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份的外贸情况在预料之中,今年的外贸形势难言乐观。”15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导报特约评论员白明,直言不讳地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就在此前两天,海关总署公布了今年1月全国外贸数据:进出口总值3824亿美元,同比增长10.3%。这一“开门红” 较去年全年增速加快了2.7个百分点,较去年12月更是加快了4.1个百分点,超出大多数市场参与者的预期,也让一些人对今年的外贸走势充满了乐观情绪。
但在白明等专家看来,1月份的外贸增长有许多偶然性因素存在,今年外贸形势总体上并没有发生太大改善,从某些方面来看甚至更加严峻,过于乐观的看法不可取,最有可能是一个“比较微弱的温和增长”。单月数据不具趋势性
海关统计显示,1月,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增势良好。其中,中欧双边贸易总值增长14.6%,中美双边贸易总值增长8.8%,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增长11.3%。值得注意的是,1月中日双边贸易额从去年全年的同比下降转为同比上升,双边贸易总值为1700.5亿元,增长7.8%。
分析人士据此认为,在发达经济体整体呈现温和复苏的国际背景下,未来中国出口依然存在提升空间。
“客观来看,国际市场确实有所回暖,一定程度上对1月份我国出口有所拉动,但偶然性因素也不容忽视。”白明认为,1月的贸易数据明显受春节因素影响,有“失真”的成分,不能代表全年走势。因为2月过春节,企业相当部分的业务量就提前到1月做了。而从往年来看,2月进出口数据都会有明显回落。
“单月的数据往往受节日因素扰动较多,因此单月的数据并不具趋势性。”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的观点与白明一致。
白明表示,与去年1月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7.04%相比,今年1月的进出口总值增长率并不高,因此不值得沾沾自喜。况且,1月我国人民币同比升值达3%,如果去掉这一因素,外贸实际增速还要低。实际上,海关总署的统计数字显示,按人民币计,今年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2.34万亿元,同比仅增长了7.3%。高增速难持续
“从多重因素来看,今年我国外贸增长的基础均不具持续性。”白明分析,首先,春节假期结束,订单的执行将回归常态。其次,发达经济体复苏进程多有反复,特别是与日本的贸易关系不确定性更大,对我国产品需求有一定抑制。此外,美联储持续缩减QE 规模或将导致新兴经济体资本持续外逃,对新兴市场货币产生贬值压力,内部购买力趋于下降,也对我国出口形成负面作用。
与此同时,新兴市场迅猛崛起,正在快速蚕食中国的市场份额;而随着美国再工业化的推进,其制造业也将有更多机会靠科技优势压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从国内来看,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一方面,由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成本的大幅攀升,特别是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大大压缩了出口企业的利润率。另一方面,由于出口退税率已经达到阶段高点以及国际贸易规则的限制,国家对于外贸不可能有太多、更大力度的支持政策。内外交困之下,企业已经愈发不堪承受。
商务部最近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外需不振影响出口的企业占比高达77.9%,认为成本上升影响出口的占到54%,认为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出口的占到28.6%。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据此表示,2014年外贸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复杂,全年的外贸预期增长不太可能高于去年7.6%的水平。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周景彤判断,全年要保持10%的进出口增速比较困难,因此维持全年出口增长8%、进口增长7.5%的预测不变。
“预计今年的外贸增速将与整体的宏观经济增速相匹配,但也不必过于悲观,”白明表示,“现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猛,这能助推中小企业出口增长。此外,新的贸易方式也开始出现。像以义乌为试点的市场出口贸易方式,把零散的小商品拼装成大商品一起装箱,集中报关、集中检验,提高了贸易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这种新方式也能起到一定作用。综合来看,既有负面因素也有正面因素,相互抵消,今年外贸可能是一个比较微弱的温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