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布2月份通货膨胀率下降,这对消费者是个好消息,但却表明经济正在失去动能,一些分析师建议政府通过增加支出和放松货币政策来提振经济。
2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2%,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下降。PPI已连续两年下滑,凸显出需求疲软的局面。
汇丰控股(HSBC)经济学家马晓萍表示,现在就说存在通货紧缩风险为时过早,但物价确实面临下行压力。她说,如果未来几个月经济增速继续放缓,政府就有必要推出一些刺激措施,以确保实现今年7.5%的经济增长目标。
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CPI升幅低于1月份的2.5%。食品价格上涨2.7%,是物价上涨的主要动力。非食品价格仅上涨1.6%。
虽然低通胀率对消费者有利,但也可能意味着需求低迷,企业利润将受到抑制,并有可能导致薪资增幅放缓。
澳新银行(ANZ Bank)经济学家刘利刚表示,通货紧缩风险加大;未来政府需要通过货币宽松政策和额外的财政刺激措施来实现7.5%的增长目标。
刘利刚说,政府反腐行动可能是推低通胀率另一个因素。官员铺张浪费减少可能抑制了奢侈品需求。但他补充说,整体经济疲软也是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2月份PPI同比下降2.0%,降幅超过1月份的1.6%。
经济学家们表示,制造业通货紧缩的原因之一是全球市场原材料价格下降的影响被企业传导给客户。但这也可能表明中国国内市场需求疲软。
通胀率仍然远低于中国政府设定的3.5%红线,意味着决策者可以在不引发新一轮物价上涨的情况下采取刺激性措施。
但是与2月份低迷的出口数据和商业活动调查暴露的疲软迹象结合来看,低通胀率将使政府面临更大的提振经济的压力。去年政府采取了微刺激政策,加快了铁路和地铁建设的投入,以确保经济增速达到官方设定的7.5%目标。
但是,在金融系统坏账增加的担忧升温之际,决策者对鼓励信贷扩张(包括监管不足的影子银行)谨小慎微。
中国政府曾承诺加强政府主导的能源价格和水价的市场化程度。刘利刚表示,尽管政策调整还没有时间表,但相关改革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推高通货膨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