,而且收入增幅的下滑程度超过支出。这样的局面在1993年以来是从未出现过的。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近20年来第一次的“财政双杀”。

我们从图六中还可以看到,2013年以来,这个窘境没有得到任何改善。“财政双杀”意味着,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预算提前反应了财政收入的恶化。恶化由两方面导致:政府性基金收入(一般土地出让金占7成以上)的急剧下降和债务偿还压力的剧增。

因此,本质上说是资产负债表的衰退,导致了利润表的紧缩。在此种情形下,地方政府做出了高明的决定——囤积现金。

这反应在了财政存款的逆势增加之上。不过,地方政府的现金流的核心头寸,实际上已经挪到表外,以金融机构机关团体存款的形式存在。目前财政存款由央行系统集中支付,截止6月份总额3.4万亿左右。而机关团体存款并不纳入预算,以一般性存款形式放在商业银行,目前规模至少已14万亿。纯从现金流考虑,地方政府的确是冗余的。

因此,中央政府有理由认为地方政府在支出上存在惰性,所以一再强调并要求地方盘活存量财政资金。但实际上地方的现金流冗余,并非是刺激不足的原因,而是刺激过度的结果。在该问题上,如果没有中央财政专项支付的硬约束,地方政府单边放活,从而单边扩大杠杆的动力不小,以至于央行似乎开始着急。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深度博弈,体现在14万亿的机关团体存款。显然,这笔存款若转化为有效投资,其意义非凡。但显然中央政府并没有这样做,而只能要求地方激活预算内的存款,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短期激活表内存量,长期是必须要激活表外资金的。之所以当下没有触及,涉及到如何理解这笔巨款。虽然它每年超常的增长速度(20%-30%)有严重的转移表内财政资金的嫌疑,所谓“跑冒滴漏”,中央政府不可能不察,但从“存贷联动”“以存养贷”的银行实操角度看,这14万亿的存款恰被用于为十几万亿的地方政府负债做信用背书。

因此,高存款背后其实是高贷款,14万亿的大部分已经被地方债务锁死。要为这部分存量解锁,逻辑上讲,就必须首先解开地方负债这个死结。我们相信在这个问题上,中央和地方已经走到了摊牌算账这一步,故而要调集审计署紧急审查。

显然区别于2010年地方审计指向控制风险,本次审查之立足点在于讨价还价与解决方案,因此,过去两年中地方通过信托、融资租赁等各种办法转移出去的负债可能会悉数被冲回,审计结果可能超出预期。

2003年-2007年,管理者的主要探索就是调结构,这一阶段受制于央地财政框架,如果说这是一种有先天缺陷的制度设计,那么2008年至今的所有探索都已被它催生的肿瘤——地方债务所吞噬。

过剩产能从重化工蔓延到新兴行业,十大战略性新兴行业规划沦为空谈,行政体制改革适得其反,让宏观调控组织框架濒临崩溃,货币传导机制产生抗调控性,金融市场化改革变异助纣,城镇化对自己的需求转化能力产生怀疑。这些探索的失败或严重停滞,无不与此莫大关联。现在,改革的突破口回到了财税制度,但是财政部门独立的自我革命几乎已不可能。

是以,任何试图绕开债务问题的改革都变得极其脆弱。

要解决地方债务,无非两条道:经济结构重组、债务重组。

在目前政策框架下,实际上已经没有任何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空间,即便是本次会议唯一明确提出的信息技术行业,也需要政府支出拉动。只有通过改革为地方开辟一定的收入和资产通道,进一步的改革才可谈判。要素市场改革与房地产回归,是财税改革准确的说是税收改革的配套。做好了才可能扩展到财政体制、经济结构,并最终触摸产权体系。

债务重组无疑是本轮改革的峡谷。债务并不能消失,而只能重组。也就是在海外部门、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居民部门和金融部门五个部门之间进行分配。讨价还价的只是分配的比例及方式。

本次政治局会议所透露的,就是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将以“物价上涨”及债务货币化的方式承担债务。而关于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和海外部门之间的谈判仍在继续,关于是否资产证劵化、开放资本账户的争论仍然激烈。

这些命题都已经超出了本次政治局会议的范畴,整个四季度可能都将围绕债务分配问题而展开。

稿件来源:华尔街见闻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资讯  
·一批增量政策有望落地 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可期[2024-09-18] 
·开放信号密集释放 更多吸引外资“长钱”举措有望出台[2024-09-04] 
·多地出台新一轮支持举措 “两新”政策红利不断释放[2024-08-30] 
·23省份公布上半年经济成绩单,谁在领跑?[2024-07-25] 
·6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升至51.8 连续8个月高于荣枯线[2024-07-02] 
·冲刺“双过半” 力争“全年旺” 各地部署进一步增强经济内生动能[2024-06-21] 
相关出处  
·高盛:这轮信贷狂潮后,中国坏账损失或达19万亿元[2013-08-08] 
·图解全球信贷变化趋势(2007-2012)[2013-08-08] 
·花旗:欧洲经济复苏的威胁[2013-08-07] 
·GMO:当下的中国,投资者的墓地[2013-08-07] 
·各大投行点评中国负债问题[2013-08-07] 
·英国6月份工业产出年率增加1.2% 创2011年1月份来最大升幅[2013-08-07] 
 
·纺织品HS代码
·输欧盟纺配类别对照表
·输美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输欧盟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配.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织品首.
·06纺配招标公告公布 樊敏.
· 眼光放在本土上——奥特莱斯.
·商务部关于07年度输欧(美)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信息定制
第一纺织专业网站群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