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50年里,成功从中等收入经济体发展到发达经济体的成功案例并不多——只有日本、韩国、台湾和新加坡。其它大部分的新兴经济体要么无法达到更高的发展阶段,要么已经陷入了被称为“中等收入陷阱”的阶段——经济增长由开发廉价劳动力或自然资源来驱动。
然而,那些成功跨入发达经济体行列的成功案例都有一个特征,在经济腾飞以后,会存在长期的高投资水平,这正好就像中国今天的情况。
把中国的情况与韩国和日本对比,显示出了非常类似的发展模式。在经济开始腾飞以后,南韩和中国都经历了30年类似的投资占GDP比重的上升。可用的数据也显示,日本的发展趋势也是类似的。
(投资占GDP的比重:蓝线代表1965年开始的韩国经济;黄线代表1950年开始的日本经济;青线代表1980年开始的中国经济)
然而,从上图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在最后几年,中国的情况开始与其它国家出现分化——中国的投资比重继续上升,并超过了其它任何经济体曾经达到的最高比重。这也意味着,中国应该已经接近非平衡增长期的终点,因为其它国家在经历30年高投资水平以后,经济都开始了再平衡过程。
如果关心中国的经济增长失衡,就应该关注中国与其它成功的国家发展模式最近几年出现的分化,根据其它国家的发展经验,中国的消费水平可能应该开始修正了。
实际上,中国家庭支出的增长与韩国的历史发展经验是完美匹配的。在两国的情况中,家庭支出在经历了30年经济增长以后,都乘了10倍。如果势头持续,中国家庭支出将在未来几十年里,继续稳定的上升。
(以本币计算的家庭消费支出:蓝线代表1965年开始的韩国经济;青线代表1980年开始的中国经济)
中国与其它成功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国家的最大不同点是,在经历三年的高水平投资以后,中国经济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平均每个雇员产出的GDP规模,以美国作为标准并定为100:蓝线代表1965年开始的韩国经济;黄线代表1950年开始的日本经济;青线代表1980年开始的中国经济)
中国的劳动生产率起点比其它亚洲发展中国家都要低得多,经济增长转化成劳动生产率的大幅上升只是10年前才开始。
当韩国经济在90年代开始出现再平衡的时候,它的劳动生产率已经接近美国的一半。
(青线代表韩国固定资本形成总值占GDP的比重,对应左坐标;蓝线代表韩国劳动生产率与美国的比值,对应右坐标)
日本在70年代经济开始再平衡的时候,当时其劳动生产率已经接近美国的60%。
(青线代表日本固定资本形成总值占GDP的比重,对应左坐标;蓝线代表日本劳动生产率与美国的比值,对应右坐标)
虽然过去1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仍不足美国的1/4,与70年代末的韩国类似,比60年代的新加坡和日本还低。
(青线代表中国固定资本形成总值占GDP的比重,对应左坐标;蓝线代表中国劳动生产率与美国的比值,对应右坐标)
- 世界大企业联合会表示:
在追赶甚至超越一些新兴市场对手的劳动生产率上,中国已经做得很好了....然而,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正在以相当快的速度放缓 ,尽管中国总的劳动生产率仍不足美国的20%。可以认为,中国经济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劳动生产率的增速就开始下滑了。
最近IMF的研究报告也指出,中国应该降低其投资占GDP的比重10个百分点,这将把中国的投资比重降到其他国家处于相应发展阶段的类似水平。
IMF写道:
很明显,达到该水平(投资占GDP的比重)本身不应该是唯一的目标,而这应该伴随着提高生产力和效率的改革...国际经验实现,这是所有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中国过去几年可能过分投资了,但其增长模式在过去30年和其它成功的经济体大概是一致的,其中包括消费支出的增长。经济观察者可能更应该关注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可能正如前世行中国主管黄育川指出的,“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的挑战是推动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改革。”在追赶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上,中国经济还有漫漫长路——但这才是中国长期增长前景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