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 马丁•沃尔夫
高收入经济体金融危机爆发已经有六年。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产引发动荡已经有五年。希腊统计作假曝光、引发欧元区危机也已过去了四年。那么现在世界经济怎么样了呢?
让我们先从一个很容易忘记的事实开始:高收入经济体的状况依然非常脆弱。
四大最重要央行——美联储(Fed)、欧洲央行(ECB)、日本央行(BOJ)和英国央行(BOE)——的短期利率都不高于0.5%。这样的超低利率已经维持了四年甚至更长时间。上世纪九十年代中以来,日本央行一直维持着超低利率。
自从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已经膨胀了三倍,并且还在以每月850亿美元的速度扩大。一般认为比较保守的欧洲央行承诺,如果必要的话,会通过2012年夏天宣布的“直接货币交易”(Outright Monetary Transactions, OMT)计划,购买陷入困境政府的债券。日本央行在新任行长黑田东彦(Haruhiko Kuroda)领导下推出了一项庞大的资产负债表扩张计划。
那么这种积极货币政策带来了什么呢?失望。2013年第二季度,最大的六个高收入经济体中,只有两个(美国和德国)经济规模较五年前的危机前顶峰时期有所增长:美国经济增长了5%,德国经济增长了2%。法国经济回到了起点,英国经济收缩了3%。遭遇危机冲击的意大利经济收缩了9%。
扩张货币政策之下的缓慢增长体现出这些经济体一直是多么疲弱,尽管金融领域在复苏,房地产价格在纠正,私人负债在减少。预计这种疲态也不会很快消失。
9月,人们对2014年的共识预测为,美国增长率将达到2.7%,英国2.1%(高于1月份1.7%的预期),日本1.7%(高于1月份1%的预期),而欧元区则只有0.9%。
欧洲央行的介入以及困难国家政策制定者的承诺已经给欧元区内部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稳定。很多薄弱环节依然存在,包括仍在恶化的公共债务、高成本信贷以及脆弱的银行。所有遭遇危机的经济体继续处于深度萧条中。
新兴经济体也是头顶逆风。关于中国2014年增长率的共识预测已下降至7.6%,印度的预期增长率则是6.6%。诚然,从其他重要经济体的标准来看,这样的增长率依然很高。但这两大经济体在维持快速经济增长方面都面临着结构性困难。
最重要的是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危机爆发不久,中国就通过大力信贷扩张维持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投资所占的比重从2007年的42%难以置信地上涨到2012年的48%。经济从依赖投资转向更加平衡、速度放慢的增长,着实让经济增长面临突变的可能性。
如果中国的增长下降,所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可能会给大宗商品出口国带来严重的困难。随着高收入经济体超宽松货币政策的逆转,全球很多经济体都可能会受到金融条件剧烈变动的不利影响。美联储“缩减”量化宽松的可能性就带来了这种动荡的迹象。极端货币宽松创造了大量的“套利交易”,投资者以低成本借入低利率货币(主要是美元),然后投资风险更高的资产。这类交易平仓时往往是破坏性的。
然而,还存在更大的长期问题。其中一个问题被称作世界经济的“信贷繁荣瘾”。一个相关的疑问是,世界经济必要的供需再平衡将进展如何。这里的一个较大的难题是欧元区向“大德国”的转型,从2008年经常账户赤字为GDP的1%,转变为2013年盈余可能达GDP的2.5%。在储蓄过剩的世界经济中,这就是一种以邻为壑的政策。
然而,最大的经济问题是关于高收入经济体未来几年可能的增长率,以及新兴经济体和高收入经济体继续融合的可行性。
对于第一点,关键在于高收入经济体能否回到危机之前的增长率,甚或恢复危机之前的产出水平。对于第二点,关键是随着高收入经济体的复苏,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率能否继续大幅超过高收入经济体。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不知道。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可能。
经济力量的平衡格局将继续改变。但世界经济近期的未来充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