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CPI同比涨幅略低于预期
* 主要受食品价格微降和翘尾因素减弱影响
* 明年有一定上涨压力,但仍温和可控
* 货币政策料保持适度偏紧
中国11月通胀水平脱离上月触及的年内高点,主要受食品价格略微下降以及翘尾因素减弱推动。明年物价虽有一定上涨压力,但分析师预计整体仍将温和可控,为推进改革营造空间,货币政策料保持适度偏紧。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低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3.2%,环比为下滑0.1%;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5.9%,环比下降0.2%;影响11月CPI的翘尾因素约为0.7个百分点,较上月减少0.2个百分点。
“比较符合预期,主要是非食品价格稳定、食品价格下跌导致的。在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不是什么问题,”申银万国宏观分析师李慧勇称,“只是受基数效应和食品价格的扰动,数据月度之间可能会有波动。”
展望明年,他预计CPI全年涨幅仍会在3%以内,不会有太大的物价上涨风险,但不排除个别月份会比较高,譬如春节错位因素可能导致2014年1月物价比较高等。
国家统计局数据并显示,11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4%,环比持平;整个1-11月来看,CPI同比上涨2.6%,仍远低于3.5%的全年控制目标;PPI则同比下降2%。
中国CPI和PPI图表
“CPI数据低于预期主要是食品部分造成的,食品价格指数变化基本上是季节性的,而且食品价格走势一般是先行的,未来走势要超预期至少要提前半年,”宏源证券宏观研究高级分析师孙海琳称,“可以预见到明年上半年的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不是很大。”
她认为,现在CPI运行的区间大概是在2.8%-3.2%之间,未来很难突破这个区间。未来央行政策调控的目标将会更加注重防范金融风险方面,而非通胀。
“明年货币政策以稳健为主,可能会偏紧,”国泰君安宏观分析师汪进亦持同样观点,“目前就业没有太大问题、总需求稳定,在此背景下改革的整体环境很好。”
金融市场对符合预期的中国通胀数据反应平淡,中国股市沪综指.SSEC早盘微幅收跌0.09%;而受周末公布的强劲贸易顺差数据提振,人民币/美元早盘则一举突破6.08元关口创出历史新高。
**通胀前景温和,货币政策料适度偏紧**
自去年二季度开始,受经济增速放缓和食品价格回落影响,中国通胀绝大多数时间都在2-3%的区间徘徊。但自9月以来,受食品价格抬头推动,CPI迄今已经连续三个月处在3%及以上水准,中国已经进入新一轮通胀上行周期。
未来随着经济企稳回暖带动总需求上升,以及水电气资源价格改革进一步推进,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食品价格的推动,中国明年通胀仍面临一定压力。但整体预计仍温和可控,为推进改革营造空间。
“尽管物价上涨尚不足忧,但从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看,食品和居住类是推升物价的主要因素,尤其居住类价格上涨影响面较大,明年中国物价上涨的压力正在加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称。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细项数据显示,1-11月CPI中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2.8%,较同期整体CPI涨幅还高出0.2个百分点,亦高于去年全年涨幅2.1%;其中,尤其住房租金涨幅最高,1-11月同比上涨4%,去年全年涨幅为2.7%。
不过PPI同比目前仍在下降通道中,通胀从PPI向CPI传导的力量并不强。张永军也称,从中国经济的总体面看相对平稳,要消除PPI的下降趋势仍需要时间。
至于资源价格改革对通胀的影响,李慧勇坦言,资源价格改革是人为的改革,由政府主导推动,那就是可控制的,会考虑到居民的承受能力,“不可能说由于政府的改革带来人为的通货膨胀,然后央行再采取紧缩政策去调控通胀,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儿嘛。”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副总裁胡艳妮指出,整体来看以后食品价格都是一个中枢上移的趋势,受基数效应影响12月CPI同比涨幅料在3%以下,但明年初因为春节因素可能再度走高,但不会突破3.5%。
“央行货币政策还会维持适度偏紧的状态,来自通胀角度的压力不大,主要还是觉得M2(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比较快。不过防通胀方面也不敢太过放松,”她说。
中国10月末M2同比增长14.3%,仍高于央行年初设定的13%目标。对即将公布的11月数据,路透调查中值显示,11月M2同比增速预计小幅回落至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