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了令人困惑的程度超过指点迷津作用的数据,从而以令人沮丧的“可预测性”再度给全球经济带来“2月难题”。
每年年初都会出现这种局面,但随着一年又一年过去,现在有了一个很大的不同:如今世界各地的企业和投资者空前关注着中国难以解读的经济数据。在中国金融业出现动荡之后,人们普遍担忧中国经济增长,但至今找不到反映实际经济表现的可靠证据。
最新的不解之谜是昨日发布的中国1月贸易数据。分析师们此前预计这些数据将持平,甚至出现下降。可实际公布的数据远高于预期:1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10%,进口同比增长10.6%。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这将被理解为中国经济增长和全球需求都远比预期更为强劲。不幸的是,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很少发生——中国在2月份发布的经济数据尤其如此。
“我们像是在黑暗中飞行,没有人知道如何恰当调整这些数据,”渣打(Standard Chartered)大中华区研究部主管王志浩(Stephen Green)表示。随后他笑着说:“我们都应该休一个长假。”
混乱的根源在于农历新年。它会导致两个问题。
首先,由于这个为期一周的假期是根据农历来安排的,其具体日期每年有所不同,给对比带来极大困难。今年的春节假期始于1月的最后一天。2013年的春节假期要晚10天。
许多分析师此前预计,今年1月损失一个工作日,将拖累该月中国的经济活动,使其在年度同比或月度环比基础上得到评估时都显得更为疲弱。
但在贸易数据超出预期之后,完全相反的解释占了上风,即,春节假期较早也许实际上夸大了1月份的数据。“今日的强劲出口数据可能得到企业赶在农历新年之前发货的提振,”巴克莱(Barclays)经济学家在一份简报中写道。
第二个问题是,中国经济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活动在春节前后嘎然而止,其持续时间不止一周。随着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回家过年,许多工厂要关闭大半个月,办公室的运转速度也大幅减缓。
这足以让统计人员一头雾水。与其提供扭曲的数据,他们干脆等到3月份,然后合并整理1、2月的零售销售、工业产出和固定资产投资数据。
年初头两个月的合并数据更为可靠,因为他们避免了农历新年日期不固定的问题,但延后发布数据并不能让分析师或投资者的日子好过,因为他们只能依赖少量的扭曲数据——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银行贷款、贸易和通胀——得出关于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的结论。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经济学家乔虹(Helen Qiao)表示,这个时候的数据也就是姑且一看。
除了实地考察,与企业、银行家和官员交谈外,她建议关注“自下而上”的数字,如运输量和原材料价格。
中国1月份的整体数据迄今表现各异。制造业和服务业PMI调查数据疲弱,令人担忧中国经济放缓——这些数据被称为上月全球股市抛售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昨日发布的强劲贸易数据,助长了近日占上风的比较乐观的情绪。本周晚些时候将发布通胀和放贷数据。
但是,有关中国经济的更清晰画面要到3月份全套干净数据发布后才会显现。从现在到那时很可能会是一段紧张的等待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