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里的风波总是一个接一个。
日前从多位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南京名人轮胎销售有限公司(下称“名人轮胎”)在去年10月,已起诉了青岛双星股份有限公司(000599.SZ;下称“青岛双星”)下属子公司——青岛双星轮胎销售有限公司(下称“双星轮胎销售”),并随后要求其支付销售返利、退还礼品费用以及给付三包赔偿款等,总计金额高达7431万元左右。
昨日,青岛双星销售公司一位财务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并不清楚这次诉讼事件,也不了解所谓“返利”的情况。
青岛双星所出现的管理困局,让人不禁联想到8年前其前掌门汪海的“双星名人私有化”事件。与部分国有企业的高管一样,汪海最终还是未能从其经营数十载的上市公司中直接获得相应的股权激励,而是走了一条单独成立“双星名人”(青岛双星名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曲线MBO的方式完成转身。
双星名人私有化后,青岛双星的日子从此变得不太好过了。2012年,公司净利润2101万元,同比下滑42%。根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数据,当年43家轮胎企业总利润同比增长62.8%。
互相起诉
“双星轮胎销售”为青岛双星的子公司,主营轮胎批发业务,2012年的收入达13亿元,名列青岛双星的多家子公司收入之最。
前述知情人士透露,2005年,名人轮胎为双星轮胎销售的代理商,彼此合作算愉快,但汪海退休后,麻烦就来了。据介绍,其以前与“双星系”的合作是“先拿货、后付款”;去年7、8月后,这种合作方式被打破,变成了“先打款、后发货”。现在轮胎并不好卖,“先打款再发货”的方式,让大代理商很头疼。
名人轮胎每年占双星系的实际销售额约有1/7,算是其较大的代理商,但这种新方式让名人轮胎很难堪。
“之所以要做如此大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双星系希望建立自己的代理渠道,而摒弃以往的代理商。现在,名人轮胎下的20多个客户,都被双星系等挖走了。”该知情人士介绍称,2013年,双星轮胎销售将名人轮胎告至法院,其理由是名人轮胎拖欠了“双星系”约1500万元的货款,且以此为由将名人轮胎相关资产及银行账户查封,且相关资产被冻结。
无奈之余,名人轮胎也将一纸诉状递到了法院。《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得的一份“变更诉讼请求申请书”中显示,名人轮胎要求双星轮胎销售支付返利4077.6万元、支付返利损失840.7万元、退还相关礼品费用319万元、给付三包赔偿款2193.8万元。而就礼品费用问题,本报记者拿到的一张2009年、落款为“双星轮胎销售”公司的通知中称,当时每两条轮胎会赠送一件双星T恤衫、每五条轮胎赠送双星鞋等。不过事后,双星轮胎销售公司又以发票的形式给了名人轮胎。
一位张姓律师昨日告诉本报记者,对于上述公司纠纷,特别是已超过7000万元的赔付额度,上市公司是应该需要对外公告的,但至于是否需要在净利润之外再计提,则要看上市公司对于这一案件的结论判断而定。如果上市公司认为此次诉讼有获胜把握的话,则可能不需将这笔尚未确定的费用做计提。
对此,本报记者多次试图电话联系青岛双星董事长柴永森,但其电话均无人接听。
双星名人私有化后
此次代理纠纷似乎并非一个孤立的案件。
汪海在双星集团、青岛双星的分量无人能敌,其也是少有的、在国有企业中掌权30余载的负责人。不过,本应在2014年5月才离开青岛双星的他,却提前了1年(2013年5月)卸任。
有业内人士对此分析称,汪海的突然挥别,可能反映了他个人更看重“双星名人”这家由其完全掌控的公司,真正意义上的“解甲归田”也由此开始。
今年68岁的汪海,可以说将其所有的职业生涯都赌在了“双星系”身上,从1974年入厂后,他把一家2000多人的公司带到了6万余人,并横跨了轮胎、制鞋及服装等多个产业,年收入超过120亿元、资产额60多亿元。
1988年,可能是汪海最风光的时候,当年,中国企业家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等国家有关单位评选出20位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汪海榜上有名。2003年11月,在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评出后的第15年,在杭州聚会上,人们发现,这20人到此时是“病的病,死的死,逃的逃,抓的抓,退的退”,仍在企业家岗位上工作的,只有汪海、杭州青春宝的冯根生以及烟台港务局的朱毅3位。
“我本来应该是战场上的一个将军。”汪海此前不止一次地对媒体说。
而在管理层的股权激励问题上,他似乎并没有直接受益于青岛双星这家上市公司,而是用另一种方式(即成立“双星名人”)来体现个人及团队的价值。这也似乎并不是汪海的初衷。
有媒体报道称,此前青岛有关方面是希望对汪海个人实施股权激励,并帮助团队一同实现相应的利益,但是由于汪海超龄的原因,该计划落败,不过这种说法一直未能得到证实。
实际落地并达成一致的股权激励是在2000年。当时,青岛双星之外的7家生产企业(青岛双星集团黄岛运动鞋厂、双星鞋厂、房地产开发公司、鲁中公司等)、自然人及职工购股等进行组建,成立了双星名人公司。
双星名人的股本总额在2002年达到了3153万元,其中汪海等自然人持股29%,双星集团(及国有股)持股16.6%,其余为双星集团工会持有。紧接着的2006年,青岛双星董事会开始向双星名人转让相关鞋类资产,原因是制鞋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率下滑等。当时,青岛双星将旗下最主要的冷粘鞋及房屋建筑等资产转让给双星名人,总额达到1.1亿元,而这也是备受争议的“双星名人私有化”事件。
当时,各方质疑的关键在于:此次转让涉嫌国有资产流失,因为对双星名人所转让的国有企业资产,就在青岛双星中,转让和受让方的一把手汪海又是同一人;同时,双星名人实际净资产也只有3000多万元,却要收购1.1亿元的资产;另一方面,国有资产转让应公开招标。
外界的种种猜疑与质询,最终让这起转让的价码提高了1000多万元,但对于汪海的个人品牌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2009年5月,双星名人的16.6%国有股转让落槌,最后以5111万元成交。
双星名人的国有股转让确定后,青岛双星这家上市公司一度在2009年也有42亿元营收、2.67亿元的净利润,可随后的业绩则出现明显下滑。
2010~2012年,该公司营收分别为57.8亿元、63.2亿元、59.1亿元,净利润则分别为3643万元、3611万元和2101万元等,同比分别下滑85%、0.89%和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