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纺织行业内有个好玩的现象,见面不谈天气,先寒暄:多元化了吗?搞得怎么样?
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国内纺织行业的脚步已经开始变得暮气沉沉,“夕阳产业”的说法不绝于耳。事实上,整个纺织行业的增长速度也从过去的30%以上跌落至个位数,根据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2013年纺织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仅8.7%。
为了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进一步做大集团规模,大量纺织企业开始涉足主业之外的其他业务,也就是进行所谓的多元化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在40余家A股上市纺织企业中,有23家进入了除纺织类业务之外的其他领域,而且基本集中在房地产、新能源以及投资业务三大领域。不仅如此,去年有2家大型纺织企业还被借了壳,福建南纺的主营业务成为电力,中国服装则开始转向卖化肥。
另一方面,仍有部分纺织公司采取的多元化方式则是围绕主业展开,仅向上下游拓展。随着纺织业出口的复苏,这些看似保守、深耕主业的企业正在释放此前累积的能量。
热衷房地产,掘金新能源
对比一下相关行业的毛利率,或许可以对纺织企业缘何热衷于多元化生出最直观的理解。
来自中商情报网的数据显示,2013年1~9月,中国规模以上纺织业行业销售毛利率为10.82%。几乎在同一时期,国内104家房地产企业的平均毛利率为36.7%,而光伏行业在处于健康状态时的毛利率几乎没有低于20%的,龙头企业如保利协鑫(03800.HK)的光伏业务毛利率一度超过44%。
再以华芳纺织为例,其2013年上半年纺织行业的毛利率仅为3.68%,而污水处理和电池制造等“副业”的这一数值分别为67.60%和16.47%。
2005年之后,我国纺织行业便已经开始下行,销售低迷、利润渐薄。为了抵御纺织市场不景气所带来的冲击,许多企业选择多元化发展谋求增加新赢利点,以提高抗风险能力。
“收益偏高的新能源、房地产、化工、金融等领域是很多纺织企业的首选。”第一纺织网总编辑汪前进对记者表示。
但值得注意的是,纺织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要进军技术、人才密集型的新兴行业还需要不算太短的转型过程,个中风险不言自明。
近年来,已经有不少开展过光伏、化工、投资等“低相关度”业务的纺织企业又选择了退出,一些企业的试错成本甚至高昂得令人咋舌。
国内纺织企业的多元化经营通常与纺织业的契合度不高,而且纺织业初涉其他领域时,相关经验较少,面临的风险也相对较大,“企业在选择新业务时可以多切入那些可以产生协同效应的市场。
主业仍是圆心
在另一部分更为保守的企业眼中,围绕主业展开的多元化或许才是最“靠谱”的。
国内色织布龙头企业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000726.SZ,下称“鲁泰A”)便是其中一家。
这家以纯棉衬衫用面料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近年来在不断开发新型面料产品的同时积极向上下游延伸,上游成立控股子公司新疆鲁泰进入棉花种植,下游还创建了实体品牌“LTGRFF”(鲁泰·格蕾芬),已进军多个大型卖场。
将贯穿棉花种植、纺纱、漂染、织布、整理及制衣等领域的产业链握在手中,鲁泰A上市之后的年复合增长率一度超过32%。随着可能到来的纺织业出口拐点,其发展前景也为众多机构投资者看好。
中金公司分析师郭海燕表示,鲁泰A是中国纺织业的“隐形冠军”,“专注于中高端衬衫面料行业,上下延伸,已掌握核心价值,成为国际大品牌的核心供应商”。
除此之外,中银绒业、嘉欣丝绸等多家企业也都抓住自己特有的细分市场,在扩充产品线、延伸产业链上大做文章,并且已经逆市取得一定成效。
一位资深行业人士直言,纺织企业在开展多元化业务时一定要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不要看什么赚钱就头脑发热地冲上去,最好是选择和基础产业有关的;其次是有相关资源的,但只要不是全盘转型,最根本的还是要做强主业。”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