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2月27日下午举行的2014年广州市外经贸工作会议获悉,2013年,虽然遭遇外需低迷、内需不畅、贸易摩擦增多、企业成本上升等严峻形势,广州市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合作、服务贸易仍增速飘红、转型加快。
据广州市外经贸局局长肖振宇介绍,除进口负增长外,货物贸易总体企稳,全年进出口1189亿美元,增长1.5%。其中出口628亿美元,增长6.6%。利用外资稳步增长,合同外资71.1亿美元,增长4.6%,总量居全省第一位;实际使用外资48亿美元,增长5%,总量居全省第二位。境外投资高速发展,全年对外投资协议额20亿美元,增长1.8倍,占全省份额由2012年底的近1/6提升至超1/3。服务贸易大幅提升,据外管局统计,全年服务贸易进出口596.2亿美元,占全国的1/12,同比增长48.4%,与货物贸易之比从上年的1:2.9提高至1:2。服务外包合同额60.5亿美元,连续三年居全省首位,同比增长22%。
在保持增长同时,促转型方面出现了新特点,表现为“四个优化”:一是外贸结构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占全市的48.8%,比上年提升1.7个百分点,超过加工贸易的比重(41.6%);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比重快速提升;美国超越欧盟成为广州市最大贸易伙伴,对主要新兴市场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外贸主体不断壮大,有外贸实绩的企业达9275家,规模超亿的企业221家,规模超10亿的企业9家,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外贸比重进一步增加。二是外资质量优化。超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93个,涉及合同外资59.8亿美元,占全市比重较上年提升6.5个百分点。服务业实际外资占全市实际外资65.5%,创历史新高。全年外资总部企业新增20家,目前全市已达76家。世界500强企业已达234家。三是走出去内涵优化。境外投资超500万美元项目50个,其中9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8个,广东振戎投资3.5亿美元并购项目为最大对外投资项目。广州企业已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投资模式从贸易公司等传统方式转变为投资办厂、营销网络、资源开发及跨国并购等多元化。四是先行先试政策体系优化。2013年广州市成功推动跨境电商、商业保理、海关先行先试政策等创新性措施,以及正在推动申报自贸园区,有利于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为广州加快转型升级、抢占经济制高点打下了基础、积蓄了能量。
今年1月,全市外经贸实现开门红。全市进出口总额114.8亿美元,增长18.1%。其中,出口59.8亿美元,增长15.6%;进口55亿美元,增长20.9%。合同外资4.7亿美元,同比增长97.6%。
广州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志英表示,去年广州市抓了多项创新举措,包括参与申报自由贸易园区,谋划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成功申报并启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以新业态促外贸新增长;在全省率先暂停加工贸易业务审批;成功争取海关总署批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先行先试十条政策措施;“三个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改革由南沙口岸推广到全市各口岸;制定外资商业保理业试点管理办法,等等。这些措施都抓到了点子上,成功推动外经贸工作逆势飘红。
陈志英分析指出,总体来看,今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将好于去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最新预测,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13年的3%上升到2014年的3.7%,其中美国经济增长将从1.9%上升到2.8%;欧元区将从-0.4%上升到1%;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将从4.7%上升至5.1%。国际经济环境的持续改善将对广州市外部需求带来正面的刺激作用。从内部看,不久前广州市委通过了《中共广州市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新一轮改革的力度是近年来空前的,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增强,阻碍开放的体制机制将进一步被打破,涉外法律体系、政府管理模式、市场运作方式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改革红利将陆续释放,外经贸将有望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同时增创新优势,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广州外经贸企业经过多年应对各种国内外经济困难,已经有了稳增长、促转型的经验和实力。
他同时也指出,世界经济风险仍然不容忽视。发达经济体长期的极低通胀率可能会对消费需求产生压抑作用;美联储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导致部分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和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增大;贸易保护主义仍在升温,影响全球贸易复苏进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仍未完成,主要体现在部分产业供过于求矛盾凸显,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一些行业利润大幅下滑,很多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调整的阵痛将在短期内不可避免地对外经贸产生影响。面对波动的经济环境,外经贸部门和企业必须紧密关注、正确的判断、早做部署,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今年的外经贸工作,陈志英表示要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胡春华书记对广州提出的“加快转型升级,抢占经济制高点”要求,抓好几件工作: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
