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PMI回升到51%以后,越来越多分析人士相信,中国经济已经开始企稳回升。从8月下旬开始,越来越多机构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一些国际著名投资机构也开始相信中国经济正在逐步改善。
但正如此前普遍悲观的时候要看到中国经济积极面一样,在当前预期改善的时候,更需要关注的也许是潜在的风险。从某种程度上讲,当前形势好转更多是6、7月一系列稳定经济增长举措的效应,能否持续需要进一步观察,眼下还不能排除像去年四季度那样增长率走高一个季度就再次下行的可能。
当前中国经济利好因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首先是总理的言行提振了市场信心。随着总理“下限论”的提出以及从棚户区改造开始的连续多个稳增长举措出台,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生产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都在快速回升。作为一种对主观判断进行汇总的数据,PMI在6月跌到50.1%这个去年四季度以来的最低点后,7、8月加速回升。其次,库存周期逐步进入回补阶段。8月PMI中的企业产成品库存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回升,采购量指数连续两个月回升。第三,外需初步改善,8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2%,比前一个月上升1.2个百分点,是2013年4月以来首次回升至临界点以上。最后,财政在下半年有发力空间,有机构甚至测算称这个空间高达2万亿元。
但是这些并不足以构成四季度增长率一定持续走高的理由。从数据来看,补库存对经济拉动作用有限,按照国家信息中心年初的测算,全年拉动GDP也不过在0.5个百分点左右。出口的回暖也只是和二季度比,如果要做到进一步拉升GDP,除非增速有大幅提高,这能否实现不完全取决于中国。至于被寄予厚望的下半年财政支出可能提速,一方面,截至7月底,政府主导投资的大头中央基建投资已经完成了预算指标的85.2%;另一方面,地方债务问题压力沉重,这一空间在多大比例上能兑现值得怀疑。这可以从投资数据中找到依据:前7个月投资同比增长20.1%,但是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只增长了13.2%,增速比去年全年降低了15.4个百分点。作为先行指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的大幅回落说明投资进一步增长后劲不足。
上半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一季度的30.3%提高到53.9%,重新成为GDP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它在今后几个月的走势直接决定增长率的升降。但是通常占总投资一半左右的制造业投资却在持续萎缩。前7个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7.1%,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8.3%,均低于总量增长,说明我国产能释放的高峰已过,投资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来自房地产,可持续性令人怀疑。制造业投资和制造企业利润情况直接相关,一般来说上年的利润会转化为当年投资,可是直到去年9月,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利润才由负转正,今年7月虽然涨幅达到两位数,但是主营利润增长只有1个多百分点。
更进一步讲,企业利润增长乏力主要是民营企业情况在持续恶化。刚公布的2012年民企500强榜单显示,500强去年净利润跌幅已经超过了2008年,营业收入总额的增长速度也较2011年大幅下降了19.6个百分点。受此影响,从去年10月开始,我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累计增速持续回落,迄今未看到回升迹象。在实际消费稳中趋降、出口回升有限的情况下,投资增长一旦出现较大回落,四季度的增长曲线就很难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