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而非某一方面的改革。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将给中国带来20年改革红利期;《决定》如果有效落实,必将掀起国有企业的第二波改革。
备受世界瞩目、为中国政治经济改革定调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于本周二闭幕并发布5,000字的全会公报;该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未来10年中国的改革方向。杨伟民是该《决定》起草和修改的亲身参与者。
人民日报周五报导刊发对杨伟民的访谈称,《决定》2万字左右,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每一句话的内涵十分丰富,落实下去都会使该领域的体制机制发生重大变化。
“在起草和修改过程中,有两个原则让我记忆深刻,一是只写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发展的任务原则上不写;二是修改时,对于有可能削弱改革力度、弱化改革举措的,除非理由特别充足,一般不接受。”他表示。
杨伟民并称,这次会议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前6次三中全会有所不同。尽管前6次会议也都与改革有关,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改革。这次则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当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只有坚持全面改革,才能继续深化改革。”他说。
另外,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发挥其对其他领域改革的“火车头”牵引作用。15个改革任务中,6个是经济,生态文明体制也与经济密切相关。经济占了所有改革任务近一半。
周二出炉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了改革的总方向和基本目标,提出将在2020年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其中一些新提法和新举措也让市场有了更多解读空间。
**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争取20年的改革红利期**
在全会公报发布后,业界普遍关注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基础性”变为了“决定性”
对此,杨伟民表示,从“基础”到“决定”,2个字的改变,意义十分重大,是《决定》最大亮点和重大理论创新。与1992年所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同等历史地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论断,会同样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给我国再争取一个20年的改革红利期,助推我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他说。
杨伟民并称,把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绝不是否定或弱化政府作用。但是要认识到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内涵的不同。就资源配置而言,政府是引导和影响资源配置,而不是直接配置资源。
《决定》清晰界定了政府职能和作用,可以概括为5项职能,即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
**有效实施,必将掀起国有企业的第二波改革**
如果推进国企改革,破除垄断,释放民营经济活力,也是大家普遍期待的新一轮改革中的选题。对此,杨伟民表示,《决定》在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改革方面有许多新思路、新任务。有效实施《决定》关于国企改革的任务和举措,必将掀起国有企业的第二波改革。
中国国有企业第一波改革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
“过去,我们认为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后来承认是组成部分,但加了“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这个前提,似乎总有一部分是违法的...《决定》有很多新的突破和创新,我的学习体会是,主要体现了一个基本精神和理念,就是更加公平地对待和认识各种所有制经济。”他说。
杨伟民续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过去也讲过“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来没有与公有制经济放在一起讲,而这次放在一起,十分鲜明,没有老大、老二之分了。
今后,既要发展国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也要鼓励发展非公有制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