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货周三小幅收低,此前美国期棉连续13个交易日下跌,但在国内收储政策支撑下,郑棉盘面仍延续不温不火的“政策市”走势。
郑棉主力405合约收低0.54%,至每吨18,535元,进一步远离20,400元的本年度收储价。隔夜洲际交易所(ICE)指标期棉连跌13日,收报每磅75.94美分,因市场担心中国在收储的同时将出售一批储备棉花,从而减少对海外棉花的需求。
中信建投期货分析师潘颖表示,年内抛储的可能性确实比较大,但由于主要是对接现货市场的用棉需求,对国内期价的影响有限。
“目前国内纺织企业原料库存处于低位,部分高端厂商对高品质棉的需求较大,仅靠现货市场采购的品质较低的棉花恐怕难以满足需求,也只能通过国储抛储来解决这个现实的问题。“她表示。
为兼顾棉花种植业者和用棉企业利益,中国从2011年开始对国产棉花实行敞开收储制度,同时每年也会向用棉企业出售部分棉花储备。
行业统计显示,本年度中国棉花收储进度明显加快,截至本周一已突破140万吨。
据方正期货的农产品分析师蔡平霞估计,目前国储棉的库存已达到850万吨左右,本年度收储结束可能会接近1,000万吨的高位,这部分庞大库存的动向,对于国际棉花价格的影响很大。
不过中信建投期货的潘颖表示,目前郑棉还是主要受收储政策因素的影响,需要关注收储期结束后,监管层对目前的棉花临储制度作出什么样的调整调整。从长期而言,临储制度若取消,将会令国内外棉花价差逐步趋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