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2012年,日本商社纤维业务的销售额同相对利好的2011年度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开拓“中国+1”等商业模式也因收效显著受到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大大加强了商社的综合实力。但从去年年末开始的日元贬值,给企业利润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企业也面临诸多不稳定因素。为提高纤维业务的收益率,日本各家商社逐渐确定了未来的工作重点,包括在东盟(ASEAN)建立系统化的体制;改善物流服务及效率;基于以综合商社为中心的OEM(贴牌生产)并未达到商社的利益预期,所以进一步摸索更适合生存与发展的生产模式迫在眉睫。
根据日本纤研新闻社2012年度对商社纤维部门的业绩调查显示,被调查的28家商社的合计销售额增加了0.1%达到32321亿日元。除兼松纤维公司(2011年度联合及2012年度单独数字)增长了0.3%达到31984亿日元外,2012年度,日本收入下降的纤维公司从2011年的3家跃升到了14家。尽管如此,但这并不代表服装市场没有利好前景,一些持不同观点的人反而认为“商社的地位提高了”。
业务公司贡献显著
在没有公布纤维业务销售额的企业中,三井物产公司时装事业部的销售额约为2000亿日元,双日公司纤维事业部约为1000亿日元。今年,帝人FRONTIER公司的排名也由第5位变成了第7位,帝人公司如果以制品事业集团的销售额(2372亿日元)来计算的话,将排名第3位。
受到近期日元贬值的影响,日本商社1~3月的收益大幅度减少,但是全年度业绩表现良好的企业相继出现。前半期得益于日元升值,大部分公司的收益呈现出明显增长的态势。比如,纯利润312.3亿日元的伊藤忠商事纤维公司和经常利润59.92亿日元的住金物产纤维公司,他们的上述利润都实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值,可以说,这两家上半年积极创造利润的业务公司的贡献显著。除这两家公司外,其他大部分业务公司的业绩也不错,至少没有出现不良债权的情况。
推进“东盟一贯制”模式
虽然日元贬值的方向还不明朗,但目前日趋严峻的竞争环境对于商社管理与运营的要求却不低。目前,企业非常重视服装等领域的零售业的直接贸易。此前企业虽然做了诸如“中国+1”、“中国+第三方”的调整战略,但比起在中国直接生产产品,这些模式面临着一系列困难。比如原材料及附件、辅料的采购,生产管理,物流流程等需要跨越多个国家。这就客观地促使商社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对于日本纤维企业,很多公司把中国以外的采购比率“早期希望达到30%”,把替代中国的候补国家定为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和缅甸。当然,日本企业也倾向和合作多年的中国企业联手进入这些国家。在缝制加工方面,“中国+1”模式体现了较好的成本优势,所以企业打算从原材料到生产加工的一系列环节都改造成“中国+1”的模式。
扩大日本海外业务
世界关心的另一个关键词是“OEM的下一步”。从经济领域看OEM,普遍认为“经常利润确保在3%就不错”。对于全社纯利润达到数千亿日元的综合商社来说,除了伊藤忠商事公司以外,其他公司的纤维业务所占比例都很小。确立比OEM利润率更高的商业模式是今后的大课题,品牌商业从日本国内扩展到日本国外,加速业务投资转向中下游。
扩大日本海外收益是多年以来的长期课题,然而这些年不可否认的是,曾经非常受到关注的中国内销市场开始停滞,所以企业相继把目光投向了东盟。住友商事公司在泰国开展了电视营销;三菱商事公司跟迅销(FAST RETAILING)公司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同设立了合资公司;三井物产公司投资中国台湾的网络销售企业——东京著衣公司,除了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外,东南亚的年轻群体也成为受关注的销售目标。日元贬值对于日本国内的OEM来说不是好事,但对日本国外业务公司来说却是利好消息。从这个意义上说,扩大海外业务是日本商社接下来的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