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展中国家在2014年遭遇危机,将凸显出新兴市场的一项关键缺陷:它们只是一个概念,而非一个政体。
与此前美国和欧洲相继发生的危机不同,如果新兴市场整体遭遇危机,还不知道哪个机构有意愿也有能力提供支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显然能力不足,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FED)和欧洲央行都面临着复杂而各异的内部形势。新兴市场内的央行则可能力量太弱小,而且劲不往一处使。
在2013年历经市场动荡后,新兴市场在2014年面临着若干重大挑战。
首先,从很长期的角度看,新兴市场的重要增长驱动力--大宗商品的长期牛市已经结束。这将给预算带来压力,并且抑制经济增长。
更为紧迫的是,新兴市场国家在享受了别人带来的多年宽松环境后还没有准备好迎接挑战。很多新兴市场都必须吸引资本,以弥补经常帐的赤字。
美联储释放非常廉价的资金,其他央行又在火上浇油,让全球资本市场成为借款人的天堂。但很多国家并没有进行基本面改革,为未来的苦日子做准备。现在,这一切都在结束,或是已经划上了句号。
随着美联储在未来几个月缩减购债,全球货币状况将会趋紧,那些对资金需求最紧迫的国家受影响将会最大。包括印度、南非等国的新兴市场资金需求最为紧迫。当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增速差距逐步拉大,这种情况只会进一步恶化。
“新兴市场十分清楚,2009-2012年期间流入的资金总有一天要撤离,而且几乎没有宏观手段来吸收或阻挡这些资金流,”对冲基金SLJ Macro Partners合伙人任永力在客户报告中表示。
“所以,我们一直把新兴市场即将迎来的危机称作全球金融危机必然经历的第三阶段。”
在任永力看来,2008年以来,我们实质上经历的是一次不断滚动的全球危机。
开始时,美国发生次级贷款危机,以雷曼兄弟(LehmanBrothers)破产为标志。危机最终得到控制,但是经济付出了巨大代价,而且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的共同努力还遗留了长期的不确定性。
接踵而至的是欧元危机,由于欧洲的机构设置,这次危机本身就要难对付得多。在历经艰难之后,欧洲央行才在2012年出手向受困的二线国家提供有力支援,否则爱尔兰等国可能会陷入财政绝境。
**不会有激进举措**
当然,新兴市场没有美联储或欧洲央行,或者至少没有一个有足够规模和实力的机构来实施举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很可能火力不足。尽管IMF的思维已经向前演化,不再认为困境中的借款人不用资金就可以好转过来,但是IMF不太可能采取像欧洲央行在2012年8月时那样大胆的措施,当时ECB总裁德拉吉承诺“采取一切措施。”
中国的央行将照顾好中国,这令全球其他国家舒了一口气,但是这也只会使得那些没有方法抵御自身风暴的新兴市场,风险敞口愈发的大。
即便俄罗斯牵扯进来,看情况这有可能,但身处险境的经济体的总体权重或许也不足以打动美联储,令后者可以在追求国内目标时可以再深思一下。
近些年新兴市场太过宽松的环境,并非美联储本意,其2014年也并不希望发达国家流动性收的太紧。正如此一样,新兴市场只不过是连带受到伤害。
如果美联储确实施行了快速削减资产购买规模的计划,那么我们能期待的最好结果就是,从一个居民或投资者角度来看,新兴市场将面对糟糕的一年,但不是一场真切的融资危机。
若是这样,全球金融危机第三阶段可能是最难以治愈的,但是对全球经济的破坏却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