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现到迅速展示出茁壮的发展活力,再到逐渐归于调整、完善直到成熟的平稳期,这是大多数新事物表现出来的发展规律。
与传统的实体零售业相比,电商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新事物。在经历过前两年市场无序竞争下的迅速膨胀、价格大战、行业洗牌、大局初定后,得以生存下来的电商企业开始将精力更多用在了发展的战略布局上,而逐渐远离了之前你死我活式的“血拼”。
回首2013年,年初两会期间,实体零售企业关于电商征税的提议建言犹在耳边;8月,一些企业试图重演2012年电商“8月价格大战”的一幕并没有出现;虽然日进账350亿的“双11”几乎比去年增长1倍,但是去年实体企业表现出来的震惊与惶恐并没有在今年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冷静与坦然。
而以马云为代表的电商界“实体必死”的论调也开始销声匿迹,2013年里,我们看到的却是越来越多的电商企业示好线下,构建其漂浮在云端业务的实体天梯。
对规范的诉求提上日程
对电商的规范,首当其中的便是今年对于电商征税的提案、立法。
在今年3月提出电商纳税的提议后,10月《电子商务法》正式成为立法项目,虽然还没有具体出台的时间表,但这足以说明了电商行业在逐渐远离“放水养鱼”的初级阶段,开始进入到真正的公平竞争的市场阶段。
作为为数不多的落在实地上的项目,物流是支撑电商得以发挥竞争优势的根基。自然,电商企业对于自身规范与突破的诉求,加大在物流基地建设方面的投入是首先要考虑的。
在基本完成北京、上海、天津等全国重要一线城市的物流基地建设后,京东商城今年继续在全国范围内投资扩建物流基地。数据显示,截至9月,京东商城已在全国拥有6大自建物流基地、31个城市仓储中心、近1400个配送站。10月,京东商城又宣布投资10亿在四川彭州建设物流基地,这也是京东物流战略布局不断下沉的重要表现。
对于物流的重视,也体现出了电商企业由过去烧钱的价格大战向稳扎稳打的可持续性发展过渡。
今年5月底,刚刚宣布卸任阿里巴巴集团CEO的马云重新披挂上阵,担起了菜鸟网络的董事长。“计划投资3000亿元,建立一张能支撑日均300亿元网络零售额的智能骨干物流网络,让中国任何一个地区都能做到24小时内送货必达。”在马云眼里,这就是菜鸟网络的使命,也是电商实现在一次跨越的前提条件。
不断扩大的经营品类、业务,使得电商成为对消费者生活影响越来越大的行业。从家电、3C类商品,到日用快消品、百货等,电商企业俨然在变为消费者在线上光临的一站式购物中心。甚至基于在线支付方式的特点,不少电商企业在今年也在发力金融、理财类产品,苏宁云商甚至要开出首家零售企业注册的民营银行。
便捷的购买体验、支付方式、送货上门等,这些更加愉悦的购物体验使得电商在与传统零售企业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展示出自身的优势来,当电商发展成为现代消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消费方式时,电商企业对于自身规范、不断突破的诉求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示好线下的“O2O”阳谋
从交易规模来看,今年“双11”的市场版图在不断扩大,但是,对于淘宝或者说整个电商业来讲,更重要的是思考什么才是电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当一部分涉足线上业务的实体零售企业都参与今年的“双11”盛宴,有的单个企业销售就突破了亿元,试想一下,对于数以万计的淘宝商城的商户来讲,350亿对于淘宝自身来讲,其意义究竟有多大?其中又有多少是真正流入淘宝人的口袋里的。
对于电商企业来讲,将实体零售企业的交易平台转移到线上或许比其自身要占有多大的市场份额要重要得多。
因此,我们也就看到了京东商城与太原唐久便利的合作、阿里与银泰、新华都、海尔等实体商的牵手。
11月26日,京东介绍了其与太原唐久之间“O2O”的尝试,通过此举,京东将引导更多的消费者从线下走向线上,而唐久也希望吸引更多的线上用户来扩大自身销售增长。
从整个零售业态发展趋势来看,便利店业态是最为贴近消费者生活的实体业态,一旦与唐久便利的合作能够实现京东吸引客流的目的,通过类似业务复制,京东很有可能实现在O2O过程中的弯道超车。
然而,对于阿里来讲,在“O2O”上,远比京东的谨慎尝试动作“高端大气上档次”得多。
10月17日,银泰商业集团与天猫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探索O2O融合发展,天猫将积极向线下延伸,搭建完整的销售和体验链条;银泰方面则将向上延展,双方形成优势互补。双方的合作内容包括,银泰将参与天猫“双十一”,并且未来在系统层面、库存、会员、服务流程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12月9日,零售业务饱受电商冲击的新华都宣布与阿里巴巴合作,向电子商务领域进军。说是向电子商务领域进军,其实更像是阿里巴巴将自己的平台搬到了新华都的市场势力范围内,当将其线下消费者引入线上业务后,可能也将是两者分手的时候。
与上述合作有所不同,日前阿里与海尔旗下的日日顺物流联手,双方更为对等、考虑的也更长远些,对双方来讲也更像是双赢的结果。因为海尔与银泰、新华都等零售商不同,阿里在借助日日顺完成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难题同时,海尔生产线上的产品也在源源不断的通过阿里的线上快行线完成交易。
利用远比消灭更可怕
实体零售企业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尝试线上业务的同时,却发现电商企业自己送上门来,示好线下,电商企业到底怀着怎样的一颗心?
首先,我们不能否认市场给予每一位参与者的机会都是均等的,不会因为哪家企业强而偏袒,也不会因为哪家企业弱而歧视,市场竞争的结果就是适者生存。
从宽度上来看,今年的电商企业加快了经营业务的横向拓展,商品和服务的广度要远远超过任何一家实体零售店,相当一部分电商企业实现了多元化发展,比如涉足金融理财产品。
毋庸置疑,电商企业不是来帮助实体零售商拓展线上业务的。
通过近期以来电商企业频频联手实体企业,说明目前的市场主导权还掌握在实体零售企业手中。迫切要发挥线上业务基因的潜力优势,目前又没有足以能支撑业务发展的商品储存、物流运输、最后一公里配送等基础能力,联手线下是电商企业的必然选择。
然而,对于实体零售企业来讲,在这一过程中想要得到的却未必能够得到,在与电商企业的合作中,实体企业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后勤保障和现有的可观的某区域内的顾客群体,而完成交易的核心环节都掌握在电商企业手中。
从这个角度讲,在实体零售企业出现的一波波上线潮中,简单的与电商企业联手并不是一个好方法。
从这个角度讲,对于像步步高设立独立电商公司开展区域电商业务的探索、对于像承德宽广超市这样自主尝试“全渠道”业务拓展的案例,我们是否更应推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