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到嘎吱作响的声音吗?那可能就是中国出口型经济模式将要破裂发出的声响。
全球注意力现在都聚焦在华盛顿,观望其冗长而蹩脚的闹剧。与此同时,中国刚刚发布的一系列数据显示其产品出口严重下滑,尤其是来自新兴市场贸易伙伴的需求减少。
中国海关官员表示,9月出口较去年同期下滑0.3%。欧盟对中国产品的需求有所减少,但主要的罪魁祸首是受资本流入减慢沉重打击的新兴市场。中国对东南亚出口跌至17个月低点,对南非出口也遭遇重挫。
新兴市场度过了一个艰难的夏天,因为市场此前预期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FED)将缩减购债规模,这使得国际范围内的融资难度加大。现在这种预期已经消退。
尽管出口下滑,仍基于外需的中国经济其他方面还在若无其事地高歌猛进。9月进口大幅增长,尤其是出口以及出口增长相关基础设施投资所需的原材料。新增信贷也呈现增长,而且其中大部分毫无疑问都用于支撑进口和房地产投资。
9月原油和铁矿石进口创下新高,铜进口量也跳涨18%至18个月高点。
数十年来,中国的经济模式都一直相对简单:利用较低的工资基数来驱动出口,并将大部分利润重新投入出口进一步增长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工厂建设。尽管这种方式多年来成效显着,但是它暴露出两个长期劣势。现在,两个劣势可能开始发挥作用,因此导致中国商品需求下滑,而且局面难以应付。
中国的工资增长远远超过了通胀增速,降低了其竞争力。8年内,中国制造业薪资增长两倍以上,而涌入城市的农民工数量减少。波士顿咨询公司(BCG)预计,受到薪资、自动化、能源和运输成本影响,将有更多工作通过所谓的“内包”回到美国。
中国的另一个劣势在于,其消费者经济规模较小,而且受到抑制。这是因为中国的经济重心仍在投资方面,通常是房地产投资,而这方面的自然需求很小。
**中国的前景**
尚不清楚中国的出口下滑是源自新兴市场疲弱等周期性趋势,还是制造业迁移等非周期因素。由于今年政府对虚报出口额进行严厉打击,9月的数字也可能看起来逊于真实情况。对于那些希望逃脱资本监管把资金输入中国的公司,虚报出口额是一种流行的方式。
如果中国产品的需求持续下滑,中国的可能选择不多。由于中国经济的投资和出口集中度很高,中国政府一直都对放缓采取有力的对策。中国的战术包括放宽货币政策,这会在产品缺乏终端需求的情况下刺激贷款和投资。
但这种放宽目前可能有点困难。
中国9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3.1%,创七个月高点,受到食品尤其是蔬菜价格上涨的推动。虽然这部分上涨是由于天气原因,因此可能会回调,但这将限制中国央行放宽政策的能力。
在某种程度上,最大的问题并非是有必要采取刺激措施时,政府在政策上受到限制。中国政府对金融业实施强有力的控制,其优点之一就是政府总是能够推动信贷增长。
相反,问题在于如果出口不能回升,而且趋势转变为长期单向下滑,将会带来什么影响。那将给中国带来很多压力,原因之一是因为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很多投资的质量都非常糟糕。
这不仅仅是指充斥着“投资型”住房的空城,还包括从基础设施投资的成本及浪费到低产出的研发等所有方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2年的一份研究报告预计,中国的过度投资相当于每年GDP的10-20%。
这不仅意味着中国的投资回报非常之低,而且基本上明确表示,一旦中国被迫放弃其出口模式,经济增长就会逐步减缓。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美国政府停摆与之相比可能也是小巫见大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