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纺“十二五”规划实施已经过半,曾重点报道了中国家纺产业取得的骄人业绩,家纺产业成为整个纺织行业的“最大亮点”,也成为其他行业率先垂范的标杆。
进程过半,下一步,中国家纺业如何让对手更加难以望其项背?拿出什么样的竞技水平继续一骑绝尘?
日前,中国家纺协会会长杨兆华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后半程冲刺需要的不是‘一般耐力’,是‘强度耐力’,也可以说是速度耐力,最有效提高的途径就是除了一般的耐力训练外,还要保持一定的强度,最重要的是坚持,坚持肯定就有提高!”
杨兆华指出,“十二五”后半期是我国家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更加复杂多变,各种风险挑战严峻,但市场需求空间依然存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给作为民生产业的家纺行业创造更多的市场需求,国际局势的变化也将带来新的机遇。
实际上,与家纺产业紧密相关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也将为整个产业锦上添花。据了解,到2020年,近1亿农村人口转移至城市,必然带来劳动生产率和城市集聚效益的提高、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建设投资的扩大、带来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增加,从而释放出巨大的内需潜能,推动房产、汽车、家居等耐用消费品销量的提升,进一步扩大对家用纺织品的需求。
与此同时,家纺作为与民生产业息息相关的行业,要争取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融资环境的改善,加大资金投入,护航家纺企业装备升级。鼓励采用家纺成品生产流水线等先进装备,提高行业自动化水平。对创新型企业给予支持,允许创新型企业将研发投入、品牌营销等费用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加强工业与商业部门协调对接,对零售企业加强监督,严厉打击假冒仿冒产品,创造更加有利的市场环境,促进家纺自主品牌加快成长。
渠道建设是家纺实现三级跳的有力支撑。家纺产业要积极联合相关产业、商业共建家纺终端渠道、争取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家纺新渠道建设,鼓励家纺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电子商务,建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努力促进电子商务规范、健康发展。
中小企业撑起了家纺产业的一片天。加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鼓励创新成果在中小企业中推广应用,细化针对中小企业的行业服务,加强对设计研发、品牌经营以及特色产品的培育扶持,支持中小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
国际竞争是展示中国家纺形象的窗口。要着力树立我国家纺科技创新、艺术创新的国际形象,逐步从规模和成本优势转变为科技和品牌创新优势,继续促进自主品牌创新发展,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提升创意设计水平,提高市场反应能力,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完善自主品牌价值内涵,尽快形成一批国际化的家纺品牌。
“走出去”是实现出口创汇展现实力的一大捷径。要鼓励自主品牌企业到海外设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原料基地,参与跨国并购投资,利用当地资源、政策和市场,建立国际化的研发、销售和服务体系。积极进行商标国际注册,并通过博览会、展销会、发布会,扩大自主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着力提高自主品牌出口结构中的比重。
扑面而来的信息化让家纺行业必须融入其中。在生产制造领域扩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面、提高家纺产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水平,这些成为家纺行业必须直面的问题。在设计研发领域广泛应用数字化设计系统,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持下,推动家纺产业研发、生产、流通和营销模式的协同发展。
公共服务功能是体现家纺行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加强建立行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技术进步、产品研发、信息服务等职能,建立国内外网络媒体、企业、院校、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多重信息渠道,推进信息资源的整合应用。
杨兆华还强调,要“坚持把家纺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这一定位和航标给新起点上的中国家纺经济华丽转身赋予了深远内涵,也吹响了“十二五”后半程结构调整攻坚战的嘹亮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