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清算银行(BIS)最近发布报告对中国激增的美元和其它外汇贷款表示了担忧。中国企业的外汇贷款总量在过去5年的时间了翻了三倍,从过去的2700亿美元增至将近9000亿美元的规模,贷款总量十分庞大,如果把这些钱拿到发达经济体,足以挽救整个西方的债务危机。
这其中的风险在于,外汇信用激增的同时也让中国的企业暴露在了海外货币危机的冲击下,一旦境外美元融资成本出现飙升,将会很大程度影响中国的金融稳定。据中国外管局的数据,当前81%的外汇债务以美元计价,6%为欧元,6%为日元。
下图中红色部分为中国的外汇贷款,蓝色代表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
BIS警告称,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西方经济体广泛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大幅压低了东亚经济体的外汇融资成本,使得企业加大了对美元贷款的依赖,而一旦美联储等西方央行削减货币宽松的规模,飙升的外汇融资成本将有可能使得亚洲重演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局面。
在中国企业的外汇贷款中,英国银行发放的贷款占了将近25%,而德国、法国等其它欧洲银行由于债务危机被迫增加境内资本,导致在中国的外汇贷款市场占比由32%降至14%。
亚洲国家应该警醒当前对于美元融资的过度依赖现状,韩国因过度依赖欧洲银行的贷款而频频发出警告,但中国大陆和香港却并没有这样的风险意识。今年五月市场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美联储削减QE(Taper)上,对削减宽松规模的预期使得市场的流动性迅速收紧,美元融资成本升高,亚洲国家资本外流加大,随着未来美联储逐步退出QE,这样的风险远没有结束。
东南亚经济危机时,通货紧缩带来的货币大幅贬值打乱了美联储的紧缩货币政策计划。如今的东亚经济体比15年前要大得多,BIS认为该地区的金融不稳定性将使得西方央行退出量化宽松的路程复杂化。
中国的外汇贷存比由2005年的100%攀升至当前200%,过量的外汇贷款源自哪里尚不得而知,可能是通过外汇互换或其它信贷途径流入市场。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发行的外币债券在过去8年间增长了10倍,达到800亿美元。
下图为中国大陆,香港以及韩国的外币债券总量变化情况:
中国拥有3.7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一规模冠绝全球,在严格的资本管制下,中国自身遭遇像东南亚金融危机那样场面的风险较小,但这并不意味着一旦融资成本飙升,外资银行们仍可以顺利收回放给中国企业的贷款。
随着太阳能巨头尚德集团背负5.41亿美元债务而破产,中国政府已经暗示了不会救助债务过多的私营企业,中国总理李克强也反复承诺未来市场纪律和监管将是其市场化改革方案的一部分。
所以对于中国来说,有可能发生的是自身出现的美元融资问题会成为内部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中国的信贷总量占GDP比重已经攀升至200%,国际评级机构亦频频发布警告,一旦美元流动性收紧,将严重损害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