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胶企业与浆粕企业在浆粕产业经营困难原因、棉农利益是否会受损以及谁来负责竹农利益等问题上争执强烈。
为何经营困难?
进口浆粕降低价格与国内浆粕企业受损有没有直接关系呢?这是双方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2011年,我国进口浆粕的价格的确经历了大幅度下滑。中国化学纤维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从历史数据看,这是在2009~2011年这一轮暴涨后回归到了之前的正常水平。这是在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下的价格理性回归。
行业经验表明,粘胶与棉花价格的关联度高。2009~2011年的棉花减产及通货膨胀导致了我国棉花价格暴涨,之后国家进行棉价调控,棉花价格又开始暴跌。棉花价格在市场与政策的主导下呈现出过山车式的价格涨跌。溶解浆的价格走势在时间表上与棉价走势相比略有滞后,同时相应跟进,在2011~2012年呈现价格大幅下跌。
粘胶企业认为,我国稍具规模的浆粕产能正是近一两年内建成投产的,而且多数为造纸企业转产,这时恰逢2011~2012年粘胶行业的下行周期,资源匮乏环保投入大,又遇到了价格下跌,行情不振,造成了这些企业的困境。
而浆粕行业却不这么认为。一位浆粕企业代表表示,2010年国内市场浆粕价格为17000元/吨,目前才仅为7000元/吨,是国外浆粕恶意降价销售才导致了短时间内我国浆粕下跌万元左右的事实。他认为,国外企业低价销售是为了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
而粘胶企业查阅了几家提起反倾销诉讼的上市公司报表后指出,一家上市的造纸企业在2012年的年报中明确写到,“新建投产的浆粕产品受下游粘胶纤维行业市场持续疲软影响,产销量、产品价格和赢利计划均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他们认为,这家提出反倾销的企业对自家浆粕产品亏损的理由中没有提到国外浆粕的低价销售情况,恰恰是认同了粘胶行业的理由和诉求。
低价进口浆伤了棉农?
国内浆粕企业认为,多进口国外低价浆粕直接严重损害了我国棉农的利益。他们表示,受到国外进口浆低价冲击,国内棉浆粕用量减少,因而导致棉农利益受损。对此,国内粘胶企业表示不认同。
为什么会牵涉到棉农?原因还要从我国粘胶行业的用浆结构说起。资料显示,我国由于森林资源匮乏,为发展粘胶纤维工业,原纺织工业部开发了棉短绒溶解浆。2012年国内浆粕产量约150万吨,棉浆80万吨,超过总产量的50%。
江苏翔盛粘胶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粘胶原料采购部经理郝爱仙说,棉浆在国产浆中的地位的确很重要,但是用于制作棉浆的棉短绒却不能理解为棉花,对棉农利益影响有限。她解释说,首先是棉农种植的棉花形成籽棉,由轧花厂收购制成皮棉、棉籽,皮棉价格取决于国家收储政策。棉籽经过棉油厂脱绒等工序,形成棉油、棉粕、棉籽壳、棉短绒,而棉短绒又用于精制棉、特种浆和粘胶用棉浆粕。
郝爱仙为记者算了一笔细账:1吨籽棉能够生产0.4吨皮棉,仅能够生产0.06吨棉短绒,而棉短绒还要满足于精制棉、特种浆、粘胶用棉浆粕生产;从价格上看,目前棉花价格为19000元/吨,棉短绒价格为3500元/吨,棉短绒仅占棉花价值的2.6%。棉短绒是棉油厂副产品,其作用远不足以影响棉农的经济利益。
自己企业有轧花厂的一家企业代表也表示,他们采购棉花从来不会考虑棉短绒的市场行情。棉短绒价格的涨与跌不会影响企业的收购价,棉农的利益不会因此受到本质影响。
竹农的利益谁负责?
针对浆粕行业提出的竹农利益因为低价进口国外浆粕受到损害,粘胶企业同样认为混淆概念,与事实不符。
目前我国粘胶纤维用竹浆仅占全年竹浆产量的2.5%,绝大部分竹浆都属于造纸级竹浆。因此,粘胶企业认为,造纸企业应对竹农的利益负有主要责任。
据世界上最大的竹纤维生产企业唐山三友公司的企业负责人介绍,国内竹纤维只是作为粘胶行业特殊品种在市场推广,占比不足2%。其竹浆纤维年产量仅5万吨,因为每生产1吨竹纤维,仅制造成本就比普通粘胶纤维高约1400元以上,价格每吨比普通粘胶纤维高出约2000元。竹浆在粘胶纤维领域的应用远不能实现规模替代木浆和棉浆,只能作为补充。
以保护棉农和竹农利益角度提出浆粕反倾销,有粘胶企业的负责人认为,这正是国内浆粕企业看准了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在政府有关部门政策导向处作文章,这就扰乱了国家相关部门解决问题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