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普尔经济学家近日表示,过去10年海合会国家和亚洲新兴经济体联系日益紧密,使得海合会易受亚洲经济放缓的影响。
过去10年由于亚洲新兴经济体原油需求的增加,其对海合会经济影响显著提高,而美欧日对海合会经济影响减小。标普经济学家Tahiri表示,美欧日占海合会出口的比例从1995年的51%降至2012年的30%,而亚洲(不含日本,下同)已成为海合会最大的出口市场,占其出口的57%。油气占海合会对亚洲经济体出口的80%,海合会石油出口的60%流向亚洲,仅印度和中国已占其油气出口的20%。标普欧洲、中东和非洲首席经济学家Six表示,我们认为这种逆转不是暂时的,由于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和个人能源消耗增加,海合会对亚洲出口比例将持续升高。此外,海合会国家进口来源国结构也已扭转,1995年自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进口比例分别为63%和37%,2012年两者比例已变为42%和58%。
尽管经济联系紧密,但海合会未受美联储逐步退出量化宽松使得资本流出和新兴市场资产减值的影响。主要原因是海合会国家财政和贸易盈余使其在很大程度上对外国资本流出免疫,可通过逆周期财政政策降低油价收入减少带来的冲击。Six表示,我们估计卡塔尔、阿布扎比、沙特、科威特主权基金规模达1.6万亿美元,占四国2012年GDP的105%;同时,海合会国家政府负债比例很低,处于3%(沙特)至35%(卡塔尔、巴林)之间。因此,如油价走低海湾国家(巴林除外,其财政已出现赤字)有能力通过财政刺激支持经济。Tahiri表示,如主要新兴经济体大幅放缓和资本持续流出,油价将下跌,海合会国家仍会受到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