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知名投行瑞银 发布最新报告称,考虑到今年以来中国物价形势低于预期,瑞银将今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预测由之前的3%调低为2.7%,但不认为中国将面临全面的通货紧缩。
瑞银预计,中国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会趋稳、在下半年出现环比回升,全年平均下跌0.6%左右、好于2013年1.9%的跌幅。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月CPI同比增速从1月的2.5%回落至2%、为13个月以来新低,而PPI同比跌幅扩大至2%。瑞银认为,除春节因素的影响外,拖累通胀的主要是食品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
对于外界有些人担忧PPI持续下跌导致企业推迟投资、并传导至CPI,最终导致全面通货紧缩,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的回答非常肯定:这种担忧没有必要。
她认为,在生产资料方面,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下跌是拉低PPI的主要原因,但这并非恶性通缩,原材料价格不太可能持续下跌。事实上,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消费国和净进口国来说,供给大幅上升致使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下跌不失为好消息。最近几个月,出厂价格与购进成本之间的增速差保持稳定,甚至在1-2月间小幅扩大。
她指出,某些行业产能过剩已经并可能继续抑制部分生产资料价格。然而,总需求保持稳定且有可能回升,且大多数行业存货水平较低;且政府化解过剩产能的措施也有望抑制供给量。
展望未来,她预计工资将继续保持两位数左右的增速,给服务价格和许多制造产品价格带来上行压力,从而避免发生全面通缩。未来几年,随着要素价格改革的推进,能源、交通和公共事业价格均可能稳步上涨,这应当有助于抑制PPI的跌幅。
上周发布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的通胀控制目标设定为3.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