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第11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又称广交会)闭幕,与上届相比,本届广交会的到会采购商与成交均有下降。其中,累计出口成交316.9亿美元(折合1946.1亿元人民币),扣除汇率波动因素,环比下降10.9%,同比下降3.0%。境外采购商与会18.96万人,比上届减少6.5%。从2011年至今,广交会出口成交总额和到会采购商人数,已经连续3年下滑。
在本届广交会闭幕新闻发布会上,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刘建军表示,“外需尚未根本好转,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加快”。本届广交会对欧盟、金砖国家(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中东和东盟的成交额均有减少,同比分别下降2.4%、12.2%、15.5%和2.1%。对美国、日本的成交额依然增长迅速,分别同比增长11.8%和42.8%。在企业成交量方面,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成交同比分别下降7.5%和10.9%,但外商投资企业成交同比增长16.1%。此外,中短单为主的形势明显,长单占比依然偏低。3个月以内的短单占48.9%,3-6个月的中单占34.9%,6个月以上的长单占16.2%。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广交会近3年来6次交易会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后发现,成交总额和到会采购商人数均出现连续3年下滑情况。从2011到2013年,成交总额依次为747.6亿、689.1亿、672.57亿美元,到会采购商人数依次为41.63、39.78、39.24万人。
对于广交会出现的上述下滑情况,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广交会作为一个综合性展销会,是在开放不足、信息滞后情况下产生的历史产物,它所承担的价值被过度放大,“这种嘉年华式的综合展销会在海外也很少见”,由此也造成了交易成本的上升。而在专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冲击下,综合性展销会在未来将会衰落,专业性强的展销则会受影响较小。
对于广交会在今年推出的电子商务平台,该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广交会有意借助五十多年积累的资源,推进展馆线下服务促进电商平台线上信息匹配,但是目前互动性和专业性仍不强。
对于交易额下滑和中短单居多的现象,深圳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强表示,展销会是供应商综合素质展示和采购商选择商品和贸易伙伴的场合,许多交易会在事后进行。随着国际贸易间的信息畅通水平提高,贸易趋于分散,贸易伙伴会增加,但买家会越来越小,订单频次增多,而时间会缩短。这是中短单一直高居不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