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周四公布,3月出口同比下降6.6%,进口同比下降11.3%。路透调查预估中值分别为增长4%和2.4%。海关数据并显示,3月贸易顺差77.1亿美元,路透预估为9亿美元。
以下为分析师评论: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首席研究员 张仕元:
贸易数据首先显示出口不乐观,进口下降有点超预期。尽管有大宗商品价格下行的因素,但数据显示国内经济需求还不足。整个经济活力还是比较弱,估计进口增长还是应该是一些大的项目的拉动,比如铁路工程。但是普通的、传统的贸易国内企业还是没有恢复。
以前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欧美的经济复苏一直有个去中国化的过程。现在我们担心的是西方的经济好了,但是和中国没有太大的关联,这是中国需要担心的因素。不能因为大的经济环境好了,我们就掉以轻心。中国这么大的产能,国际市场还是需要去把握的。
所以今年国内外的两个市场一定还是要重视。因为中国这么大的产能不是国内全部能够消化掉的。当时在产能扩展的时候实际上很多是瞄准国际市场的,现在如果很多产业如果因为各种因素而导致出口竞争力下降,可能将带来更多的企业经营困境。
--华泰证券宏观研究员 张晶:
3月份出口数据比过去12个月的均值要低,欧美3月份PMI数据显示整体还是在扩张区域,国内的PMI中采订单指数都是回升的,3月份人民币汇率又是贬值的,整体情况看是有利于出口回升的,但是国内和海外的需求还都是在一个比较慢的过程中,整体的进口需求还是比较弱的。
二季度海关先导指数比去年四季度有一个显着的回升,先行指标显示二季度可能会有一个反弹,这是从进出口的情况来看。二季度经济可能会企稳,稳增长的政策能从预期上对经济进行一个修复,但最关键要看融资方面能不能解决问题,就是资金能不能配套跟上,但仍需注意利率不能太高。
--联讯证券宏观及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 杨为敩:
出口数据还是比较乐观的。虽然与去年同期比,出口下滑,但这受到去年贸易虚增导致的高基数影响。从周期环比来看,3月份出口上升了11个百分点,高于过去三年7%的平均水平,达到2011年3月来的最好表现。
3月贸易的复苏,主要受到两方面影响,一是发达经济体复苏的需求拉动,二是人民币贬值。二季度,预计出口增速在4%左右,三季度为4.7%,但四季度由于基数效应会有所回落。而4月份的出口亦会受到基数效应影响,可能呈现负增长。
未来,虽然人口结构变化和利率市场化可能推高贸易企业成本,导致出口条件一定程度恶化,但是由于人民币贬值的长期趋势,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仍然具备。
--申银万国[微博]首席宏观分析师 李慧勇:
让人大跌眼镜,没想到这么差,肯定有基数的因素,另外一季度美国经济比预期要弱,也有影响。
预计二季度出口还是应该比一季度好,原因有二:一是美国PMI指数从3月开始出现回升,该指数大约领先中国出口三个月的时间;二是去年中国出口增速是两头高、中间低,所以二季度好转也有基数的原因。
人民币汇率一季度从升到贬,央行[微博]引导在先、市场跟随在后,二季度预计仍维持贬值,大约在6.2-6.3元人民币之间波动;不过全年仍是小幅升值走势。
--华融证券研究部副总经理 马兹晖:
进出口大幅低于预期,原本预期3月都是正增速,负增长有一定原因是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因素,放缓可以理解,但跌进两位数的负增长太出乎意料了。
对香港出口下降可以理解,对欧盟表现也还有,对美国几乎是没有增长,美国经济好转对中国外贸的拉动作用并没有明显体现;对日本和东盟出口增速都很低。虽然看起来还是正数,但其实已经非常低了。
外贸现在面临较大的压力,人民币汇率贬值预计还会再持续一段时间。
--首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王剑辉:
3月进出口可以说是季节波动的反应,尤其是1月的时候外贸出现显着季节性的增长,现在这样的因素在消失,外贸数据显示,美国在天气原因,欧洲在地区安全因素的背景下,美欧经济景气度有所放慢。而国内经济景气度继续维持低迷状态,国内经济周期还没有出现回升的态势。
从过去几个季度来看,一季度应该是国内外经济景气度的一个低点。二季度后会逐步改观,但前提是欧洲局势不会演变为新的危机,二季度经济会在3月份基础上有所改观,但幅度比较温和。
政策上看,货币政策仍有向宽松方向的适度微调空间,不过也会随着季节性的变化而改变,比如5月份如果资金成本上涨的话,微调的手段可能会出台,4、5月份经济的状况继续在3月基础上下滑,货币政策也会出现幅度更大的调整。
从宏观调控方面,投资力度会有所增长,不过这种投资是集中在此前经济的短板方面,比如环保,公共设施,棚户区改造以及教育文化等,虽然这样的投资收益不会马上体现,但对经济的托举作用还是会比较明显的。
--西南证券宏观经济研究员 刘峰:
一季度贸易收窄,略显疲软。同时,3月份出口出现较大下滑。这一方面受到宏观经济基本面疲软的影响。外部环境上,美国虽然复苏形势确定,但此前的严寒对其经济冲击也影响了进口需求,而圣诞节提前消费后的平淡期也会影响中国的出口情况。此外,欧洲经济形势复杂,不确定性较强;中日关系恶化也会冲击经济,尤其体现在政府采购方面。
预计2、3季度的贸易数据会有好转。首先得益于外部经济环境改善;而近期人民币贬值和双向波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利好出口,但是这种方式不可持续,也非人民币扩大波幅的主要目的。此外,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微刺激计划也能在大环境上利好贸易。
值得一提,美国此前公布对华贸易逆差缩窄,这说明两国贸易更加均衡,可以减少美国对华设置的贸易壁垒。
--中银国际分析师 叶丙南:
数据明显低于市场预期,受去年基数高影响较大,这从对香港贸易同比明显下降也可见一斑,若剔除这方面因素,估计一季度出口增速在个位数。
我们预计随着外需的逐步恢复,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加快回升,进出口贸易会恢复一些,二季度进出口增速约在2-3%,下半年也会持续复苏,不过,新兴市场经济尚未止稳,中国出口相对竞争力难以提升,将制约进出口增速,预计全年略低于去年增速。
--招商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 谢亚轩:
小额的顺差不是太意外,贸易差额有季节波动性,3月往往是比2月改善的,2月出现逆差甚至大规模的逆差都不意外,3月会好转一些,70多亿的顺差还在意料之中,但还没有回到正常水平。
进口负增长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以及国内需求偏弱都有关系,倒不奇怪;但出口还是负增长多多少少有点儿意外,这其中当然基数因素是个重要原因,因为去年这个时候还有套利贸易的成分。
小幅的顺差对于汇率有心理上的支撑作用,很多人担心2月逆差会持续。人民币汇率偏弱走势也许会再持续一段时间,但长期来看不会持续的走弱。
相关背景:
--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周部署加快棚户区改造和中西部铁路建设,并多渠道创新资金来源,表明政策调整窗口正试探性打开,“稳增长”意图明显。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季度例会认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仍处在合理区间,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
--中国宏观经济先行指标--3月官方制造业PMI回升幅度低于往年同期水平,再加上汇丰制造业PMI终值跌至八个月低点,都意味着中国经济面临更加沉重的下行压力。