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绍兴文理学院、绍兴亿祥毛纺织有限公司、绍兴市柏富毛纺织有限公司、浙江冠友服饰集团责任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兔毛纺织品防脱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近日获得2013年度“纺织之光”科学技术二等奖。
兔毛是我国高级纺织原料,手感柔软、表面光滑、质轻蓬松、保暖性和吸湿性好,是一种珍贵的特种动物纤维。兔毛作为高档的纺织原料,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类产品。但是由于兔毛纤维表面光滑、摩擦系数小、卷曲数少、抱合力差等,使兔毛纤维可纺性较差,产品脱毛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产品风格和服用性能。该项目通过对兔毛纤维采用生物酶处理,使其形态结构发生改变,从而提高了兔毛纤维的表面摩擦系数,增加了纤维之间的抱合力,提高了纤维的可纺性,改善了兔毛纺织品的脱毛现象,摸索了一整套有关兔毛纤维纺纱(粗纱、精梳、半精梳)、织造、后整理的工艺技术参数和路线,技术研究适应当前市场的需求,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应用多年难题依旧
我国饲养长毛兔已有70年历史,兔毛由角蛋白组成,绒毛和粗毛都有髓质层,绒毛的毛髓呈单列断续状或狭块状,粗毛的毛髓较宽,呈多列块状,含有空气。纤维细长、颜色洁白、光泽好、柔软蓬松、保暖性强、但纤维卷曲少、表面光滑、纤维之间抱合性能差,导致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小,而且强度比较低,使兔毛纤维可纺性较差,产品脱毛现象较为严重,这些性能的不足和加工方法的局限性,造成产品品种单调,使兔毛及其制品的销售和价格一度出现大起大落的波动。因此,结合兔毛的特点,研究深加工,提高兔毛产品的品种及质量,解决兔毛衫的掉毛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业界关心的重大课题。
据了解,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攻关,兔毛衫的掉毛问题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毕竟因纺纱支数及捻度所限,兔毛衫因掉毛及缩水等问题还是得不到人们的青睐。传统纺纱方法生产的产品,可纺兔毛纱支数较低,又多为混纺,精梳毛纺工艺流程太长,棉纺系统如不加改造对纤维损伤大。因此,研究一种新的加工方法,既可纺纯兔毛产品又能解决兔毛产品存在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大量试验实现优化
“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兔毛可纺性已得到了基本解决,但兔毛织物脱毛成为兔毛产品开发的关键,兔毛纤维的鳞片结构影响其表面性能,使摩擦系数比其他纤维小,兔毛纤维易于滑脱,这是兔毛织物脱毛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国内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研究,并得到一些改进方法,如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技术、碱处理、酸处理、树脂处理及热熔粘合法等。兔毛纺织品防脱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采用生物酶处理,使兔毛纤维表面形态结构发生变化,提高了兔毛纤维的可纺性,大大改善了兔毛纺织品的脱毛现象。”项目带头人绍兴文理学院教授奚柏君介绍说。
兔毛纤维表面的鳞片是及其坚硬的蛋白质,含有大量的胱氨酸,经过生物酶适当处理,在兔毛纤维的强力损失尽可能小的情况下,达到纤维表面鳞片结构改变或鳞片部分脱落,使兔毛纤维的表面摩擦系数增大,为了有效地使酶催化水解在纤维表面,减少对纤维内部蛋白质水解,造成纤维强力的损失,需要严格控制酶处理的条件,如pH值、温度、时间等。
同时,为了克服兔毛纤维表面光滑、摩擦因数小及其产品容易脱毛的缺点,对兔毛纤维用双氧水处理后,再配合酶处理工艺,使纤维得到一定的减量率。通过分析蛋白酶含量、酶处理时间对兔毛纤维直径、强度、伸长率、表面摩擦系数的影响,确定合适的酶处理工艺,使兔毛纤维的强度和伸长率变化在尽可能小的情况下,纤维表面形态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提高其表面摩擦因数,增加纤维之间的抱合力,提高纤维的可纺性,大大减少了兔毛纺织品的脱毛现象。
四方贯通经济链条
据了解,由绍兴文理学院、绍兴亿祥毛纺织有限公司、绍兴市柏富毛纺织有限公司、浙江冠友服饰集团责任有限公司组成的产学研用项目组合力攻关,通过研究、测试分析兔毛纤维的结构、性能等,从理论上探讨兔毛纤维的结构、性能及其相互关系,找出兔毛纤维表面结构的变化及其对纤维表面摩擦系数、可纺性和纺织品脱毛率的影响规律。
通过大量实验,选择环保而且适合产业化的兔毛纤维改性处理方法和工艺条件,使兔毛纤维的强力损失在尽可能小的情况下,达到纤维表面鳞片结构改变,从而改善了兔毛纤维的表面摩擦系数,进而改善了兔毛纤维的可纺性,可以有效防止兔毛纺织品的脱毛现象。采用经过改性处理的兔毛纤维和其他纤维进行混纺、织造、后整理加工成为各类兔毛纺织品,再进行测试分析兔毛纺织品的脱毛情况。根据纤维、纱线、植物的各项性能的测试分析,不断调整各阶段的工艺条件,研制出高品质、高附加值而且性能优良的兔毛纤维纺织品。
针对“兔毛纺织品防脱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在由四方组成的产学研用攻关团队中,绍兴文理学院主要负责兔毛纤维改性试验得到最佳参数,绍兴亿祥毛纺织有限公司与绍兴市柏富毛纺织有限公司发挥自身优势,主要负责开展兔毛纺纱试验的中试环节及兔毛纱线的生产,浙江冠友服饰集团责任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兔毛纤维的终端产品。据介绍,目前兔毛纤维已经成功应用于高端保暖内衣及高档西装面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