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天气是一天比一天冷,穿什么衣服,更保暖,成为每天早晨起来后的第一个大问题。最近,一则"穿衣公式"在网上流传的很广,公式中明确量化了羽绒服、棉衣、羊毛衫等这些衣服的温度,指导网友,通过衣物温度和当日天气温度的简单相加,来选择应该穿什么衣服。记者今天就此进行了求证:这个公式,靠谱吗?我们能信赖它吗?
这则在网络上被人高频率转发的"穿衣公式"对各种衣物的保暖温度都精确量化,较厚的羽绒服相当于9℃,薄款羽绒服相当于6℃,稍厚的弹力棉衣是5℃,厚羊毛衫是4℃,棉背心4℃,抓绒衣服、薄外套是3℃等。比如温度为22℃,那么穿一件短袖T恤加一件薄外套22+1+3,控制在26℃就可以了。公式的要领在于,将各件衣服的保暖度和当日气温叠加之后保持在26度最舒服的温度。记者在网络上搜索发现,这则公式的发明者是杭州市中医院中内科的医生桂晓春,她将自己女儿的衣服按照温度做了划分,8种类别的衣物共能提供34℃的热量。随后,只要遇到换季或者温度变化较大的时节,这个公式就会在网络上流传开。那么不同衣服度数是怎么得来的?
桂晓春:比如我现在热了,我就记下来这个温度是几度,穿了哪些衣服冷了,你记几次,会有相差的。
那么,这样的"穿衣公式"可以直接套用吗?记者来到郑州市大上海商业区随机进行采访。
现在郑州室外温度是8度,按照穿衣规定,需要穿上18度的衣服,也就是一件较厚的羽绒服加一件棉衣一件后羊毛衫。我们来看看大家都穿了什么衣服。你今天穿了几件?
受访者:三件,外套、衬衣还有保暖衣。
记者:觉得冷么?
受访者:不冷。
外套、衬衣和保暖衣加起来远不止18度,但受访者却并未感到寒冷。而记者昨天也自己进行了测试,下午两点,郑州气温同样为8度,记者按公式数据,穿够了18度的衣服,却因为大风来袭感到十分寒冷。不同的服装,被标注了不同的温度,对此,多位服装设计专家和面料专家都表示没有听说过。
郑州服装设计师孟女士:业内形容面料保温性所用的单位不是摄氏度而是"克罗",因为服装和服装穿着在人身上之后是有重叠的,不是均匀覆盖,所以多件衣服穿着后的保暖性不在于单件的克罗值而在于服装本身的款式结构和穿着方式。
孟女士说,人体体温和环境温差不同,人体散热情况就不同,公式说的衣服相加多少度说法就更不可科学了:
孟女士:你说东北零下20多度,那得穿40多度的衣服,这得穿五六件羽绒服,这样的一个公式显然是不科学的,服装的属性没有具体的温度指标,我们穿衣服舒不舒服,主要取决于服装微气候,就是说服装与皮肤之间的微小空间的温度、湿度和气流的总称,目前学界没有出来具体参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