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早春,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华交会”)总在3月1日这天拉开序幕,是外贸进出口市场冷暖的“温度计”。一些年年参加的外贸商将这“外贸新春第一展”称为早春的“约会”。
记者昨天走入第24个年头的华交会时发现,这个“老牌”区域性国际经贸盛会,正荡漾着新的“春意”:出口在恢复、进口更踊跃;中国制造能量依旧充沛,蜕变为“资源整合者”的冲动显现;线下实体展会交易短期内不会消失,而线上电子商务等方式的跨境交易风生水起……
进口与出口“双向川流”
“今年出口形势比去年稍好”,展会现场,服装、家纺、装饰礼品、日用消费品等各种商品的生产供应商大多表示出谨慎乐观。场馆里,前来接洽的客商比去年多,前期的电话、邮件沟通询问的也多。
市商务委副主任顾军分析今年出口形势:几大出口目地市场,美国失业率虽有波动,但经济复苏势头已确立,欧洲市场需求也在缓慢恢复,日本市场有不确定性,但也保持一定规模。总的看,今年出口需求会有所回升。
而对于华交会上不少有自主品牌、有创新技术含量、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厂商而言,情况就更好些。专业工业防护手套生产商“多给力”行政总裁戴国达说,企业的产品主要出口欧、美、日三大市场,去年出口额增长25%,订单已经排到了今年9月,从目前情况看,今年出口形势更旺。他介绍,企业生产的专业用防护手套,不但有耐油、防切割等功能,而且是同类产品中最薄、最贴手的,被国外客户赞为“第二层皮肤”,可以适应更多精细化工况,与一般的竞争产品拉开了距离。
出口形势好转的同时,作为进出口并举的展会,华交会促进商品进口的功能也快速提升。在境外企业参展专区,有来自日本、韩国、伊朗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140余家企业,这些境外供应商对中国内地市场兴趣浓厚,带来各种新、奇、巧的家居用品、电子消费品,积极寻找着合作代理商。韩国面膜近年来走俏中国市场,一家韩国生产商带了60多种面膜产品前来参展,除了面膜,还有眼膜、脚膜、一膜两用的高端产品,负责人说,今年要正式进军中国市场。
从“制造者”升为“整合者”
华交会上走一圈,能对中国尤其是华东区域的产能规模和水平有概貌式的了解。下转5版
(上接第1版)与多年前相比,华交会参展企业中没设计、没特色、产品雷同的越来越少,识别度强、精巧美观、功能先进的越来越多。可以看到,“中国制造”依然有一支很强的生力军,与东南亚周边新近崛起的制造力量相比,中国制造依然有不可取代的优势,“放弃制造”也有失偏颇,但升级已经开始。
济宁海基工艺品公司主要生产针对日本市场的草编新年饰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出口日本市场还是有些困难,一是汇率风险,日元贬值、人民币升值,日方客商买中国货成本上升,而中国生产商有限的利润,一升值就缩水不少,“现在还是用美元结算,我们盼望今后可以更多地用人民币结算,减少汇率风险和成本”。
尽管面临成本挑战,但这家企业还是能从老客户手中稳定地拿到订单。与越南、柬埔寨等地的竞争对手相比,中国制造的产业链更齐全,“你看这小小的日式饰品,以草绳为基础,上面还有许多不同材质的小饰物,我们国内可以整合多方面的供应商,而竞争对手就未必,草绳当地产,很多小配件还是要从中国进。”
做“资源整合者”,一家做饰品的小企业是这样,大型外贸企业更是如此。上海协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伟告诉记者,作为专业毛针织品出口企业,面对其他地方制造业的竞争,企业转型要“向上走”,凭借高技术含量产品成为欧美中高端品牌的供应商,二是“往里走”,整合中西部地区的产能。
上海东浩兰生集团公司副总裁戴志伟的思考在外贸企业中很有代表性:“我们思路在转变,不把内外贸割裂地看成两个市场,而是要转型为真正的"跨国公司",全球布局产业链、整合各地资源向全球供货,中国市场也是国际市场的一部分。”
“线下”与“线上”共舞
华交会的新变化再次印证,“线上”“线下”联动,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商贸发展趋势。
今年,每个展位醒目处都有一个二维码。客商在现场初步接触、看到部分样品后,感兴趣的,可以扫描二维码,后续与参展商进行沟通。这样,为期5天的实体华交会就延展为 “永不落幕的华交会”,大大增加供应商参展带来的“接触点”和潜在机会。此外,“网上华交会”也开展网上供需配对,升级改版“华交会APP”开展“在线注册”、“商贸配对”、“商务会友”等移动应用服务。
本届华交会还为全国首家跨境贸易电子交易平台—“跨境通”专设展位,目的是为跨境通寻找合适的供货商。跨境通执行副总裁颜静介绍,目前跨境通平台已有五大类500多种进口商品供国内消费者选购,但还远远不够,因此在华交会上将与境外参展企业接洽,寻找可以合作的国际品牌商、国际品牌代理商和大型电商接入跨境通。不难预见,跨境电子商务的“线上”优势,将为中小生产企业大大开拓国际市场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