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是掣肘当下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隐患之一。全国性的产能过剩在浙江有何表现?浙江相关产业如何断腕求生?请看记者从市场、企业一线发回的报道。
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的箱包、服装、饰品、日用百货从全国各大工厂的仓库里流出来,然后集中到义乌库存街。据义乌库存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12年,库存街市场成交额突破了30亿元。“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过剩产能成就了库存市场。”该市库存行业会长郭洪建说。
备受“库存”困扰的行业中,最受瞩目的当属纺织服装业。这在义乌库存街也得到了印证——每日进出成交量最大的就是服装。在一个仲夏的傍晚,义乌库存商金瑞白忙完一天的生意,向记者道出这五年来的“服装库存经”。从这位库存商的故事里,你可以看到产能过剩的起起伏伏。
大起大落
2008年前的金瑞白,是一位服装专卖店店主。“当时做的是男装,10年前,西服风靡一时,那时候只有一个感觉,卖疯了。”金瑞白说,一天西服销量100套,每套的利润在100元到200元之间,日进万元,“我的专卖店是普通品牌,如果是知名品牌,利润更高。”
也就在那时,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各种西服工厂。“手头有点闲散资金的都去投资做西服了,更夸张的是就算没钱也凑钱去做。大家都认为这行门槛低,利润又高。”
如同过山车一般,大起之后是大落。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以代加工为主的小企业遭遇出口订单大幅减少,原有的订单生产加工模式遇到挑战,再加上服装业的风向标发生了变化,还来不及尝到甜头的一些小型服装厂,马上就面临了滞销的危险,纷纷关门或者转行。“哗哗哗倒下一大批工厂,大约有90%的厂子都关闭了,而生产出来的西服堆在仓库里也没人要,一把火烧掉的都有。”
从那时起,金瑞白感受到了商机的变化。2008年,他转行做起了库存生意。“去一些小厂收货,经常是能以很低的价格收来,再卖给外商,中东国家的客人为主。”
刚开始做这行,工厂反悔的不少,通常是赶到当地人家又不卖了,“觉得那么便宜的价格卖给你心有不甘,也想再等等,看看市场还有没有机会。”
“不管什么牌子,是T恤还是羽绒服,库存拖到不得不出的时候,收购均价也就几块钱一件。在我们这里,不管是我们收进还是卖出,都是远低于生产成本价。服装不会保值。那些服装厂商总以为,100块成本的衣服,为什么要三五十块卖给我们呢?于是就一直压着,越压越不值钱。比如五年前的货,已经不是价钱的问题了,就是白给我们也卖不出去。”
事实上,对那些库存积压如山的服装公司来说,留给他们的时间并不多。按服装行业的成本结构,大中型服装企业的生产成本约到吊牌价的1.8至2.3折。在库存市场上,需要的不是对价值的尊重,而是对爱便宜心理的尊重。
春节前后,是金瑞白一年中最忙碌的时期。“工厂里销售不出去的服装,一般会在年底清仓。”
洼地掘金
渐渐地,金瑞白发现,危机蔓延到大的品牌服装厂。“以前是收一些杂牌货比较多,2010年以后,大品牌的货收得多起来了。”
在服装业整体进入“大库存”时代之后,各大品牌零售店关店的消息此起彼伏。继2012年国内某知名运动品牌关闭了1200家门店以后,陆续有其他同类品牌关店的消息传出:少则几百家,多则上千家。
“这么多门店关了,库存压力更大。大公司的仓储和人员要求高,所以形势会更紧张一些。”金瑞白称,最近两三年,他频繁地在全国各地进出品牌服装厂,有的公司库存量之大令他咋舌,“你相信吗,有些西服厂十几年下来,从来没清理过库存,几千万元的货就压在仓库里!”
另一位义乌库存商则向记者讲述了某一次他看到的场景:在天津某品牌男装基地,仓库靠海而建,无边无际,一眼望不到头。“工厂的工作人员带着我大概绕了十几个弯,每绕一个弯,都看不到尽头!足足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才把那个仓库走完。”
同时,供求双方的关系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尽管一些知名公司对库存商表现依然倨傲,但到了一定时候,他们也会有求于这些江湖上的“及时雨”。“以前不怎么主动接到品牌服装要出货的电话,一般都是通过中间人牵线,现在一天会有好几个。”金瑞白称。
“越来越多的老板选择‘断腕’清仓以求资金,否则只能等来工厂的加速倒闭。”一位业内人士称。
高库存行情下,随便哪一家的库存货全部拿出来,金瑞白都消化不了。“我们收库存,几百万元一单的占多数。他们会一批批放出来,我们也会一批批收。”库存商们也在加速抱团。库存业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行业,对资金要求很高。如果遇到合适的价格而一个库存商无法消化,那就集结库存街上几家“档口”,一举盘下。
“在产能过剩的长周期中,库存业从原来的行业洼地成为了新的掘金地。”有业内人士指出。
告别昨天
“服装业的高库存大约还将延续四五年时间。”说起对未来的判断,金瑞白对自己的这一论断有把握。“绝大多数的服装厂销量都在下滑。线上线下都是如此。库存的增量还将维持一段时间。”
从8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中的库存指数可以看出,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仍位于临界点以下,说明还在滞涨阶段,去库存化的道路还任重道远。“商品过剩严重影响全球经济的增长,特别是像中国这样正在高速发展的国家。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没有一个安全、便捷的交易平台,库存商品还将越压越多,5至10年后将不堪设想。”有专家称。
居高不下的库存压力迫使服装企业放下身段,用尽浑身解数“去库存”。关注商场百货的人会发现,还未正式入秋,不少服装品牌的秋冬款已经在抢着做活动了,打折、买赠、限时抢购,花样繁多。从运动品牌、休闲服饰,到品牌男女装,几乎无一不在打折,且折扣力度明显高于往年。
“进入秋冬季节,服装全都进入了大力打折促销季,这背后其实是服装公司与存货的一场拉锯战。”杭州一位知名男装品牌的代理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以往只是困扰运动、休闲品牌的库存压力,如今已经蔓延到了整个服装行业。
但金瑞白认为,打折过度会有损品牌形象。从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跳水至几十元一件,消费者的观感不会那么舒服。“有不少牌子就是被自身打折打趴下的。”他认为,服装企业要更多地改变观念意识,及时处理库存。“服装早已是卖方市场,企业老想着亏本的生意不能做,干等市场转机也不行。例如上半年生产的货,下半年就要加速处理掉,此时卖给库存商价格合适,也尚有讨价还价空间。放着只会贬值,还要付出各种成本,长痛不如短痛。”
“中国服装制造业要做的是从‘微笑曲线’的底部向上延伸。过往的终结,正是成长的契机。关键不是变化,而是如何应变。”北京工商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表示,我们要冷静看待这一变化,中国不能靠“低成本”过一辈子。
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有关人士表示,协会目前关注的方向是服装定制和电子商务,这是浙江服装行业发展的方向。而服装行业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有实质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