首先是要稳增长。抓好稳增长各项政策的落实,争取更多国家、省、市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快资金使用进度。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规模和覆盖面,拓宽贸易融资渠道。争取进一步清理和减免外经贸收费,落实堤围防护费改革,减轻企业负担。二是提升货物贸易质量效益。推动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三自三高”产品出口,积极培育国际知名品牌,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及资源产品进口。用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大力发展保税贸易,积极争取飞机融资租赁等新政策。举办汽车展、海事展等6场大型国际展会和21场专业国际展会,组织企业参加70场重点境内外国际展会。大力拓展“三东两南”(东盟、东欧、中东、南美、南非)等新兴市场。加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开展进出口。三是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和引导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转移,开展自主研发、创建国际品牌、搭建营销网络。深入推动加工贸易产品扩大内销。力争全年外资加工贸易企业新设研发机构20个,加工贸易内销总额增长3%。四是促进服务贸易发展。出台服务贸易发展的指导意见。组织服务贸易企业参加香港资讯展、京交会、大连软交会等国际展会。加快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重点引进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100家服务外包企业。五是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围绕广州市十大重点产业,重点突出对欧美、东南亚、日韩、中亚等地区招商,计划举办15场境内外招商引资活动,力争全年引进15个世界500强及大型跨国公司投资项目,新认定5家总部企业。抓好近年来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加强对重点外资企业(项目)“一对一”跟踪服务,及时研究解决项目落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六是推动企业“走出去”。引导50家有实力、有跨国经营需求的大型本土企业加快制订实施品牌、资本、市场、人才、技术国际化战略和跨国经营发展计划。积极引导越秀集团、量通租赁等10家企业发展壮大其境外金融服务业务。推进7个境外生产加工园区、产品销售中心等海外基地建设。建立境外投资指引和预警制度,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将政府服务平台延伸到境外。
(二)创新思路促改革、促发展
一是继续积极参与申建自由贸易园区。继续在省的统筹下加强工作协调,推动尽早获批。自贸园区获批后,做好政策细化和申报工作,推动政策落地。二是争取一揽子对外开放试点政策。向国家争取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境外投资备案登记制等试点政策。三是着力培育外贸新业态。加快建设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选择5家供应链管理企业,培育成为大型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推进圣地狮岭(国际)皮革皮具城等市场申报国家内外贸结合专业市场试点资格,争取国家批准我市为“市场采购”出口贸易试点城市。四是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和领域。按照国家部署,有序放宽服务业外商投资市场准入。争取在城市交通、社会服务、风险投资等领域招商引资有新突破。继续推进外商投资商业保理试点工作。
(三)努力抢占经济制高点
按照胡春华书记要求广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抢占经济制高点的指示,广州市外经贸局谋划了“十大工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工程、“一带一路”桥头堡建设工程、平台优化提升工程、新业态培育工程、国际贸易枢纽建设工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工程、全球服务节点培育工程、产业高端集聚工程、跨国经营提升工程、营商环境国际化工程)和26项重点工作。将重点抓几项工作:一是建设“一带一路”桥头堡。深化与东盟、中东、非洲、欧美等沿带沿路区域经贸合作。推进中新(广州)知识城、大坦沙更新改造等与东盟合作项目建设;以广州开发区为载体,加快建设中欧合作示范区;推动建设南沙海洋经济合作试验区。探索创办“一带一路”城市合作永久性论坛。二是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平台建设水平。推动花都开发区升级、从化开发区扩区、广州保税区申报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推动白云机场综保区正式验收。三是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梳理、修改与国民待遇不符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消除隐形准入障碍。健全外经贸发展综合支持体系,完善与贸易发展相匹配的产业、科技、财税、金融、知识产权等政策。深入推进分类通关改革和关检合作“三个一”通关模式,深化实施海关特殊监管区先行先试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